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评课稿
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几乎天天接触年、月、日的有关 知识,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关注的是,不同的学生在这方面的 积累是有差异的。而且,学生关于年、月、日的知识应该也是非系统的,模糊的、 甚至也可能有错误的理解,但是都为他们学习年、月、日打下了基础。听了周维老师执教的《年、月、日》这一课,印象深刻。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 学生学习的途径、 方法不一。 这节课学生课前为查找、 收集年、 月、日的资料,做了很多的准备,周维老师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 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 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 开放、 主动、 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维,让学生体验研究的乐趣。
这节课周维老师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 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同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发现知识;让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产生思维的碰撞,去深化理解知识。
三、设计巧妙,层次分明。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体现了思维训练的层次性。
如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给足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接着小组汇报,对比观察,发现年月日的规律,然后前四年与后四年对比观察,强化年月日的规律,最后大胆放手,学生猜测,体验年月日的规律。整个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前后关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四、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拓宽学生的视野。
周维老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 也符合我校一直推进的“生命课堂”。
整节课,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师激情饱满,学生参与积极,通过师生互动,周维老师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但也有几点个人的想法:
一、在一个环节学生找到大月、小月的一些规律后,教师没有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交流的结果,而只让个别学生上台说出了方法,这样使小组合作交流显得有些流于形。
二、没有适时抓住教育契机。有个学生说到她的记忆方法是从奶奶那里知道的,如果老师能让学生把奶奶的记忆口诀说出来也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在教学到要求学生把两张表格合并观察时,老师如果能适当的引导学生观察2月的天数与年份的关系,渗透一点每四年一闰,闰年2月29天的规律,这样为后面学生填写2016年的每月的天数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研的目的就是让老师们都得到提高,成功的教研课能使执教者及听课者都有收获,但也不排除课堂也会留下一些遗憾,但这也正是我们教研的目的所在,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修正问题,才能使我们的“生命课堂”更加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