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教学王老师以“情”贯穿全文,以“情”为导线,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感受到小男孩迫切想去北京的心情。具体做法是:
一、通过多媒体的展现,激发学生的情感。
山村的孩子对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也许是陌生的(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老师利用了多媒体的优势,在学生面前展现了天安门广场升旗的雄伟壮观场面,让孩子置身其中,让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起他们的热爱国旗的感情。如:当播放录相“升国旗”的时候,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喊出了“哇!”并随着国歌声的响起肃立,那种气氛,俨然自己也在其中。后来,当老师问他们看完后有什么想法时,有的孩子说,我真的很想去北京看看,有的说我长大也要当升旗手等等。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领悟文中的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每个孩子的生活经历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每个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体验多有不同。初读时,老师让他们合作学习字词,然后再重点交流。品读时,教师先让学生提出不懂的地方,然后指导学生讨论、理解,再指导朗读,最后再以多种形式的读,如:齐读,赛读,同桌读,配乐读等来领悟其中的感情。
三、通过拓展延伸,延续学生的情感。
如果说这节课只停留在让学生背完课文就结束的话,学生的情感就不会深入。在课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补充材料《国旗歌》,让学生欣赏北京的美丽风光,并配以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再次激发了学生的热爱北京首都,热爱国旗的思想感情,让他们的情感得以升华。
四、教学伊始,创设情境。
课件依次演示:美丽的小山村,庄严的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母子对话、孩子的愿望。借助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入到课文内容情境中,学生在感受着山村的美,天安门广场的美,感受着升旗前的隆重和山山美好的心愿,为投入地读文做好铺垫。当学生与本文的愿望融到一起时,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歌;指名读,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是以诗歌的形式,讲述了一位山村孩子想去遥远的北京城,去观看北京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升国旗仪式,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难点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而重难点又该如何突破呢?我想通过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然后再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来突破。
这课的重点句子就是“我多想去看看”,连题目算在内共在课文中出现了三次。指导好学生用心感悟、用情读好这句话,这篇课文的重、难就迎刃而解了。然而,不仅仅是课文中的`山里孩子,许多一年级的学生对北京的认识都是模糊的。所以要想让学生读好这篇课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种情况下怎样办呢?我这样设计,首先老师让学生交流对北京的了解,跟小伙伴们讲讲自己眼里的北京,虽然孩子们知道的东西并不多,有时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但同伴交流引发了孩子们了解北京的极大兴趣,然后教师再适时出示图片,为孩子们展示了天安门、长城、故宫、天坛等名胜古迹,中华世纪坛、中央电视塔、立交桥等现代建筑后,让学生发表对北京的看法,融入自己的感受读“我多想去看看”。这时的读渗透了孩子们的情感,是真情的流露,然后老师再引导学生体会山里孩子对北京的向往,抓住课文第一小节中的“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体会山里的孩子住在大山里,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大山,他对北京的了解是通过妈妈的话,他向往外面的世界,他梦想着有一天,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北京,去看看雄伟天安门,去看看庄严的升旗仪式。让学生们走进山里的孩子的心里,和他一起去希望、一同去向往,反复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此时的读,是孩子们融入了山里孩子的情感的读。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究竟是怎样的.呢?为了给孩子们更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为孩子们有感情地讲述天安门广场升旗情景。(训练有素的国旗班战士,数不胜数的观众,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强烈的画面冲击,激发了孩子们情感,再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孩子们内心的情感积淀更为深厚,不需要任何朗读技巧的指导,学生就能读得有滋有味。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了孩子的心里。
徐老师对学生技术知识掌握的教学非常有一套。做到了情景引入,步步深入。他首先通过让学生看地图,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学生认识了中国地图,还认识了五角星表示了中国首都北京。这些看似最平常的知识,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感知能力十分有限非常需要老师的指导与讲述,我想这样学生能更深刻而有效的了解知识。紧接着交流北京的一些资料,勾起了学生想去看看的渴望,顺水推舟的引导课题《我多想去看看》。
低段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文字知识的阶段,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是首要的。徐肃波老师在生字教学环节,能让学生自主学习,回想曾经学过的一些识字方法进行认字。比如用比一比,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认识新字。再接着找朋友,说句子,层层深入,更好的落实字词的运用与表达。
可在指导朗读环节,还是不那么尽人意。尽管老师很强调,但是学生还是不能掌握。主要问题在于老师没有更好的重视朗读,表达句子的情感,进而朗读无味,没有情感的层层递进,因而朗读出来总是那么的平凡,甚至是呆板。比如在指导句子: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弯弯的小路”,老师进而突出“弯弯的”教学,但学生还不能在读中悟出“弯”字,缺乏的就是读的量,读的形式,有层次的指导朗读会更好。还有一处:妈妈告诉我,沿着弯弯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这句子应强调哈哈哈说话语气。
在生字书写的教学中,非常扎实。做到:看、记、想、说、练等步骤,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态。
在徐老师的这节课中,让我学到了扎扎实实学知识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