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儿子评课稿

李盛

鞋匠的儿子评课稿

鞋匠的儿子评课稿1

  今天有幸聆听了王xx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一课,本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通过一详一略的两件具体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

  记得两年前自己也曾为了一个片活动而反复的磨过这篇课文,当时一路的“艰辛”只有同行者才能知晓,但是现在回头看看,那些收获,那一段路的成长,真的只有感恩。今天当再一次走进“鞋匠的儿子”——林肯时,会有一种新的理解,王老师的课也给了我一些新的启示与顿悟。下面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抓住课文的主线,全面铺开教学。上课伊始,王老师让学生默写“羞辱、静默、赞叹”,既对学生进行了生字词的有效指导,又巧妙找出了文中议员们态度的变化,找出了课文的主线,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全面铺开教学。

  二、教学环节紧凑,思路清晰。整堂课王老师能够随机把握课堂,当学生说出答案后便继续追问,说说你的体会,让学生自然而然对课文有了更深的认识,随后通过三个“永远”让学生留下读书的痕迹,采用“初读----感悟-----再读”的形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和适当的引导,感悟这段话的内涵,层层递进地感受林肯的宽容大度以及他对父亲的那份尊敬。

  三、注重学生体验,引导换位思考。在本课的教学中,王老师多次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进行换位思考,因而文本的语言就会自然地流入学生的内心。在指导朗读议员羞辱林肯的话语时,王老师这样设问:“面对议员的羞辱,假如你是当时的林肯,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那个羞辱他的参议员,听了林肯的演讲,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内心和言行,人物形象就会立在学生心中,在语言文字的背后,学生就会看到一群傲慢的参议员和一位宽宏大度、充满智慧的林肯。

  我想课文言语所负载的思想与情感、心灵与生命、精神与灵魂在对话、交流、沟通中复活了,人物伟大的人格魅力也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王老师能够将自己的课堂语言组织的更加精炼,那么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必将会闪现更多的火花。

鞋匠的儿子评课稿2

  今天,再次有幸走进南通支教黄云校长的课堂。聆听了她的`一节六年级语文课《鞋匠的儿子》,感受颇丰:

  上课伊始,黄校长就向同学们简要介绍了林肯总统光辉而又伟大的一生。让学生在充分了解林肯的基础上学习本文,有利于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进而体会林肯在面对批评、讪笑、诽谤时的自信与潇洒。

  接着,黄校长让学生读文,在文中找出议员们态度发生变化的词句。这个问题的设计覆盖面大、穿透力强,导出议员们由“尴尬——羞辱——嘲笑——静默——赞叹”这一心态变化的线索,拎出了课文的主线,并以此为切入点,全面铺开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黄校长引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进行换位思考,因而文本的语言就会自然地流入学生的内心。①在指导朗读议员羞辱林肯的话语时,师描述:“假如你就是上流社会优越的议员,你面对的是鞋匠的儿子,你会怎说?”②“面对议员的羞辱,假如你是当时的林肯,你会怎么做?”③“如果你是参议员,听了林肯的演讲辞,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用心去感受人物的内心和言行,人物形象就会立在学生心中,在语言文字的背后,学生就会看到一群傲慢的参议员和一位处乱不惊、宽宏大度、才思敏捷的林肯。当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就会在感受与体验中与文本及其作者产生情感的沟通、心灵的问答、和意识的遇合。所以,课文言语所负载的思想与情感、心灵与生命、精神与灵魂在对话、交流、沟通中复活了;人物伟大的人格魅力也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阅读是文本与读者之间互相理解、互相建构、互相拥有的过程。在教学林肯的第一次讲话时,师提问“通过朗读,你了解了什么?”在学生读了林肯的第三次讲话时,师提问“能读出什么来?”引导学生零距离地触摸、品味、揣摩人物语言,让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灵魂的拥抱、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碰撞;这一举措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阅读是本节课最主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者重点抓住林肯的演讲辞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最让我感动的是学完全文后,黄校长对孩子们说的那番语重心长、情真意切的话语。要求孩子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面对别人的责难,要像林肯那样理智、大度,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问题……此时此刻,学生俨然是教师心上的朋友,教师也成了学生眼中的亲人。教学过程成了师生间以心连心的心潮相逐,以情生情的激情奔涌。“爱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爱”黄云校长用自己写满爱的话语,写满希望的词句,带着自己的满腔爱意,实现了我们教育人一生追求的梦想——用生命点燃生命,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

鞋匠的儿子评课稿3

  听了爽爽老师执教的《鞋匠的儿子》一课,觉得思路还是很清晰的,通过参议员态度变化的词语拎起全文,文章的重难点应该在于林肯所讲的那三段话中。章老师也确实在上面花了不少时间,带着孩子去阅读品味,并且感受人物形象,总结出“智慧、宽容、谦逊、尊敬父亲、合作、平等、人格力量”等词来形容林肯。不看这一环节的设计,就看板书,这些词其实并非全部都是形容词,这一细节需要老师考虑。另外,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这三段话的奥妙之处到底在哪儿?这些话儿能反映林肯的这些品质吗?如果能,需要体会林肯这些品质吗?林肯为什么要说这些话?作为老师,基于这一段文字应该教孩子什么?

  原文:

  “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去世了。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我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过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对参议院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单看文字,我觉得这段话不难,没有难理解的词语,没有特殊的句型语法,学生似乎一读就懂。可是如果能联系到当时特殊的环境,联系到林肯的生平和他当时所处的境地,这三段话的意义可就非同凡响了。林肯是什么人?林肯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出色的演讲家,即将上任的总统,在关键时刻,面临羞辱,面对根深蒂固的偏见时,他所作出的反应和处理方式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林肯演讲的艺术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对于六年级的学生,老师应该带着学生去体会。教师与其关注林肯父亲做鞋子的艺术来体现林肯对父亲的尊重和爱,真不如关注一下林肯演讲的艺术。对于参议员如此富有攻击性的语句,他没有反驳,也没有转移话题,而是顺着他的话讲,说“记住你的忠告”,班上一个孩子说得非常好,他说,林肯在说反话。可是老师硬生生地把他拉到“宽容”上来,真是可惜了。对,林肯是在说反话,这句反话让对手无法回击。三个“永远”正好和羞辱的话形成了对比,他对自己的身份有着认同感,甚至是自豪感。再看第二句话和第三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补充和强化,这句话与其为自己和父亲所说,还不如说为了一个阶层所说,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服务和合作。作为总统,首先要充分尊重和认可自己所在的阶层,才能让别人用平等的目光看待自己。“平等”一词应该是这两段话的核心所在。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说中第一句便说:87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在这个大陆上创立了一个新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一切人生来平等的原则。

  其次,如果深究,这三句话有着明显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你说我的父亲卑微,我就是要告诉你他的伟大之处;你用刻薄的语气讽刺我,我偏偏要告诉你,我所能为你做的;你说我是鞋匠的儿子,我就是要向你展示鞋匠儿子的不平凡之处。林肯哪里是要改正参议员的鞋子呀,这摆明了是用自己的演说艺术和人格力量在给那些参议员们上课。

  最后,说说林肯的人物形象,这是隐含于演讲艺术的背后的,也就是他的人格魅力,宽容、孝心、尊重、谦虚、智慧在这次危机中也成为了一种力量,让参议员们百感交集,心生赞叹。

  回到原点,这段话到底能教给学生什么呢?说话的艺术和策略,以及话语背后所支撑的“平等”的理念和追求,还有感受政治家林肯的睿智的形象和人格魅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