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管理思想学习心得范文

李盛

德鲁克管理思想学习心得范文

  篇一:德鲁克管理思想学习心得

  按照徐董事长在《谈新时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要求,要学习借鉴优秀企业经营思路,更要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经营管理模式,在经营思想、理念和模式上,要积极向优秀企业学习。太阳雨净水市场部组织了对德鲁克管理思想的学习分享会,会上每个人都简单谈了自己在阅读《21世纪的管理挑战》和《巨变时代的管理》两本书后的感受,并结合现阶段企业发展的情况,结合自身具体工作开展,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总体来说,经过分享会的讨论剖析,大家都能很清晰的认识到徐董事长做出学习要求的原因,对徐董事长及公司高层对企业发展及管理的焦虑及危机感也慢慢的感同身受。基于企业快速转型的新形态下,所有人都要考虑,怎么样调整工作的思想和心态,做好自身的工作定位,继而有效的开展工作,并在部门工作中不断学习创新,是总结大家学习心得后得出的一致想法。

  创造未来,忘记昨天 从企业发展方向来讲,我们公司明确了“核心再造,再造核心”的经营战略,并且倡议企业员工要放下原来辉煌的包袱,以创业的心态再出发。要想变革,首先是需要对变革的必要性有清醒的认识,需要一种敢于变革的魄力,找准方向,一往无前。

  而对于原有的已经付出很多努力的事情,如果证明是不明智的,就需要考虑到机会成本,尽早做出决断。在我们非理性的决策中,有很多是因为,我们无法放下昨天导致的。

  找准定位,组织创新

  找准自己在企业、工作中的定位。企业转型中,更应该找准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位置,明白自己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什么帮助,在企业给予自己的岗位上,能做出那些对企业发展有收益的工作。作为领导者,要认清工作的方向重点,把握管理的公平,而没必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而执行者,作为自己的管理者,则需要了解工作的目的,找到工作的方法,完成具体的工作要求。

  《巨变时代的管理》中有《组织的新社会》一章,重点对组织的行为进行了探讨。中间提出了组织的法则:善创新、重效益。对组织的奥义进行了具体阐述:组织的活力在于创新成为习惯,组织的未来在于跟上时代发展,组织的责任在于效益持续增长。

  企业能够创新就能不断改进组织在做的每件事,就能充分利用组织掌握的新知识。普通的管理者,随时针对每个流程、每种产品、每套程序、每项政策提出改进措施,这就是创新,并且是最基础的创新。伟大的领导者,要跳出日常的、表面的变化影响,而从长期性的、结构性的视野,来思考根本性变革。只要上下结合、默契配合,必能让创新成为习惯。 在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已经超出人们的想象能力,每个人在四五年内必须要更新自己的知识,企业必须要把握发展的大形势,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沉溺于过去成功的人是可悲的,最终将会落后于时代的步伐;沉溺于过去成功的企业是可恨的,众多的优秀员工都一起随着企业沉沦。如果一个企业缺乏自我更新的能力,变革的巨大能量就会积累起来,有朝一日可能爆发为剧烈的动荡,让大船快速沉没。

  篇二:德鲁克管理实践心得

  摘要:彼得?德鲁克1909年出生在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其中《管理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因此他也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关键字:管理实践 德鲁克 企业管理

  《管理实践》是第一本视管理为整体、率先说明管理是企业的特殊功能、管理者肩负了明确责任的管理书籍。本书以实践为基础,以“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三项管理任务为主轴和精髓,掀开了管理的奥秘与实务,揭示了管理的本质。

  本书的内容可以分为概论和主体内容两大部分:

  概论以管理的本质切入,阐述了管理者的角色、职责以及未来面临的挑战。 主体内容又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以西尔斯公司的故事为实例,点出了我们的事业是什么,我们的事业将是什么,我们的事业究竟应该是什么,以及企业的目标、成果与生产的原则;第二部分以福特汽车的故事为例,阐述了“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有效性管理,同时也呈现了组织精神(即企业文化)的完整性;第三部分以活动分析、决策分析与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企业建立组织结构的要求、选择原则,分析了几种不同组织结构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第四部分以其“绩效的整体观”,主张雇佣整个人而不是一双手,以IBM的故事为例,描述了创新的实践价值,使员工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创造颠峰绩效的组织;第五部分描述了管理者及其工作、决策及未来的管理者是什么,尤其一再主张“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后有一个结语,着重强调了企业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看《管理实践》后,受益匪浅,它启发了我对企业管理问题的思考,有效的管理者坚持把重要的事放在前面做,每次只做好一件事。记得最深的一句话:“归根到底,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

