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阅读答案
寒食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日献郡守张友正
入门堪笑复堪怜,三径苔荒一钓船。
惭愧四邻教断火,不知厨里久无烟。
注:寒食,节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
21、两首诗都写了寒食节断火的生活场景,态度却有高下。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孟诗▲,张诗。(2分)
22、简要赏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4分)
▲
阅读答案:
21、孟诗自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张诗乞怜(题目“献太守”),自惭,“惭愧四邻教断火”“堪笑”“堪怜”(孟,有气节;张,献媚)
22、孟诗以乐景衬哀情,(用典); 张诗以哀景衬哀情,
寒 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①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②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
(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简要赏析。(3分)
(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孟诗:
韦诗:
【参考答案】
(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2分)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1分)
(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2分)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2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注】张先,北宋词人。乙卯年:1075年,时年作者八十六岁。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
(1)试从“动”与“静”的角度简要分析本词上、下阙。(4分)
(2)“中庭月色正清昵,无数杨花过无影”一句历来为人传唱,请结合词人的情感作具体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阙着重写人事,通过热闹的场景,描写春光的美好,游人的欢乐;下阙则侧重写景物,通过静谧优美的夜景,反衬白昼游乐的繁盛。一动一静,互相对应。(能答出“反衬”“对比”“动静结合”的均可给2分,上下阙的描述各1分)
(2)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点点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得清辉迷蒙,明而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轻雾,别具一种朦胧之美。(2分)这两句寓情于景,反映作者游乐一天后,心情格外恬适和舒畅。(2分)
道中寒食
陈与义【注】
斗粟淹吾驾,浮云笑此生。有诗酬岁月,无梦到功名。
客里逢归雁,愁边有乱莺。杨花不解事,更作倚风轻。
[注]也有人认为该诗作者为宋代诗人詹慥。
8.请指出本诗最后一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5分)
9.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6分)
参考答案
8、最后一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懂人事,随风飞舞,突出了自己的寂寞愁苦无人理解,无法排遣。飞絮漫天营造了一种凄迷的景象,以景衬情,更让诗人感觉心境悲凉。(“手法”2分,“赏析”3分。如果考生手法答从情景关系角度答也可以。如果考生考生写出“杨花倚风轻狂,比喻小人得志,与自己的不得志形成对比,流露出自己对世事的不满。”可酌情给分。)
9.①奔波仕途,怀才不遇、一事无成的潦倒失意之情。诗的前两联,诗人自嘲自己为斗粟而奔走仕途,功业无成,只能以诗抒怀,虚度人生。②思念家乡、内心愁苦、孤独寂寞之情。寒食时节,人在旅途,看到天上归雁,空中飞絮,耳闻杂乱莺啼,更是倍添愁苦、无限落寞。(评分细则:感情概括准确两点4分;联系诗句分析到位得2分。)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1)请概括本诗中诗人抒发的情感。(4分)
(2)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1)(共3 分)本诗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或思念死去的亲人)的心情(1分)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渔樵为生的愿望(或做官的不快、抑郁)(1分),以及感慨人生易逝的无奈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答题情况:错得较多的是答思乡之情;三种情感一般只能答到一种。
(2)(共4分)雪隐喻了白发(1分)。朱隐喻青春的容颜(或红润的面容、年轻的面容),产生强烈的色彩对比(1分)。隐含着诗人对过早衰老的感伤之情(1分)。
答题情况:很少同学能答到色彩对比
【解析】
王安石虽然是大有作为之人,但他同样有山林之思,并非一味追求进取。
王安石早年入仕,主要是为了养家孝亲,并非乐意官场,汲汲富贵。由于临川家中(现江西临川区)无田园以托一日之命,一家上下几十口人赖其官禄,他根本就没有条件依照自己的意志生活。在他早年的诗歌中,就表达了收功无路去无田的`无奈,既然人间未有归耕处,他只得窃食穷城、任职地方,但这并非他的本愿,在《壬辰寒食》这首诗中就表达了他的感慨。皇佑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现南京市江宁县)扫墓时写下此诗。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为父亲和长兄王安仁扫墓,不觉悲思万缕,泪若江潮,白发先出,朱颜早凋,因而发出了轩冕不足乐、终欲老渔樵的感慨。大概是从父兄虽然学问卓越、志节高尚,却穷老仕途、英年早逝的惨淡经历受到触动,引发了他潜藏于心中的归老田园、渔樵为生的意愿。然而他也只能借诗抒怀,不能付诸于实际。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注释】 [1]寒食:节令名,在农历清明前一日或二日。《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2]客思二句是说客思如春风里的柳条之多。客思:他乡之思.思:思绪,心事。 [3]冶城:《太平寰宇记》载,江南东道升州土元县:古冶城在今县四五里;本吴铸冶之地,因以为名。故址在今南京市朝天宫附近。 [4]巾:头巾;雪:白发。 [5]朱:红色,常形容青春的容颜。
[6]轩冕:古代公卿大夫的车服,因以指代官位爵禄。[7]老:终老。渔樵:渔人和樵夫,指代隐逸生活。
寒食山馆书情
来鹄
独把一杯山馆中,每经时节恨飘蓬。
侵阶草色连朝雨,满地梨花昨夜风。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
分明记得还家梦,徐孺宅前湖水东。
【注】来鹄:生卒年不详。豫章(江西南昌市)人,家在徐孺子亭边,家贫,累举进士不中,曾到宜州入幕。蜀魄:鸟名,指杜鹃。楚魂:鸟名,传说为楚怀王死后所化。
8.结合全诗,分析“每经时节恨飘蓬”句中的“恨”蕴含了诗人哪些情感?(5分)
9.本诗颔联备受后世推崇传唱,请从“景”和“情”的角度作简要赏析。(6分)
试题答案:
8.(1)孤独寂寞之感,首联第一句中“独把”表现了诗人孤独冷落的处境。(2分)(2)羁旗鱼旅思家之情,蜀魄即杜鹃,叫声为“不如归去”,尾联“还家梦”体现思家之情(2分)(3)科举仕途的失意,注解中的累举进士不中,可见让途不顺。
9.(1)景中寓情,通过写草/梨花被风雨摧残表现诗人伤感之情:(2)乐景衬:映阶碧草青翠娇美,梨花沽白如雪,作者感到的却是草色迷蒙,梨花委地,心情感伤,人生失意。(1点3分)
冥冥寒食雨
刘一止①
冥冥寒食雨,客意向谁亲?
