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评课稿

孙小飞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评课稿

  上周四,在我们学校听了王老师讲授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两节课,感受很深。

  首先,我觉得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很不错,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先以地震灾难为激情点,导入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文章内容。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抓住一个中心词“了不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两个板块,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清晰明了,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听完这两节课,回头看看自己的课堂,也发现了许多问题。记得王崧舟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是精神的语文,语文是感性的语文,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语文是民族的语文,语文是生活的语文”。无论是哪一种语文,必不可少的是情感,有情感参与,能激发出情感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流连忘返的课堂。可是怎样才能真正让我的课堂充盈着浓浓的情感呢?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情”促“情”,前一个“情”应该是老师的情,老师所表达出来的文本蕴含的情,后一个“情”应该是学生的情,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然流露的情感体验。“以情促情”,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情感需求出发,想方设法把自己的情感、文本的情感、学生的情感自然和谐地交融到一起。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的表情动作,去扣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从而真正使情渗透到学生的心田。“以情促情”,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深度把握,并且要把自己的把握转化为学生的深刻感悟,不能总是游离于语言文字表面,丝毫没有真正地进入文本,只是按部就班地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展开着自己的教学,这样的课堂只能是肤浅,没有深度的语文课堂,只是教书。还有比较重要的就是,如果老师在讲授过程中能适时加入恰当的评价,给学生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会更丰富。因此,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就不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兴趣不浓就造就了肤浅的、冰冷的语文课堂。“以情促情”,还需要入情入境的学习,通过一定的情境氛围中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还要注意情境氛围的渲染和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