  德鲁克系统地论述了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即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从这两个基本的观点出发,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做了详尽的描述。其中,营销的目的在于充分了解顾客,将顾客的潜在需求转化为实际需求,并提供相应的产品与服务;而创新则是每个企业都必须具备的核心素质,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创新,不断的吸取经验,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德鲁克指出,伟大的企业必须有自己的特殊使命作为指引,并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只想着如何扩大销售。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商业竞争是一场持久战,更是内在的考验。有了自己的核心思想,才会永远耸立于商林。很多优秀却失败的企业缺少的正是对企业组织运作和管理的深刻理解。 企业重要的资源是人,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责任感和积极性是管理者的重要职责,员工的责任感从何而来,德鲁克先生主要提出了两条:一是让员工了解情况,二是拥有管理者的愿景。使每个员工感受到必须跟上企业发展的形势,必须要有紧迫感,这种紧迫感经过适时的引导,就变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正如德鲁克所说:“不但企业要发展,企业中的人也要发展,管理者本身也要发展。管理者有责任帮助他人发展。”

  管理是企业的精髓思想,而不是独立的高层管理者。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指导和协调全局的工作,并贯穿企业的目的和使命,为实现企业目标和使命提供组织保证。对不利于企业目标和使命实现的事和人,管理人员要给予有效的约束,但是,事实上脱离企业目标和使命的管理是狭隘和不存的。

  在德鲁克看来,绩效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只有实现真正的绩效产出,企业才能够维持生存。因此,在德鲁克的管理哲学中,绩效始终是管理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因为,如果没有绩效,管理本身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如果缺乏目标,根本就无从管理,所以,经理人务必要先进行“目标设定”,才能进行“有效管理”和“目标管理”。目标不是要决定未来,它们是要动员企业的资源,创造未来。

  管理企业的过程就是将社会利益变成企业的'自身利益,而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德鲁克帮助我们充分的认识到个人和组织的关系。那就是组织要求员工要主动积极,以企业的目标为努力的方向,同时要求员工要自愿接受改变。但员工对组织的要求一般较为弱势,德鲁克却有着非常精辟的总结,首先,员工是一个人,通过职位建立地位,希望公平,正义,做事有意义;其次,员工要求企业建立标准,对员工良好业绩的关注。而公司部门在关注企业的目标过程中,在员工对企业的要求上是否可以再努力提高呢?两者在辩证中发展,缺失了其中的一个部分,在企业的目标达到顶点的同时也是拐点出现之时。

  某种意义上说,在一个组织中,没有什么可以完全预先设定,除了原则。对一个组织来说,无论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如何变化,有效的应对必定是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进行。管理的原则,与微观层面上做人的原则,以及宏观层面上治国的原则,大同小异。确立了基本的原则,组织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元规则。但是,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还需要有具体而正确的规则体系,这就是制度。制度的制定,应该遵循简单适用的原则,应该内在地包涵企业的愿景和管理原则,应该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部门的目标和成员自身的目标。制度的建立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试错和纠偏,不断的改进和删减。未来难以预测,但可以用有系统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找出那些改变未来的重大决策。管理者应该留意功能相同或相似企业、其它产业、国家与市场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是否出现结构性改变的征兆。未来世界迟早会到来,若不做准备,再强大的企业也会陷入困境。对企业主管而言,要能够勇敢地承担创造未来的责任,这也正是强者胜过竞争者的根基。

  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要常常提醒自己,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进步,才能把握住自己,而只有把握了自己,才能把握企业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毅,刘芳.浅谈如何管理企业—读德鲁克《管理实践》感言[J].价值工程,2009(9).

  [2]罗珉.德鲁克实践性管理思想解读[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07).

