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煮酒论英雄》评课稿

秦风学

《青梅煮酒论英雄》评课稿

  前几日在校园网上看到一篇《读鲁迅,读中华经典》,心下诧异,这些孩子能静下心来读读经典,真是难得。听了这节课后,恍然大悟,这背后隐藏着老师的功力的。

  语文课只教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带着学生研读经典,这没有被考查的要求,却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必要的途径,功德无量。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老师本人有渊博的学识,有高屋建瓴的高度。这节课上,吴老师深入浅出,他带领着学生沉入文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演绎着一份旁人难以融入的默契。这是因为有前期的阅读铺垫,有独有的知识积累,知识结构。这份专属的默契,只属于这样的老师和带了多年,浸染了多年的学生。这份默契无法复制!

  另外,这节课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通过朗读、品读等手段。分析人物形象是初二上学期的学习重点,这样由课内向课外迁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无疑是很重要的。朗读、品析,是引导学生沉入文本的有效方式手段,语文的真义就在于咬文嚼字,品味语言,这节课的朗读,品析恰到好处,紧紧围绕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枝不蔓。

  吴老师的《青梅煮论英雄》属于课外阅读辅导课,从创意和构思上,看上去很大气。兼顾到常识的梳理,文体的区别,背景的扩展、人物心理的把握。环境描写和情节推动的手段等等。这些都是一节文学欣赏课非常值得推展的问题。其二,在这么多的老师听课的情况下,学生的反应还是比较轻松的。回答问题也很积极。说明学生和老师的.配合是非常默契的。

  当然,在文章的推进上,有点迟缓,而迟缓的背后,可能有这样几点值得思考。作为一个喜闻乐见的通俗性的名著小说,学生的参与激情是否激发出来,第二在曹操和刘备的性格上铺垫是否足够;第三在这样一篇文章中学生的发挥点在哪里?

  我的思路是能否各用一件事直接导引进入故事情节。如曹操的军粮论和刘备的哭赘肉,这都是一件事就能说明其性格的。

  曹操是正展雄图之时,豪放自傲,而刘备是多遭挫折,委身屋檐之下,当然不能气舒志伸。但是,完全不必把刘备做窝囊处理。

  我以为学生的发挥点在于老师帮他们设定一个框架后,他们依据文章的语言环境,对曹刘二人论英雄的心理猜测。这样学生的品读兴趣和快乐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