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节日》评课稿

马振华

《快乐的节日》评课稿

  4月23日,王玲老师和赖辉老师各上了一节《快乐的节日》。由于在准备阶段深入地进行了集体备课,既有突出的共性,又有体现学生集体和教师个人差异的特性。

  一、内外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两位老师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春节、国庆节、中外节日等课题研究,课堂上,学生精彩展示。拓展了教学资源,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实践中锻炼搜集整理资料、读说诵演的语文能力。另外,两位老师没有让学生的`认识停留在文本的表层,提出了“如何得到快乐,如何分享快乐”的问题,送给学生一些揭示“得到快乐、分享快乐”的道理的句子,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

  二、动静结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两位老师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通过活动组织课堂,如识字中的“摘苹果、找礼物”游戏,课外拓展中的“小组汇报”,及唱歌、跳舞等,无不让学生的活动中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语文。

  三、个性鲜明

  同样的课题,有不少共同的设计,但学生不同,老师不同,课堂上反映出突出的个性。王玲老师声音轻柔,亲切自然,课堂也给人一种涓涓流水的感觉;而赖辉老师热情似火,激情澎湃,学生自然也群情高涨,意气风发。

  四、一点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