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上午第四节课,我听了周老师一年级下册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课,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重视学生学习情绪。每次听完周老师的课,都感觉他对孩子总是很亲切。这堂课是在上午的第四节课,孩子的学习情绪不是积极。在这样的情况下,在课堂上周老师总是很照顾孩子的学习情绪,做完第一个练习后,还做了个游戏来调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周老师总是表扬孩子,在练习中也给孩子“你准行”提示鼓励孩子。
二、练习的设计层次分明,步步深入。周老师设计从直观的盒子列加减法练习,对比练习,加减法的规律练习,最后设计的聪明题。从直观到抽象,层层递进,遵循孩子思维发展的规律。
三、思考。对于这节课的各个环节中,我还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环节中,学生的各种方法中,体现了算法的多样性。本人没有教过一年级,对于教材还不是很熟,但是,对于这里的方法中,教师是否应该要优化。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缪老师的教学真正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是一堂相当成功的新授课。具体来说,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体现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首先老师出示了花卉展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花的品种数出三种花的盆数。在数红花盆数的基础上,引出黄花的盆数是2个十,紫花的盆数是3个十。随即让学生根据找到的3条信息,提出问题,说给同桌听。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提出了
(1)“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几盆?”
(2)“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几盆?”
(3)“一共有多少盆花?’
(4)”紫花去掉一行,还剩多少(盆)?”后来老师又引导学生把这句话改为“搬走10盆,还剩多少盆紫花?”
(5)“黄花去掉一行,还剩多少盆?”并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特别是当学生列出了“10+20=30”这个算式后,让学生说说,如果他这样列式,解决了什么问题?从而补充问题“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较好地体现了教育的机智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
新课程标准认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知新知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活动,激励每一位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特别注重让学生进行算理的阐述,运用了指名说算理,同桌互相说算理,全班同学一齐说算理等方法,让学生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脑,动口的时间和空间。
3、 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本堂课的重要教学任务,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缪老师除了让学生合作交流算法,还提供了充分,形式多样的练习。并注重了以下几点:
(1)注重全体学生口头算理的讲述。
(2)讲究练习的形式,力求练习形式多样化。
(3)突出难点,讲求实效。
(4)在学生的计算出现错误时,也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找出错误原因,对症下药。
总之,这是一堂高效,成功的新授课,老师和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了新知识。
尤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自己学会了当堂知识。上课学生的听讲状态也比较好,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这点我的课堂差的很远,往往讲几分钟就得整顿学生状态,需要虚心学习如何达到如此流畅的课堂氛围。
整节课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借助画图理解题意,学生画图,学生说图意,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解答,自己说算理,教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是我们学习的地方。建议是这节课的难点的突破是否能再深一下,比方说160-90最后算法最优化,大多数同学能说出16个十减9个十得7个十,所以得70.最后还有学生说16-7=9.9加个0得90,这里老师能否追问一下,9为什么加个0,算理就巩固加深了。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尤老师在看信息提问题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交流。尤其是一个学生读不懂信息的时候,尤老师不是自己告诉学生,而是让读懂信息的学生来交流,充分体现了把时间空间让给学生的理念。同时本节课解决问题这个点也得到了体现,学生会发现信息,读懂信息,并能根据信息来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而在口算教学环节,尤老师让学生交流完自己算法之后,都会及时跟上针对性练习加以巩固,并及时对算法进行优化也是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能看出来这是一节常态课,对于退位进位加减应该是本节课的难点,尤老师在前面给学生的时间多,感觉后面处理的有点快。不过看学生检测的结果,学生掌握得还是不错的。
触动我的地方:
1、关于70+20的算法,从学生的回答我感觉7个十加2个十这种方法学生还是没掌握。还是认为先用7+2,再添一个0,这只是表象,没道理,不通用,只是巧合。这是一年级的知识,其实是一种转化思想的体现——把“两位数的加减”转化成“一位数的'加减”。我现在正在教,我觉得应该拿出计数器拨给学生看,得看到“7”和“2”,才明白这种方法的玄机。
2、关于信息中“从入口到北三楼和北四楼”这组信息,学生不能把信息抽象出示意图,老师在备课时注意到了,并且找到了简单便省时的方法为学生展示,为学生的理解扫清障碍,这点我做得还不够,经常犹豫学生是否需要,犹豫之后就不了了之,看来要坚定地去做。
3、我有点疑问,老师让学生说自己的算法,显然有些孩子对某种算法已经掌握,但是班上有部分同学肯定是不会的,也可能会做但不明理,我不知道这种孩子,在听过这么多(3种吧)方之后,是否有应接不暇的感觉,是否掌握并理解了某一种方法。
一、总评
这节课,我认为李老师注重让学生积极参加参与学习活动,在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引入阶段,以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索阶段,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得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互相说一说,给学生创造了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巩固阶段,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总之,这节课教得比较轻松,学生学得也比较轻松,作业完成得不错,正确率较高
二、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本节课老师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列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然后组织学生探索计算方法。在进行计算时,注意把这些计算与非整十数的两位数的组成联系起来。一方面使计算有理有据,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材安排这些计算以加深对数的认识的意图。在教学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时,把对学生已有知识的了解和教师讲述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算式中各部分名称的印象。
三、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节课下来,大多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可是少部分学生计算仍有困难,无法理解算理。我认为老师对算理讲解的不够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