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老舍的生死观》阅读答案

莉落

《鲁迅与老舍的生死观》阅读答案

  老舍比鲁迅晚生了十八年,正式走上新文学战场也晚了约二十年。但老舍忠实地继承了鲁迅的传统,在文化批判和改造国民性等大“工程.中,两位大师是完 全默契的。他们分别承载了现代中国“社会良心.的天职,他们奉献着“生.,磊落地“死.。两人都是社会取向远远大于自我取向的中国最优秀的知识分子。

  鲁迅和老舍终其一生的创作,都是将整个民族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和病态的众生相,作为一个整体展开自己的思索剖析和表现。鲁迅将“生存、温饱、发展. 视为一个“人.的合情合理的“生.的需求,但他眼中看到的中国“人.的一生是“想做奴隶而不得.,最好的也只是“暂时坐稳了奴隶.。他自己的“生.则是不 停地与黑暗和绝望抗争,为了“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他“将血一滴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老舍的生存以及他的生存价值观 的核心是“两个十字架.的实践和理念。他曾激越地宣称:“我们每个人须负起两个十字架——为破坏、铲除旧的恶习、积弊,与像烟瘾那样有毒的文化,我们必 须牺牲,负起一架十字架。同时,因为创造新的社会与文化,我们必须准备牺牲,再负起一架十字架 。.作为鲁迅“接棒人.的老舍强调“国家的衰弱,根本因为 民力的单薄;民裕国才能富,民聪国才会强.。“五四.的人,华夏的“民.,都应该重破坏基础上的创造,作牺牲基础上的奉献,才有人的生存的价值,这和鲁迅 的生存观是完全相通的。

  屈原的“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这前圣的传统,是鲁迅与老舍共同的精神支柱之一。他们毕生都在承受着死亡和痛苦的重压,面对死亡而从中吸 取力量,思考死亡并表现死亡。鲁迅是“死的随便党.,他清醒于“人的终点都是坟.,直到自己死亡时都是十分平静的。但他坚持人必须思考死的代价,也就是他 一而再地劝诫青年要明究“血的代价.。 这说明他对死亡的思考是死能带来民众的觉醒。鲁迅的死亡观是悲壮的献身的,但他反对轻易的舍生赴死,而坚持保存实力与敌人韧战。这是他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 对死亡的清醒抉择,明显地着眼于中国,着眼于未来。

  迥异于我们许多国民“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死观,老舍这样的'文化精英在不能选择“生.时,是要选择“死.的。“死的自觉.,是老舍死亡观的精粹;而 “以死相拼.,则是他在个体逾越不过危机中的一种坐化涅盘加上确保生存“底线.的抗争、明志。在老舍景仰的英国哲学家罗素的《论历史·译序》中,我们接触 到罗素的历史哲学:“人生总是局限于一个狭隘的时间和空间的领域之内,……因此人生就总有一种要求超脱于现实的龌龊生活之外的向往,一种宠辱皆忘、与世相 遗而独立地观照千秋万世的向往。.这种宠辱皆忘、与世相遗而独立的人格力量,在他们那里具现为深沉无私的爱的情怀,以及面对死亡所共有的冰心傲骨。病逝的 鲁迅,自戕的老舍,面对死亡并不是面对生命的终止,而是面对人世间的种种丑恶和死亡所能换来的民族的新生。鲁迅直面敌人的暗杀,能不带自己家门的钥匙,凛 然参加杨杏佛的追悼会;老舍四次对友人及家人直言死亡,都是中国作家、知识分子冰心傲骨的最鲜明的展示。

  5.下列对鲁迅和老舍“生死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认为生存是最重要的,但“想做奴隶而不得.或者“暂时坐稳了奴隶.并不是中国人合情合理的生存需求。

  B鲁迅对待死亡的态度是审慎的,他反对轻易的舍生赴死,而主张保存实力与敌人韧战。

  C老舍的生存价值的核心是“两个十字架.,意思是为了改造旧文学,创建新时代每一个人都必须作好牺牲的准备。

  D“死的自觉.是老舍死亡观的精粹,他在个体无法逾越危机时选择“以死相拼.,迥异于“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死观。

  6.下列有关表述,和原文意思一致的是( )

  A鲁迅一揭露社会的病态作为创作的全部主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的自我反省。

  B老舍认为华夏儿女都应该既重视破坏,更强调创造;既看重生存,更看重死亡。

  C文中所谓“死的随便党.意指鲁迅能平静理性地对待生命,不惧怕死亡来临。

  D罗素认为现实人生是局限于一定时空的,因此要努力追求独立超脱的隐居生活。

  7.下列对鲁迅和老舍的有关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和鲁迅在文化批评和改造国民性等方面有着高度默契,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知识分子重视社会取向远远大于自我取向。

  B老舍和鲁迅的生死观异中有同,他们都重视生存的意义,都承受着死亡和痛苦的重压,都愿意直面死亡并从中吸取力量。

  C作者认为鲁迅和老舍是现代中国的“社会良心.,他们“生.是为了国人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死.是为了保存生命尊严。

  D作者认为鲁迅和老舍的精神支柱就是屈原所代表的前圣传统,他们都有知识分子的冰心傲骨,因而能坦然面对种种死亡的威胁。

  参考答案:

  5.C(“改造旧文学,创建新时代.曲解文意,老舍主要着眼于文化的改造)

  6.C(A.“全部主题.扩大范围;B.“更看重死亡.无中生有;D.“追求独立超脱的隐居生活.理解错误)

  7.B(A.“根本原因.的说法绝对化;C.以个体代全体,为保存生命尊严而“死.是老舍的选择;D.原文为“这前圣的传统,是鲁迅与老舍共同的精神支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