  篇三:德鲁克 管理学 读后感

  10文秘2班 姓名 学号 《管理的实践》是一本关于管理性质、原则和企业管理理论的框架性著作。是“大师中的大师”德鲁克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哲学和文学, 对企业运行中的实际现象进行剖析, 从而为管理学提供方法论的一本著作。他从时代、社会和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来透视管理, 强调管理的人性和实践性, 即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从而使得该书呈现出强大的实用性和人文化的关怀。

  一般的书籍如果论及管理都是比较笼统的起个名字“管理学”或者“某某论管理”,但大师却把自己智慧的结晶叫做《管理的实践》,多了实践两个字,意义便全然不同。第一,本书不是空洞的讲述管理那些无法落地生根的理论,第二,本书的概况和总结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是经得起管理实践检验的,该书自1954年首版以来,风靡全球,成为管理学的奠基和经典之作。德鲁克也因其在这本书中所表现的的真知灼见和高瞻远瞩, 使他成为一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和导师, 被管理学界尊称为“现代管理之父”。

  《管理的实践》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研究管理原则、责任和实践,来探索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方法。德鲁克在书中指出, 企业的目的必须存在于企业本身之外, 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 创造顾客。那么企业的基本功能只能有两项: 创新和市场营销。企业是为了企业以外的那些需要它的产品和服务的社会上的人群而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并不是为了照顾投资人和在企业中工作的人们的愿望或利益而存在的。德鲁克认为: “组织并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的。组织的目标, 是对个人和社会做某种贡献。德鲁克最富洞见的看法是: 公司是一个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 将人们联合起来的社会结构。

  在书中贯穿全书的三条主线是:管理企业,管理管理者、管理员工和工作。企业以组织的形式存在,管理企业需要由管理者来执行,企业的生命线是创造顾客,创造顾客要由工作来体现,而工作又是员工完成的。因此三条主线不但勾勒了该书的清晰框架,也点明了管理是系统的工作,更加指明管理的范围。

  《管理的实践》这本书突出了“人”,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精神的光辉。企业是什么?是盈利能力?还是利润最大化?盈利不是企业和企业经营活动的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约束因素。利润是对企业活动的检验。企业的主要职能一是营销,创造顾客;二是创新。企业存在的目的不能从自身寻找,只能从外部,从对社会的贡献中寻找,从客户那里寻找。要满足客户的要求,简单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是不能创造价值的,只有依靠企业的创新。如何实现创新,只有依靠管理者的管理和员工主动性的发挥。管理不是一件由许多体力劳动者从事的工作,而是一件需要由具有想象力和受过教育的人员进行理性分析和概念思考的工作。我们习惯上将管理者和员工看成根据指示行事、没有责任、不作出决策的人,这只能消除企业的精神和创新。如何检验管理和创新的成果?不是知识,而只能是业绩和成就。那种试图向管理人员颁发许可证,没有专门学历的人员不能从事管理工作会对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管理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而不是一种科学和专业。任何热衷于将管理科学化或专业化的尝试,试图消除所有的波动、风险和不可知的措施也就是在消除自由、创新和成长。管理本质上是依据目标、业绩和责任进行的管理。管理者和员工在本质上没有差别,只有责任上的差别。员工的权利不是来自于管理者授权,而是来自所承担的责任。区分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的唯一纬度在于时间。管理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将员工的目标引向组织目标。管理者需要在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因为管理能力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因而越是高层管理者越是应该集中与组织长远目标。管理者必须在多种目标、现在和未来之间取得平衡。管理是什么?管理是一个有着多重目的机制,即管理企业、有管理人员,同时也管理工人和目的。 在《管理的实践》的结语中,德鲁克说:“公司不能自称(绝对不可自称)是员工的家、归宿、信仰、生命或命运。公司也不可以干预员工个人的私生活或者员工的公民权。将员工与公司联在一起的,只是一份自愿的、随时可以被取消的聘用合同,那可并不是一条神秘的、不可撤销的纽带。”正确地定位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可以为组织和个人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那么,个人与组织应当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组织需要个人为其做出所需的贡献;个人需要把组织当成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工具。”德鲁克用清晰和简单的语言帮助我们理清了个人和组织的关系。

  我们在学习大师思想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学习大师的品德和思想境界、处世态度,特别是他们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我们要记得德鲁克先生的深邃智慧、学术勇气和正直人格,他是我们的榜样,号召着我们像他那样思考。不仅学习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同时还应该学着做社会生态学家去关注社会健康,学会如何利用伦理领导力、有效管理和社会责任感得力量让世界成为一个更美好、更宜人、更能持续发展的地方,让世界拥有更多的公正、美丽和机会。这就是我们学习管理学的重要原因,因为管理学,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和经济管理,因为德鲁克,我们知道了管理学的艺术魅力和社会精髓。

