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泉
①我老家的门前,有棵老槐树,在一个风雨夜里,被雷击折断了。家里来信说:它死得很惨,是拦腰断的,又都裂开四块,只有锯下来,什么也不能做,劈成木柴烧罢了。我听了,很是伤感。
②后来,我回乡去,不能不去看它了。
③这棵老槐,打我记事起,它就在门前站着,似乎一直没见长,便是那么的粗,那么的高。我们做孩子的,是日日夜夜恋着它,在那里落秋千,抓石子,踢毽子,快活得要死。冬天,世上什么都光秃秃的,老槐也变得赤裸,鸟儿却来报答了它,落得满枝满梢。立时,一个鸟儿,是一片树叶;一片树叶,是一个鸣叫的音符:寂寞的冬天里,老槐就是竖起的一首歌子了。于是他们飞来了,我们就听着冬天的歌,喜欢得跑出屋,在严寒里大呼大叫。
④如今我回来了,离开了老槐多年的游子回来了。一站在村口,就急切切看那老槐,果然不见了它。进了院门,我立即就看见了那老槐,劈成粉碎片,乱七八糟地散堆在那里,白花花的刺眼,心里不禁抽搐起来。我大声责问家里人,说它那么高的身架,那么大的气魄,骤然之间,怎么就在这天地空间里消灭了呢!如今,我幼年过去了,以老槐慰藉的回忆再也不能做了,留给我的,就是那一棵刺眼痛心的树桩了吗?!我再也硬不起心肠看这一长着沧桑的残酷,蕴藏着一腔对老槐的柔情,全然化作泪水流下来了。
⑤夜里,我无论如何都睡不着,走了出来,又不知身要走到何处,就呆呆地坐在了树桩上。树桩筛筐般大,磨盘样圆,在月下泛着白光,可怜它没有被刨了根去。那桩四周的皮层里,又抽出了一圈儿细细小小的嫩枝,极端地长上来,高的已经盈尺,矮的也有半寸了。
⑥小儿从屋里出来,摇摇摆摆的,伏在我的腿上,看着我的眼,说:“爸爸,树没有了。”
⑦“没有了。”
⑧“爸爸也想槐树吗?”
⑨我突然感到孩子的可怜了。我的小儿出生后一直留在老家,在这槐树下爬大,可他的幸福、快乐并没有尽然就霎时消失了。
⑩“爸爸,”小儿突然说,“我好像又听到那树叶在响,是水一样的声音呢。”
11唉,这孩子,为什么要偏偏这样说呢?是水一样的声音,这我是听过的,可是如今,水在哪儿呢?
12“爸爸,水还在呢!”小儿又惊叫起来,“你瞧,这树桩不是一口泉吗?”我转过身来,向那树桩看去,一下子使我惊异不已了:真是一口泉呢!那白白的木质,分明是月光下的水影,一圈儿一圈儿的年轮,不正是泉水绽出的涟漪吗?我的小儿,多么可爱的小儿,他竟发现了泉。我要感谢他,他真有发现了新大陆的哥伦布一样的伟大!
13“泉!生命的泉!”我激动起来了,紧紧握住了我的小儿,想这大千世界,竟有这么多出奇,原来一棵树便是一条竖起的河,雷电可以击折河身,却毁不了它的泉眼,它日日夜夜流动,永不枯竭,那纵横蔓延在地下的每一根每一行,该是那一条一道的水源了!
14我有些不能自已了。月光下,一眼一眼看着那树桩皮层里抽上来的嫩枝,是多么的精神,一片片的小叶绽了开来,绿绿的',鲜鲜的,深深的:这绿的结晶,生命的精灵,莫非就是从泉里溅起的一道道水柱吗?那锯齿一般的叶峰上的露珠,莫非是水溅起时的泡沫吗?哦,一个泡沫里都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灿灿地,在这夜里摇曳开光辉了。
15“爸爸,这嫩枝儿能长大吗?”“能的。”
16我肯定地说完,就再没有言语,我们静静地坐在树桩的泉边,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
【问题】
20、“我”对老槐树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文意分别用两个字概括。(3分)
【 】——【 】——【 】
21、请从写作手法和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文章的第14段。(4分)
22、文章写的是老槐树,为什么以“泉”为题?(5分)
23、文章结尾说,“我”“谛听着在空中溅起的生命的水声”。请结合本文及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生命的水声”含义的理解。(5分)
【参考答案】
20、依恋(或:喜欢)——痛心(或:伤感)——敬仰(或:赞美)。(3分,意思符合即可)
21、写作手法: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运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下的槐树树桩带给“我”的独特观感;(2分。手法任答其中一点即可,1分;赏析1分。)
遣词造句:运用叠词,句式整散结合、长短交错,读来文情摇曳、优美生动。(2分。特点任答其中一点即可,1分;赏析1分。)
22、⑴月光下的树桩很像一口泉;⑵树桩又抽出了嫩枝,老槐树的生命没有结束,它像泉一样生命永不枯竭;⑶以“泉”为题生动形象,独特新鲜,寓意深刻。(前两点各2分,第三点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23、本文中“生命的水声”的含义:老槐树虽然死了,但树桩又抽出了嫩枝,它的生命之水并未枯竭,仍在延续,2分。联系生活实际2分,语言通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