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评课稿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篇幅不长,却通过文本描述让我们走进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人生命题,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
XXX老师的这堂课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以目标为导向,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主要体现在:
一、抓住重点字词,引导学生体会盲童的灵性。“极其准确”怎么“拢”住采用了图片和联系上文的方法,并结合孩子的表演辅以朗读,展现人物的动作,把“灵性”化为可感的东西。结合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听觉、感觉,体会盲童安静的“灵性”
二、教学设计的流程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上,教师从导入到初读再到细读,先解决字词上的问题,再解决读正确读通顺的问题,然后在回归到文本中,是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了大概的了解之后再去揣摩语句,从而体会小女孩安静的神奇的灵性,这样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文中提到的几个描写女孩特别细致的词语,进一步感悟到生命的可贵。
三、文本需要细读的,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但在这堂课中,X老师为了赶好自己的设计,而忽视了学生的体会,忽视了自己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心里需要装着学生,不要只顾着自己,而且还要认真解读教材,灵活应对课堂上的学生问题。
《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篇幅不长,却通过文本描述让我们了解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本课内涵深沉,四年级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黄老师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充分展示新课标理念:她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学生在课堂中成了学习的主人,是一堂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课堂,整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感动。
一、抓住了文章的内涵,以安静创造了奇迹作为切入点。
黄老师在学生默读完课文后,引导学生去感受:读了课文,你觉得安静是个怎样的女孩?学生们在课堂上能根据自己的体会畅所欲言,黄老师既给学生提供了自主交流的平台,又由此紧扣“奇迹”作为教学切入点,引导学生去感受发生在安静身上的奇迹,随着学生与文本的不断接触,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知道盲女孩安静“走得那么流畅,没有一点点磕磕绊绊”是奇迹;她能“极其准确”地拢住花是个奇迹;她“竟然”能抓住“睁着眼睛的蝴蝶”那更是奇迹。在这样反复的品读中学生明白了这个盲女孩眼睛虽然瞎了,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是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学生们在这样的语境品读中体会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的人文精神。
二、注重情感体验,重视创情境导读,培养朗读能力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生命的内涵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想象感悟、品词析句感悟、朗读感悟等。文本中的安静是个盲童,正常的孩子是很难感受盲人孩子的生活和内心世界。
为此,黄老师在课前就组织了学生进行模拟盲童生活体验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盲童的生活。在引领学生走进课文,进行朗读指导时,黄老师又抓住文本中的几句重点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去体验:如感受“安静在花丛中穿梭。她走得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时,黄老师让学生们想象一下,如果你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你能像安静那样穿梭吗?你刚才走路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有了这样的生活体验,学生就能被发生在安静身上的奇迹而感到震撼,从而体会到安静对生活的热爱;再如黄老师抓住“流连”一次,引导学生深入品读,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想象安静在花香中流连,闻到了什么,在花丛中触摸到什么?听到什么?在这样的想象空间里引导学生去感受盲童在用心创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还有在感受盲童对生命的珍惜时,黄老师又引导学生去想象自己就是盲童,蝴蝶在你的手指间扑腾,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去用心感受,自然而然地走近了文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了盲童对生命的珍惜,再次体会到安静是在用心感受世界,创造一个个奇迹。
在这样的情景式的阅读引导下,以读悟文和以读悟情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学生能在语境中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从而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这就把语言文字的内涵挖掘出来了,学生由表及里地深入挖掘,再由里及外地倾吐表白,这才是真情的流露,真正的'体验。因此黄老师在指导学生的朗读时也毫不费力,水到渠成,学生的朗读也具有魅力和感染力。
三、借助资料延展,课内外结合,培养阅读能力。
在课堂上黄老师收集了一些身残志不残的人们的事例为学生一一展现,将课文的学习逐步延展,让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热爱生命的感悟更广泛,相关主题的阅读读物的推荐,也为学生创设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四、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加强语文教学中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
课堂中让学生在认读了词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繁茂”等进行探究,找出规律,学会做题的方法,并能在课堂上完成,既给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平台,又体现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此外,在学生感悟了盲人孩子的展现的人文精神基础上,黄老师又引导学生走近盲童的内心世界,通过小练笔的形式来展现盲童丰富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整堂课。学生们既动口、动笔、又动脑,不仅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更是经历了一场情感的震撼教育。
总之,黄老师的这节《触摸春天》,整个教学过程有如行云流水,教学结构紧扣主题。而在教师巧妙的引导下,学生也深深沉醉在教学情境中,既扎扎实实理解了课文的含义,解读了文中蕴含的情感,又受到一次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教育。
一、教学的切入点抓得很准
今天,我是第一次听许老师的这堂课,看到课题《触摸春天》,就会让人产生许多想象来,本文以一个邻家的盲女孩安静为形象,以代表春天的蝴蝶为意象,娓娓道出一个蕴涵很深的哲学话题:触摸生命的春天。这样的文字需要品,不同的人品它有不同的味道,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品它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轮皓月当空照,千江有水千江月。”
那么,如何引领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去读懂这些文字及蕴涵的主题呢?这就要教师在处理教材时有一个“浅”出的过程,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而这个点要能起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今天,许老师这一点做得很好,他以“全新的体验”为切入点,展开教学。许老师先是引导学生体会“这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居然被一个盲女孩,她看不见百花盛开的景象,看不见爸爸妈妈的笑脸,看不见周围的朋友,眼前一片漆黑的盲女孩抓住了,这的确是一个奇迹。
但随着学生与文本的不断接触,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又让学生渐渐明白,“这一切又不是一个奇迹”,这个盲女孩眼睛虽然瞎了,但她心灵的窗户并没有关闭,她是在用她是全部身心来感受多姿多彩的世界,在她的内心世界里,同样是一片明媚动人的景色。正像文章所说的“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许老师紧紧围绕“这是一个奇迹”、“这又不是一个奇迹”展开教学,在不近情理又合乎情理的矛盾解决中,完成对重点词句的敲打及文本意义的建构。引导学生理解、再现文本中的形象,把握这些形象的实质和内涵,帮助学生表达内心的独特感受。教学由此展开铺开,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直至形成正确的立体的解读。
二、过程展开很充分
三、语言清晰。
四、教学调控中有些地方还不太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