  篇四:管理者心得体会

 

  关于管理的书我看过不少,有关管理的培训我也参加过,但无非都是些讲用什么方法和制度来管理别人,而这些方法和制度是否真正适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却要大打问号。但当我读了彼得.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的效管理者》一书后,我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彼得.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也讲管理,但他不是讲如何管理别人,而是讲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使管理者本身变得更加卓有成效,如何通过自我卓有成效的管理为他人树立榜样,进而影响和带动他人和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我看了两遍多,有种常读常新的感觉,每次看完后我都有种冲动,总觉得该写点什么和大家一起分享。可每次提起笔又放下了,我生怕会曲解了彼得.德鲁克先生书中的精髓。可读完书后的冲动一次又一次激起了我的勇气,在此我写下了我对于此书的理解。我个人认为彼得.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讲述的就是管理者如何管理自我,如何合理科学的管理时间,如何合理科学的制定工作计划,从而实现自我卓有成效的管理。

  作为一个管理者来说,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基层管理者,大都是知识工作者,而公司对于知识工作者的管理大都是很宽松的,无法对知识工作者进行严密和细致的督导。知识工作者必须要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觉地完成工作任务,自觉地为公司作出贡献,自觉地追求工作效率。而这种工作主动性靠的是什么,我想靠的就是自我管理,靠的就是一种自我管理能力。

  一个管理者能不能管理好别人从来没有得到真正的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一个好的管理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努力工作的态度外,还要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都很善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使自己的每项计划、每项工作都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只有科学系统的制定工作计划、利用好时间,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

  最近公司推行的部长级OA管理系统平台,就是一种卓有成效的管理方式。公司要求每位部长级管理者必须每天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列出每项工作的时间表,要求当天工作不过夜,,下班前要对照计划核对目标完成情况,对特殊原因没有完成的要进行原因分析和总结,每天必须悟道,发现一个管理方面的问题,还要求每位部长级管理者轮流模拟总经理对每位部长的工作进行点评,指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这种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管理方法,大大提高了每位部长级的工作效率。而每位部长通过制定计划,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又达到了自我管理的目的。

  一个好的管理方法总能带来工作的高效率,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为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他可以激发一个团队的工作热情,以此来带动和激发更多的人高效工作。 看到每位部长级管理者制定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时间安排表,我们感悟很多。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来说,我们除了向他们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外,还要把这种工作方法落实到我们日常的工作中去,在日常具体工作中我们要尊重我们的领导,积极地完成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为领导分忧。对自己的同事或下属要热情、给予必要的关心和工作指导,积极地帮助他们成长。同时对领导和公司要充分的信任和忠诚,不要遇到什么问题就抱怨。要知道任何一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都可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途径反应问题,表达我们对公司的关心,要相信公司会把我们反应的问题处理好的。其次对待工作我们要全力以赴,而不是尽力而为,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一种工作态度。我们只有以一种主人翁的态度去工作,我们才会享受到工作的快乐和激情。

  读完彼得.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后,我对工作少了些抱怨,心态也改变了很多,更加懂得了如何做人和做工作。彼得.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是一本值得读百遍、细细品味、终身体悟的好书。

  篇五:《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值得读百遍

  心智决定视野, 视野决定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命运决定未来。

  这正是德鲁克一生的最佳写照。因为未满十四岁时的他,惊觉自己将是一位“旁观者”,亦即以“社会生态学家”自居,一辈子做他所教,教他所做,教做如一,称得上是“经营管理先生”。他从来没有对金钱或名利产生过浓厚的兴趣,他回绝的酬劳远比所赚的还要多得多。他拒绝电视与媒体的专访,他始终对人类社会抱持着终极的关怀,他写了四十四本的经典作品,六度荣获麦肯锡论文奖,发表近四十篇哈佛商业评论的经典文章,他宏观的思维与微观的坚持,加上成熟的心智,开阔的视野,超然的格局,并且透过他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的贡献人类社会,足堪称之为“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实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活教材。

