三国志家长读书心得

孙小飞

三国志家长读书心得1

假期生活真是丰富多彩,除了可口的美食和愉快的游戏,最有趣的当属读书啦,假期漫长的时间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名是《三国志》,这本书有别于《三国演义》,它真实地记录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其中对于诸葛亮的描写更具特色。

诸葛亮是我国智慧的化身,一生充满了神奇,他躬耕于南阳,长啸《梁父吟》,隐居于隆中,自号卧龙先生。他的故事广为流传,是我们民间文化的主题,他一生鞠躬尽瘁,一个忠字贯穿他的一生,从三顾茅庐到白帝托孤,从隆中对策到六出祁山,从火烧新野到赤壁鏖战,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都为他传奇的一生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其实诸葛亮之所以被人记住,并加以传扬,我认为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就是,忠君之事,可以说刘备是为伟大的帝王,他慧眼识英雄,以诚意打动诸葛亮,于是就有了:“受命于败军之际,奔走于驱驰之间。”他诸葛亮一生都奉献给了蜀汉王朝,为了刘备的霸业,他兢兢业业事必亲躬。辅佐弱不禁风的阿斗,成就了三十年蜀汉中的兴旺,以至于54岁卒于五丈原,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其二就是,聪明才智。诸葛亮可谓是千年不遇的一位奇才,他洞悉实事,未出山之前便已预见了三分天下之格局,联吴抗曹更是英雄大略。他虽无张飞之猛,关羽之忠,可是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四把大火在历史上熊熊而立,七擒孟获更是脍炙人口,他灵活运用了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攻城为下攻心为上,空城计,三气周瑜,舌战群儒,骂死王朗,。。。。。。都成了后世之人顶礼膜拜的典例。

其三,就是治军严明。失街亭,就是他一生抹不去的的痛,但是他果断斩马谡,并上表后主加以自责,这与曹操挥剑割须许有一拼,他所率大军尽管连年征战,但却秋毫不犯,为减轻运输的困难,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为了不用活人祭祀,他还发明了馒头,他精炼武器,注意耕织,据说当时蜀锦是当时万人抢购的俏物。

但是他也有人不可逾越的错误,计杀李严,就造成了他内部的极大的不稳定,所以他一死魏然就反了,后继者姜维只能算是一良将,难成大任,已至于蜀灭晋兴。

掩卷而思,心潮起伏,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白发渔樵江渚上,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感谢诸葛亮,感谢历史,让我们空白的内心有了蔚蓝的风。

三国志家长读书心得2

前几天,我读了《三国志》“华歆篇”,不禁有感而发。三国时期,华歆与管宁是好朋友。他们一起读书,一起做事,但是这对好友最后却不得已分道扬镳。因为管宁认为华歆贪图权贵,贪婪爱财。后来华歆选择出仕,管宁闭门读书。华歆先侍奉孙权,后投靠曹魏,最后更是靠着帮曹丕逼迫汉献帝退位,得到了三公的封赏。于是人们纷纷赞赏管宁的高洁,华歆的无耻。三国演义更是有诗云:“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可是事实呢,却并非如此。华歆为豫章太守时,从不骚扰百姓,官吏军民对他爱戴有加。当刺史去世时,整个扬州民众推举华歆接任,并在太守府外等了几个月。可是华歆认为没有朝廷旨意,不能擅自做主,他一直在不断的拒绝。你能说华歆贪恋权位吗?其实,华歆在前往许都赴任时,亲朋好友赠送了他数百金。他表面上来者不拒,却暗地里做下记号。在临行时,朋友们前来相送,他当场将这些金银还给了朋友,显得非常的清廉。华歆历来清廉,历任曹魏丞相,司徒,太尉等高官,可所得禄米及皇帝赏赐都振济了亲戚熟人,家中没有百金,更不可能会拥有十斗粮食的储存。青年女子赏赐给大臣,只有华歆不收留,而是将她们一一嫁个好人家。

笔者不否认华歆有名利之心,可是假如有才之士全都没有名利之心,全部隐居读书。那么这个国家,这个社会还能有效运转吗?几年前就看到一篇文章,上面是两份名单。一份是历朝历代的大诗人,却都科举不中。另一份是和他们同期的状元。很多人都认为这些诗人伟大,这些所谓的状元无用。可是正是华歆和这些出仕的官员们,才能稳定一代代的天下,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不是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向,每个人做事情都不同。只要问心无愧,那么都是伟人。本人就是认为做官的有才之士绝对不比隐居的君子们差。因为他们的行为比较标准。虽然社会,世人对他们的考核内容完全不同,看待他们的'眼光也更加苛刻。笔者要为他们受到的不公叫一声冤,并道一句:“没有你们的默默无闻,哪有社会环境给大多数诗人写诗啊。”

三国志家长读书心得3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周瑜

炎热的午后,心情有些烦躁,坐在书桌前胡乱翻腾着,随手抓了一本书,翻开,映入眼帘的一行字,深深吸引了我“当先一人,资质风流,仪容秀丽。”我知晓,这便是你——公瑾。

论起三国,无人不知那“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般潇洒的诸葛亮;无人不晓那“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般威武的关羽:无人不怨那“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般疑心的曹操,却认你是嫉妒小人,我不以为然,而今,在《三国志》中便看到了真正的你。

谢承《后汉书》中曾曰道;景字仲向,少以廉能见称,以明学察孝廉,辟公府。试问这般孝顺廉洁的你怎么会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嫉妒他人之事?

