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纯真年代里的纯真人情的练习题目及答案解析
①1978年5月,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在上海联合招生。我从家乡来到上海参加考试。上海音乐学院我名落孙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的复试名单榜要再过好几天才公布。我决定先回泰兴老家去等。走之前,我嘱咐一位亲戚:到了发榜日,请帮我到上海音乐学院去看榜,如果有我的名字,赶紧给我拍个电报,我好赶来复试。
②嘱咐了亲戚 ,我总感觉到不够放心。但我在上海就这么一位亲戚,还能拜托谁?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在考场上刚刚认识两天的一个考友王次炤。
③我和次 在考场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从他看我的眼神就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于是,在匆匆离开上海之际,我委托他在看榜时看到我的名字,给我发个电报。
④我是多么希望自己能够获得复试资格并被录取啊!比我年长7岁的次炤兄,毫无疑问肯定比我更希望获得复试资格。而那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在全国范围内只招录10人,考生之间竞争之惨烈是不言而喻的。
⑤复试名单发榜那天是我的生日。早晨起来,我就开始等电报,等到中午,电报还没有来。下午4点多,门外响起了决定命运的敲门声来自中央音乐学院的复试通知终于到了。但当天泰兴到上海的班车已经没有了,唯一能让我赶上次日早上8点钟复试的,是离家20多公里的长江边上一班到上海的小客轮。那班客轮五等舱的乘客,全是带着农渔产品到上海赶早市的江北农民。而我,美滋滋地与那些即将被上海人民吃掉的鸡鸭鱼蟹呆在一起,向着我的未来航行。
⑥那天深夜,就在我和各种动物酣睡在一起的时候,另外一份通知我复试的电报到了泰兴家里!家里人接到这份作为喜讯的电报,却惊出一身冷汗:如果我只委托一个人,而这个人恰恰是发送这份深夜才到的电报的主儿,我的前途就毁了!那么晚才收到复试电报,除非我有直升机,否则,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赶上次日早8点在上海音乐学 院进行的复试。
⑦后怕之余,家人感到庆幸幸亏那第一份电报到得及时!庆幸之后,大家又感到纳闷:是谁选择这么晚的时间把复试消息告诉我呢?上海到泰兴的电报从发送到接收大概需要4个小时,半夜来的电报,发送的时间应当是傍晚七八点。故意这么晚才把消息传给我,这个人是谁?
⑧家里人显然不会认为发第二份电报的是我的亲戚。那么,肯定是那位受我委托的考生,故意拖延到晚上才发电报。这样,既可以轻松消除一个竞争对手,又不必背负爽约之名。于是家里人都嗟叹人心险恶。
⑨可是,大家的推测都错了!恰恰是王次炤这位当时和我还素昧平生,只是在激烈竞争的考场上萍水相逢的考友,看到复试榜上有我的`名字后,在第一时间给我发来了复试的喜讯。而我的亲戚后来告诉我:他那天起来就没想到看榜,到了傍晚时分,他信步走到离家不远的发榜处,在那里看到了我的 名字,于是立即给我发了电报,虽然当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
⑩亲戚是个老人家,我不能责怪他。但我心里充满了对次 兄的感激!如果不是他第一时间给我发来电报,我的大学梦一定会梦断扬子江了。
⑩我说不清楚,次炤兄后来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和他当年给我发电报之间有什么因果关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好人有好报!一个人做 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为和自己毫无关系甚至还有利益冲突的陌生人做好事。这一切堪称纯真年代里纯真人情的典范。
(选自2013年6期《读者》作者:徐小平 有删改)
1.依据文章内容,补全下面情节。(3分)
归待复试、托人看榜 → → →推测居心、感叹险恶→ .
2.文章第④段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请揣摩并分析第⑤段划线句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3分)
4.文章⑥-⑩段运用了多种手法来表现王次 这个人物,请任选一种手法进行简要分析。(3分)
5.简要分析文章第⑩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认识?(2分)
参考答案:
1. (3分)收到电报,夜赴上海;再收电报,惊后庆幸;揭露真相,歌颂真情。
2.(3分)不能。(1分)目为第④段通过写考试竞争激烈,为下文写与我存在竞争关系的考友看榜后立即电告我参加复试作铺垫,(1分)进而烘托出考友坦荡无私的宽阔胸怀.(1分)
3.(3分)鸡鸭鱼蟹的腥臭味令人厌恶.(l 分)而我在如此污浊的环境中,心里是美滋滋的,(1分)传达出作者在人生理想即将实现时的喜悦与兴奋之情。(1分)。
4.(3分)示例:
(1)作者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1分)家人推测迟到电报是考友发的,目的是借助时间来不及来消除我这个竞争对手,(1分)后面揭出真相,赞美了考友信守承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1分)
(2)首先写家人在深夜收到第二封电报,井推测是谁发出来的.设置了悬念,(1分)接着揭示了悬念,表达出我对王次炤的感激之情.(1分)从而更好地表现了王次炤信守承诺,乐于助人的高贵品格。(l分)
(3)与我存在竞争关系的王次炤在第一时间给我发来复试电报,和亲戚漫不经心,很晚才去看榜后才给我发来电报形成对比,(2分)突出了王次炤信守承诺,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1分)
5.(2分)作者虽然不大相信世上存在因果报应关系,(1分)却坚信好人有好报的观点。(1分)(只答最后一段的第三句话得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