  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就个人成长方面来说,即是以“有效性”(Effectiveness)作为个人工作的目标,再加上“自我控制”(Self Control),而“自我控制”的有效性即要以资讯交流作为自我管理、自我改善、自我更新及自我发展的工具,进而提升贡献、创造顾客之目的。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历久弥新、自我控制或自我修炼的经典佳作之一,更是厘清观念、启发心智、改变行为、获致卓有成效的有力保证。

  为此,读百本书,不如好书百遍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是值得读百遍、细细品尝、终身体悟,因为它改变且创造了我的命运——包括我的价值观、事业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孩子的未来。

  所谓“成功无法教,有效可以学”,研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有效秘诀,即在于“行”,因为“行是就行,行就是行”,唯有从决策的系统思维开始启动,先作问题界定——不在于寻找答案而是问正确的问题,再订定精细的边界条件,寻找三至五个替代可行的方案,然后选择较适当的方案,而不是所谓最佳的方案,并采取行动,贯彻落实,但需要根据反馈机制、现实的情况和不确定的未来作立即而有效的反应,予以适当的调整与修正,力求成果之有效性。

  在此同时,将组织的所有资源安排于优先、优后的重大工作上,且物色正确的人选,发挥其长处,以便作重大的贡献,并做好时间资源的分配,以获致卓有成效的成果。

  更深层的看,“成功靠不住,有效方长久”,关键则在于“知”,因为力行得以真知,但真知才能力行,也唯有从时间的系统化分析着手,逐一检视自己所花的时间的量、质、值是否有到位?是否真正有生产性?其次,是否有着眼于有效的贡献?个人长处是否能有效发挥?在重大工作的优先、优后次序与资源的分配上是否恰当呢?决策的品质是否粗糙或存在偏差,因为匆促的决策往往都是错误的决策,唯有不断地检测评估,才能成为一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虽然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在担任管理者的大多数人中,高度有效者,殊不多见。为何有才华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并没有领略到才华本身并不等于成就。他们甚至于不晓得,一个人的才华,唯有透过有目的、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能所为有效。

  就拿卓有成效的彼得·德鲁克,他也可不这样认为自己真正有效!为什么?

  他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真正成就大事,其他的人,就像我一样,或许生活多姿多彩,却白白浪费青春,像富勒(几何学家)和麦克鲁汉(电视先知)这样的人,才可能让他们的使命成真,而我们却兴趣太多,心有旁骛。我后来学到,要有成就,必得在使命感的驱使下“从一而终”,把精力专注在“一件事”上。富勒在荒野上待了四十年,连一个追随者也没有,然而他还是坚定地为自己的愿景奉献一切。麦克鲁汉却花了二十五年的光阴追逐他的愿景,从不曾退缩。因此,时机成熟时,他们都造成相当的影响。而其他像我们这样有着很多兴趣,而没有单一使命的人,一定会失败,而且对这个世界一点影响力都没有。(取材自《旁观者》一书)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书中有两个结论,一是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有效,二是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有效性”虽然人人可以学,但却无人可教,有效性不是一门课程,但却是可以“自我训练或自我修炼”的,有效性乃是一个人自我发展的关键,也是组织发展的关键。

  然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有两大挑战,一是人的诚实与正直,其本身并不一定能成就什么,但是如果一个人在诚实与正直方面有缺失,则足以败事。其次,当今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关系着组织的生产力,更关系着国家的生产力,为此,知识工作者必读熟读的一本经典作品,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还有谁?

  篇六: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

  有幸来到上海徐汇区跟岗学习,有幸接受了教院高晖老师关于?怎样读书?的指导,有幸读到了他推荐的当代国际上管理零余额?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关于读书我一直没有很认真地对待,总是喜欢凭自己的喜好来看一些供平时消遣的书,不喜欢读名著,不喜欢读专著,但凡有点复杂和高深的书从来都不喜涉猎。在高辉老师虽短暂却令人震撼的熏陶下,才开始一步一步学着怎样读书:从读作者开始——读文章的背景——读对同一作品的不同书评——解读标题——粗读细读文本——读后总结三点(一主要内容;

  二点评优点与缺点;三谈生发感想)。尽管像一套固有的模式一样,可是却强烈地促使我反思自身:有没有这样细细地思考过究竟该怎样读书?究竟该选择多读什么样的书?通过高晖老师的初步指导,我开始读德鲁克的这本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著作。

