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的评课稿
一、把握文本,挖掘美
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作者用了大量的笔墨叙述了小兴安岭四季的特征,每个季节动静结合,表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因此,在教学本文中,应重点让学生感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而陈老师就是抓住这一重点展开教学的。可以说,陈老师善于钻研教研,把握重点,多层引导,感受文本。其次,教师从图片欣赏初步感受小兴安岭像大花园,到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来到小兴安岭寻找四季的美,再回归到一年四季的小兴安岭就像五颜六色的大花园,课堂结构清晰,感受层次分明,逐层递进。
二、构建主动、开放的课堂,感受美
构建了开放、主动的课堂,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在品读课文时,教师并不是自定教学内容,而是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做导游,带我去小兴安岭旅游。”一句平淡又亲切的话语,激起了学生无限的兴趣,每个学生带着各自不同的内心感受去了解内容。这样自主合作的教学是顺着孩子的心理来教学,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又如在汇报每个季节的美时,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感官,自己的思想,教师充分顾及到学生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因势利导,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进入学习状态。
三、善于引领,悟情美
本文着重就是让学生欣赏美、感悟美。因此,陈老师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学词,悟序感受思考美,汇报,配图领略了风景美。再比如讲到小兴安岭秋季的美丽时,教师抓往“飞舞”一词激发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美:树叶的飞舞像什么?学生有的说“像美丽的.雪花”,有的说“像天上的蝴蝶”等等,仿佛已亲身来到那个地方,亲眼看到了漫天飞舞的树叶,感受到了原本应该萧条的秋季却还有那么美丽动人的画面。三年级的阅读教学应开始深入篇章,而不仅仅停留在朗读上。文章到底怎么写?为什么写的这么美?陈老师抓住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进行比较,将文章的分支和整体融合,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文章抓变化来写,通过抓变化赞美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从整体上有了审美层次上的提高。
四、教学扎实,积累美
陈老师还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教学比较扎实,如导入课题时,注意兴的读法,同时在四季的感悟中又紧紧抓往重点词展开理解和感悟。如“抽出”一词,教师与“长出”作为对比;又如教学冬天的美时,让学生用不同的词来说说怎么形容冬天。可以看出詹老师比较注重日常的积累,再如指导朗读时多次范读,用告诉学生学会抓重点词朗读等等,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正是因为教师情境的创设,语言的引导,思维的碰撞,使学生自然而然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愿读,会读。我们从学生充满热情的朗读中深切的感受到他们是被深深地吸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