孙策死后,东吴风雨飘摇之际,你第一个站出来,尊孙权为主上,帮其稳定人心,巩固江山。如若你有私心,大可以自己登上那个宝座,携兵符以令诸侯,但是你没有。因为你心中有那凛然的朋友义气,即使一方已亡。

在曹操大胜之时,你大可以庇荫于曹家这棵大树,但是你却没有,你深知,你与小乔之间的情谊远远超过了自身的生命价值。你宁可在沙场上死得重于泰山,轰轰烈烈,也不愿靠卖妻子活的轻于鸿毛,更何况你心爱的人呢?

曹操灭袁绍后,责令孙权送子为质称臣。孙权众臣犹豫不决,唯有你为主抗曹,并建议孙权占据江南,佣兵观变。你志向高远,一席于情于理的话。虽然不长,却将敌我双方形式及后果精简而又全面的分析了出来,如此见地,也惟有出于你口中。

你是一坛自酿出来就散发着浓郁芳香的美酒,愈饮愈美,愈放愈烈!《三国演义》中将你述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只有在《三国志》中为你澄明,当年程普认为自己资格老,不服你管辖。事后惊讶于你的才华而去谢罪,程普曾言:跟周瑜相同,如饮美酒,不知不觉就醉了。这句话不正是赞扬了你的人格魅力吗?先不满于你后懂你的人,都不禁上门谢罪?何况那些原先便仰慕与你的人呢?你有一颗开怀的心,面对一切的不满与质疑。我敬佩,仰慕你的一切一切。可惜,英年早逝的悲剧却发生在了你的身上,也许,是你太过于完美了。

谈笑间破曹军八十万的你,挥洒自如;闲暇之余放弹一曲的你,儒雅潇洒;重伤巡视击败曹仁的你,令人骇然。

这才是真正的你啊,公瑾!合上书,闭着眼,脑海中依然浮现你那潇洒威武的身影。

三国志家长读书心得4

大家肯定听说过《三国演义》吧?其中的一些故事是虚构的;比如‘空城计’这个故事在历史上是没有的,想了解历史就看《三国志》吧!它是晋代陈寿所写。故事内容如假包换。

《三国志》分魏书、蜀书、吴书三部,详细地介绍了三国时期的一些著名人物。其中,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不仅为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十分虚心,还有俭朴的品德。这在他写的《出师表》中也有体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说明了诸葛亮俭朴的生活作风。

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勤俭节约虚心向上的品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步,才能成长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比如我上萨克斯课,老师正在给别人讲课时,我要虚心的听,因为我也会学到那首曲子;老师给我讲课时我要虚心的听,因为这样才能知道用什么调吹这首曲子。

还有一次,我看电视,发现雷锋是一个勤俭节约、虚心向上的人。比如当时雷锋开的车外号叫‘耗油大王’,可是为了降低油耗,他多次改装了那辆车。最后那辆车变成了营中最省油的车。再看看他脚上的袜子,补了又补,已经看不出是什么颜色的了。在雷锋的营地,每年发两套军装,可雷锋只领一套。这种俭朴朴素的精神让我诗兴大发:

千年历史好人多,助人为乐心宽阔。勤俭节约为环保,扶老敬老不退缩。虚心是成功之母,俭朴是中华美德。让我们一起做美德少年。

三国志家长读书心得5

以前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历史,就读《三国演义》。可是三国历史并不是《三国演义》记载的那样,于是我就买了本《三国志》,想要了解真实的三国历史。

《三国志》是记述书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间这段历史的一部史学名著,他技术的主要是魏、蜀、吴三国的历史,故称《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的六十年历史。

作者陈寿四十八岁时开始着手整理三国史事,先后著成《魏书》、《蜀书》、《吴书》,所以称为《三国志》。《魏书》由“纪”和“传”两部分组成,纪包括武帝纪、明帝纪、文帝纪、三少帝纪四篇。传以后姬传为首。《蜀书》、《吴书》只有传没有纪。

最让我印象深刻人物是周瑜。在《三国演义》里,周瑜是个嫉贤妒能的伪君子,还很阴险,几次想把刘备和诸葛亮干掉,却都没成功。但《三国志》中的周瑜却是个正义凛然的真君子。吴国其他大臣都极力劝说孙权投降曹操,只有周瑜和鲁肃劝说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这证明周瑜和鲁肃的眼光比其他的大臣的眼光要远。周瑜还把曹操跟吴国决战的弊端一一说清,使孙权抗曹的决心更加坚定了。这说明了周瑜在考虑问题时很仔细,细致,一点蛛丝马迹都不放过。他在赤壁之战中用火攻破了曹操的连环船;在南郡以卧床不起为诱饵,把曹仁吸引过来,然后一口“吃掉”。这说明了周瑜在军事造诣上很有成就。只可惜在前往巴丘的路上病死了,死时才三十六岁。陈寿称赞周瑜“出人之众表,实为奇才也!

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画面,这本书不仅是史学著作,也是文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