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阅读题及答案

孙小飞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有改动)①梅贻琦是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在他长达47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是对蔡元培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集中体现在他所提倡的“五育”中,即“德、智、体、美、群”,并以此指导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从而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丰硕成果,这些思想是一笔宝贵的应该加以继承和借鉴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后人加以吸收、总结、研究和珍藏。同时,他令人称道的人格魅力和品德气质以及个人修养,都反映出近代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之间在人格方面有机、完美、和谐的融合统一。

  ②从清华大学到西南联大,梅贻琦的教育思想是变化的,他在西南联大时期发表的《大学一解》中,体现了梅贻琦教育思想定型之后的核心观念。梅贻琦认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③梅贻琦非常重视教师的师德。许多人对“大师”有片面的理解,仅看到学问的一面,而梅贻琦讲的“大师”则是学问道德都好的楷模。他说,老师不但要“以己之专长之特科知识为明晰讲授”,而且要为学生的“自谋修养、意志锻炼和情绪裁节”树立榜样。为此,他提出了“从游”这一生动的比喻,以老师为大鱼,学生为小鱼。认为“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种以教师的高尚品行和渊博学识来自然地引导学生,达到“不为而成”的观点,就是著名的“从游论”。

  ④梅贻琦针对当时教育部所提倡的“只重专才不重通才,重实科不重文理”的教育方针,首先提出了“通才教育”的观念。这种“通才教育”并非西方的简单搬移,而是一种以中国古代儒家“大学”教育思想为基础,博采近代中外大学教育思想的精粹融合而成的具有独立性的思想体系。梅贻琦认为,大学应该着眼于对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至少应该有知、情、志三个方面。大学阶段的直接培养目标应该是“通才”,不应该也不可能负担起直接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专才”的任务,而大学应着眼于为学生们通向高深而做基本训练。

  ⑤清华大学一向重视体育,并把体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与梅贻琦的倡导很有关系,他认为这是学生“养成高尚人格的最好方法”。高尚人格具体体现在“团体精神”、“急功好义”、“遵守纪律”上,要借团体的运动“去练习舍己从人,因公忘私的习惯”。并在学籍管理上明确规定“体育不及格,不得毕业”。这些十分值得我们借鉴与深思。1928年,梅贻琦还是教务长的时候,就曾明确告诉学生:“须知体育之目标,不单是造就几个跑多快、跳多高、臂腿多粗的选手,不单是要得若干银盾、锦标;除此之外,也许可以说在此之上,还有发展全人格的一个目标”。1934年,已经担任校长的梅贻琦对自己的学生说:今天我们提倡体育,不仅是为了锻炼个人的身体,更是为了养成团结合作的精神。我们要借团体项目,去练习“舍己从人,因公忘私”的习惯。他还说,体育比赛的目的不在于能不能取胜,而在于是不是各尽其能,能否使本队团结合作的精神得到有效表现。在体育比赛中,“胜固大佳,败亦无愧”。假如在比赛之前,有人因为没有取胜的可能就放弃比赛,那是完全错误的,因为他忘记了在团体中应尽的任务。

  ⑥群育则是梅贻琦德育观中有特色的部分,这源于他对人类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他说:“文明人类之生活,不外两大方面:曰己,曰群。而教育的最大目的,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且进以相位相育,相方相苞,此则地无中外,时无古今,无往而不可通也。”

  ⑦在《大学一解》中,梅贻琦着重论述了学术自由在大学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这也是他们那一代的教育家们的共识,1945年11月5日,梅贻琦在日记中写到:“对于学校时局则以为应该追随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

  相关链接

  ①由教授到校长,连续为清华服务近半个世纪,这在中外教育史上是罕见的。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后创造了清华的`黄金期,全面提升了清华的素质和声誉,厥功至伟,被誉为清华的“终身校长”。                     (《人物》杂志《梅贻琦:清华的名片》)

  ②梅贻琦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领导的清华为世界贡献了李政道、杨振宁、李远哲三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新中国培养了14位“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涌现出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钱钟书、华罗庚、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术大师。                                                                  (黄延复《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梅贻琦所提倡的“德、智、体、美、群”的“五育”主张,继承和发展了蔡元培教育思想,反映出梅贻琦与近代中西两种异质文化之间在人格方面有机、完美、和谐的融合统一。

  B.梅贻琦的“通才教育”,认为大学阶段的直接培养目标应该是“通才”,大学应该着眼于对学生“人格”的全面培养,至少应有知、情、志三个方面,为学生们通向高深而做基本训练。

  C. 梅贻琦一向重视体育,把德育作为体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他认为,体育是养成“团体精神、急功好义、遵守纪律”等高尚人格的最好方法,可以练习“舍己从人,因公忘私”的习惯。

  D. 群育是梅贻琦的德育观中有特色的部分,群育的作用是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可以“地无中外,时无古今,无往而不可通也”。

  E.在《大学一解》中,梅贻琦论述了学术自由在大学教育中的特殊重要性,表达了他们那一代的教育家们的共识,认为只有以“兼容并包”的态度,才能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

  (2)作为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在教育上有哪些突出的见解?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梅贻琦的“从游论”是怎样阐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关系的?请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请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你的理解。(8分)

  试题答案:

  12. (1)答案:D,3分; B,2分;C,1分;A,不是“‘五育’主张反映出……”,原文意思是梅贻琦的“人格魅力和品德气质以及个人修养反映出……”; C,“梅贻琦一向重视体育,并把德育作为体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不确切,原文是“清华大学一向重视体育,并把体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E. “只有……才……”错,原文是梅贻琦认为“应该追随蔡元培先生‘兼容并包’之态度,以克尽学术自由之使命”。

  (2)答案:①学校应该 “五育”并重,并以此指导教育工作;②认为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③提出了富有特色的“群育”主张;④提出了著名的“从游论”;⑤首倡“通才教育”;⑥在体育中要注重培养“团体精神”、“急功好义”、“遵守纪律”之精神和主张学术自由。(每点1分,答对6点满分)

  (3)答案:①“从游论”把学校比喻成一池清水,形象地说明了学校是获取知识的场所;②把老师和学生比喻成大小之鱼,形象地说明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③把教师的“教”比喻为“导游”,像大鱼一样在前面引导地“游”,学生的“学”比喻为“从游”,像小鱼一样跟在老师后面“游”形象地说明了“师与生、教与学”之间关系。(三点,每点2分)

  (4)答案要点:①大学之“大”的标准是什么?即“所谓大学者……”的本义。可扣住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来表述;(2分)②大师之“大”的标准是什么?可扣住本文的学问的楷模和道德的楷模两个方面来表述;(2分)③大师的作用是什么?可结合材料和现实,以梅贻琦为例,联系本文和两则链接材料,扣住大学的培养目标和大师在大学的培养目标方面所具有的关键作用来表述。(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