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荷》阅读答案

阿林

  雨中的荷

  聂春友

  参加南戴河举办的荷花节,看惯了映日荷花的我忽然心有闪念:这满园盛荷在一片风雨中,当是何等的风姿呢?

  几天后的一日,天还没亮,我就被窗外的雨声吵醒了。走到湖边,我的心一下子被地震撼了。一株刚刚盛开不久的荷花,在风雨中摇曳,多数花瓣已经散落得无影无踪,失去了晴日的娇美,而那托举着花蕊的荷茎直直地伸向桥身,直到顶住了桥,依旧不肯折腰。她仿佛要用尽自己的力量,要用自己稚嫩的生命,支撑起这巨石垒就的桥梁。目光顺着水平面望过去,风雨中,碧叶翻卷,万荷摇动,只见荷丛中,有的是叶护着花儿,花叶相依,亲密无间;有的是莲蓬高举,昂首屹立,显示着铮铮傲骨;也有的花形虽被风雨吹乱,花瓣随波飘零,但神采依旧,真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凛然正气;还有几朵隐在荷丛深处,像是漂浮在水面上的花朵,任头上百花争艳,任身边水波涌动,她们纹丝不动,恍如一个个隐士,静静地听着尘世的风声雨声。在人们眼中,荷花似乎只是个娇艳的女子,依我看来,她更有志士的筋骨、君子的风范!

  雨越下越大,我们走进荷园北侧的二仙居。这里供奉着和、合两位仙人的汉白玉雕像。这两尊雕像像两个天真无邪的稚子,喜笑颜开地奔跑过来。多少年来,人们把和、合二仙作为家庭和睦与社会和谐的象征,把生活美满幸福的愿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人们让和、合二仙手持荷花儿,一方面是“和”、“合”与“荷”谐音,另一方面,这无疑是人们对荷的情操的敬重。讲解员给我们讲述两位仙人的故事时,我忽然忆起刚走进荷园时,那一个个荷的团队,戮力同心、抗击风雨的情景……我们要创建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不正需要全社会的人们都具有荷的精神境界吗?

  窗外雨声连绵,脑中忽然掠过古代文人雅士关于荷的种种咏叹。有诗曰“碧叶喜翻风,红英宜照日”,虽说出了荷的灵动、大气,但缺少荷的沉练、豁达;“映日荷花别样红”,绘就了荷的高雅,却又过于华丽,反而冲淡了荷的神韵、荷的情怀;而“留得残荷听雨声”,荷的韵致倒也勾勒出来了,但一个“残”字,总觉得其中含了太多的`苦涩和惆怅。面对这满塘涌动的翠绿,一池抗争的嫣红,好像任何诗句都难以准确地传情达意。倒是几只蜻蜓似乎领悟到了荷的真谛,紧紧地抓住花蕾、残蓬不放,痴情诉说着什么,久久不愿离去……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草木一秋,是自然规律。

  其实荷的四季,不就是人生的缩影吗?从破土、发芽、开花到残落,历经风霜,坎坎坷坷,但始终不变的是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不屈的傲骨,一种永不低头的信念。

  我想,小雨、中雨、大雨,微风、大风、暴风,对荷仅仅是一个考验,是一种锻炼。失去的是荷芳,永存的是荷神。

  (选自《人民日报》)

  1.文章第二段,作者是如何写雨中荷花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三段画线的句子是不是多余的?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写古代文人雅士关于荷的种种咏叹,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段中“失去的是荷芳,永存的是荷神”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从局部到整体,先写一株荷在风雨中的顽强抗争,再写从整体写放眼望去,万荷摇动的壮观场面。

  2.不是多余的。作者由两位仙人名字的象征意义,以及荷的团队同心协力、抗击风雨的精神,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现实中创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使命,从而深化了本文的主旨。

  3.是为了说明古人咏荷都是从某一个方面来歌咏的,难以准确、全面地传达荷的精神真谛。写古人对荷的种种咏叹的目的是为下文揭示主题作铺垫。

  4.参考示例:荷花从形体上可以被摧残,但是荷的精神却将永存。人应该像荷一样,有一种向上的精神,一种不屈的傲骨,一种永不低头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