  奈何时间有限,水平有限,这本书啃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现撷取其中一章感触颇深的地方,谈谈自己或不成熟的看法。

  在读第二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中,一说到时间管理,我过去所听到的课程基本上比较雷同,就是告诉我们四个象限:重要不紧急,重要又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然后告诉我们要优先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物,并且告诉我们,如果不妥善安排这四项事物,这四类事物有可能相互转化。我记得我第一次看到或听到这理论的时候,是我在看《水煮三国》一书。另,在接受《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培训的时候,还看过视频——往盆里放大小不等的石块。

  而德鲁克谈时间管理的时候,所不同的是,深刻阐述了?为什么?。

  我概括一下德鲁克谈这个问题的一个逻辑思路:

  1、时间首先是种资源,并且是种极其特殊的资源,不可再生,无法替代,有 限并且无法存储。

  2、管理者的时间需要满足那些需求 。

  3、如何减少低效、或者说是无效的时间安排——先从分析管理者通常会如何 浪费时间开始——在德鲁克的理论里,浪费时间的表现及原因并不仅仅是管理者做了大量?不紧急不重要?的事物。

  再展开谈谈我的收获:

  一、对管理者的时间的需求

  (一)组织的需求:

  1、管理者需要做大量沟通的工作,上级下属同事,并且沟通的时间往往不能零散,否则无法达到效果。

  2、管理者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做?人际关系?的工作。这种工作往往需要一定次数的重复,并且有时看起来并不像是在工作。

  (二)做人事决策、关注组织的外部环境及其他重要决策的时间需求——而这样的需求往往是需要大量的、完整的、不能被拆散的时间

  (三)创新和变革的时间需求——?一件工作,用‘脚’(体力劳动)的时间越少,用‘脑’(脑力劳动)的时间就越多即要提高工作效率,改进工作方式,工作进行创新等等,需要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思考。

  综上,对管理者的时间需求概括来说就是:足够的有效时间,相对完整的时间。而核心的措施——减少无效的时间,或即减少被浪费掉的时间。而德鲁克将时间管理的问题放在减少被浪费的时间这个点上,是因为德鲁克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他的时间必然是不够的,特别是他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很少的,即使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的时间也必然是被组织、他人大量占用的。 非生产性的、被浪费掉的、无效或者说是低效的时间安排主要有:

  1、可做可不做的事务——砍掉对于管理者的目标导向没有太大影响的事务。

  2、应该授权而未授权的事务——授权不等于放权,授权之后职责还在,仍然是要对结果负责的。

  3、浪费别人的时间——有时候在浪费别人的时间的同时也加大了一些工作的时间消耗

  4、由于缺乏远见或制度缺失而导致的危机——缺乏远见,即没有优先处理?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务而导致危机;制度缺失而导致的管理不善,工作效率低下,办事拖沓一个平静无波的工厂,必是管理上了轨道。如果一个工厂常常是高潮迭现,在参观者看来大家忙得不可开交,就必是管理不善。管理好的工厂,总是单调无味,没有任何刺激动人的事件。那是因为凡是可能发生的危机都早已预见,且已将解决办法变成例行工作了——将预先解决危机变成?例行工作?,我觉得有些理性化,因为预见危机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同时,这也是条标准,可以用来衡量自己的工作。

  5、人数过多——当一个管理者花过多的时间去处理内部的?人际关系?上的时候,说明了该组织人数过多了。这一点,我觉得还是比较好理解的。而实际上,一个组织想要变成?精兵?组织总是不太容易的,在业绩的压力下,总免不了思路要向?队伍扩张?上去靠——我觉得作为一个管理者,每当涉及到团队建设的问题上时,总是最难的人才?这个资源总是最难处理到最好的。

  6、组织不健全而导致的时间浪费,主要表现为会议过多——从我工作的单位情况来看,我对德鲁克的这一观点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刻,还存有一定的疑虑。这种疑虑不是因为我不理解或者是不同意,我觉得还是因为我的经历不够丰富,未能引发共鸣造成的。

  7、信息功能不健全——这一点德鲁克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在组织内部之间(或者也包含了组织内外部之间)沟通存在翻译问题,而造成时间浪费,还有各部门表达、收集、整理信息数据时,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够重视对其他部门的贡献——这种贡献其实只是需要一些主动性和利他性。

  在谈到统一安排比较自由的时间里,德鲁克认为管理者无论减少了多少被浪费掉的时间,他能自由安排的时间仍然不多,除了极少数极特殊的例子以外,绝大多数的管理者需要努力争取到一定的自由时间,来进行思考、规划、做决策等等——这样的时间必须相对完整且没有被打扰。

  我认为这涉及到了一个德鲁克没有说出来但是很明显的一个前提: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应该是敬业的,勤奋的,怠职及没有奉献精神的人,是没有资格做管理者的。

  德鲁克的这本书,我还只是走马观花,并没有真正沉下心去品读,但是我已决心:继续读通、读懂、读透这本书,把自己生命的宽度,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得宽一些,再宽一些!

  篇七: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书心得

  管理,在我眼里,过去一直认为都是权力的象征,是领导的事。直到我读了德鲁克管理思想以后,我对管理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管理是一种方法论,可活用于我们各项工作中来提高工作效率取得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看看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企业里,有多少管理者,因为对管理的误解,而造成组织信誉低下,人员涣散,工人工作没有激情,对公司没有信心,最后导致人员流失,企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退化破产。

  我们都知道,人性都是不喜欢被管。只要有人管,就会不舒服,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那么我们作为管理者,如果看到下属犯错,又不得不去纠正,因为这是管理者的职责。所以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既能维护公司的形象,又能保证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

  比如,从前我一直视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督促和纠正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进程和纠正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成天去挑他们的毛病,试图使他们变得更加优秀,虽然我的目的是好的,可是让人难于接受,并不益于单位组织的发展。这样只会使他们和我的关系对立紧张,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越来越不自信罢了。读了德鲁克以后,我意识到我的管理方式大错特错。我需要给他们的是空间,给他们树立目标,让他们自主、自觉的去改善自己,在工作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再站出来,问他们是否需要我的帮助,如何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效率,而不是一味的去高压强求。

  德鲁克告诉我们: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上,更不会大把时间用在对付自己的短处上,他们往往善于把握有利的形势,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我们说,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者往往是用人的高手。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要做到求贤若渴善用人才。管理者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识人、用人,在使用人才上不能求全责备,要善于发现人的长处,用人之长。一个管理者水平的高低完全可以通过用人的能力来衡量,如果一个管理者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可以将有限的人力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和战斗力,他就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反之,他就不是一名合格优秀的管理者。

  当前受**用人机制制约,多数多元公司不能按工作需要引进人员的条件下,就更需要管理人员根据现有工作人员情况知人善用,因材施教,用人之长,避其之短。我认为可以将现有工作人员按四类划分进行有效管理使用:第一类是才能卓越又愿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应给予发挥平台予以重用,大力支持并给予肯定和奖励;第二类是愿为企业贡献但才能不足的,应提供专业培训和不断的鼓励,逐步提高他们为组织工作的能力;第三类是有一定才能但不愿为企业贡献的,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和 激励制度将工作人员自身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能动性为组织工作;第四类是不愿为组织贡献才能又有限的,应安排一些与组织发展关联不大的工作,并适当采取分配机制进行约束和激励。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中,与众不同地提出了“管理自我”这一理念,并进一步提出: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其他的一切。

  我们说,管理并不只是管理别人,最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因为自我管理是管理其他一切的基础,只有管理好了自己才能管理好别人、管理好工作事宜。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在要求别人做到前,自己首先要做到。我们要常常怀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律己之心,在生活和工作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廉洁自律的表率,鼓励下属立足本职岗位奋发有为、改革创新、努力工作。

  时间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最稀缺的资源。我们可以筹集到人力和物资,只有时间是我们租不到、借不到,也买不到的。有效的管理者与他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时间管理是德鲁克管理学中的精髓之一。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要集中时间和精力突围,要抓大事、抓难事、抓关键环节,面对工作中的难点,应选择一个突破点,然后以点带面,才能获得全面胜利。

  德鲁克有一个很特点的论调,他说,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整日埋头苦干,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他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相反,一个重视贡献的人,即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把这个理论联系到我的工作生活中,只要我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合理安排时间,工作高效,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取得实效,哪怕只是为部门和组织的一方面做出了微小有限的贡献,那也可算是优秀的高层管理者。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不断学习改进,持续发展,我必将成为高效管理的终身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