泉乱如争壑,花寒欲傍人。
生涯长刺促②,老气尚轮囷③。
不负年年债,清诗断送春。
【注】①刘一止(1078~1161),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官至中书舍人给事中,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②刺促:奔走忙碌。③轮囷:形容虽年老但志气盘曲在胸的样子。
1.诗的颔联历来被称为名句,请简要赏析。(5分)
2.本诗中其他三联(首、颈、尾联)表现了诗人哪些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4分)
参考答案:
1、泉乱如争壑,写出山泉猛涨之势(1分);花寒欲傍人,写出寒花瑟瑟,楚楚含情之状。(1分)两句运用拟人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渲染出凄凉寒冷的环境氛围。(1分)寄寓了诗人的羁旅愁思。(1分)
2、首联寒食冷雨,客意向谁亲表现了诗人客居在外,思亲念乡的孤寂(1分);颈联生涯长刺促写诗人长年在外,奔走不休,暗寓其宦海浮沉的身世之叹(1分);老气尚轮囷表现诗人南渡之后,不忘国事,老气郁勃、壮心不已的昂扬气概与家国情怀(1分);尾联则表现出年华虚度,无所作为的无奈(1分)
寒食许昌道中寄幕府诸君
司马光
原上烟芜淡复浓,寂寥佳节思无穷。
竹林近水半边绿,桃树连村一片红。
尽日解鞍山店雨,晓天回首酒旗风。
遥知幕府清明饮,应笑驱驰羁旅中。
【注】寒食:即寒食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或二日。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后来与清明节合并。
1.本诗颔联和颈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有什么作用?(5分)
2.本诗尾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参考答案:
1.(1)描绘了作者在许昌道中寒食节气所见春天生机勃勃、风雨不歇的景色:绿竹青青,照映在附近水畔,桃花灿灿、连村火红一片;春雨绵绵、阻碍旅人行途,酒旗摇摇、风吹天色将暮。(3分)(2)颔联、颈联写景,为诗人抒情做铺垫;红花绿竹、春雨春风,都是清丽可乐乏景,诗人细腻描绘却是为了抒发自己佳节孤独寂寥、羁旅漂泊无奈的情感,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2分)
2.(1)尾联运用了联想、想象的艺术手法(或答从对方写起虚写法)。诗人想象幕府中的朋友们在清明时节饮酒的时候,其乐陶陶,酒席宴饮之间,朋友们可能还将诗人在外羁旅无归、驱驰赶路的事情当做笑谈。这里诗人不说自己想念朋友,而想象朋友们在想念着诗人,是从对方写起的手法。(3分)(若答对比也可酌情得分,但不得超过3分)(2)诗人在尾联有一种自我解嘲的情绪,这种情绪的背后,是诗人对自己孤独落寞的羁旅之愁的抒发,是对美好安宁生活的向往,是对幕府中朋友们真挚思念情感的流露。(3分)
【原文】:
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
柳蒙烟梨雪参差,犬吠柴荆,燕语茅茨。老瓦盆边,田家翁媪,鬓发如丝。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注释】:卢挚(约1243-1315后)元代文学家。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嵩翁,先祖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后世居河南。元世祖即位后较早起用的汉族文人之一,曾供职宫廷,为世祖侍从,后累官至翰林承旨。他在元初是一个比较有影响的作家,人称其文与姚燧比肩,诗与刘因齐名;而散曲作品成就更高,代表了元代前期杨果、刘秉忠等一批达官文人的创作成就。《全元散曲》收其小令一百二十首,其数量之多,在前期散曲作家中仅次于马致远。
【翻译】:柳树萌芽,像飘浮着一层嫩绿色的轻烟.梨花似雪,参差地交杂在柳枝中间.柴门外狗儿在叫,茅屋顶上燕了呢喃.一对白发的农家老夫妻正围着老瓦盆饮酒用饭.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赏析】:这支曲子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对农民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此曲抒写作者于清明前的寒食节在新野道中看到的农村初春景象。开头三句是写农村的自然风光。接着是写农村老年人的悠闲生活。“桑拓”两句是写农村孩子们的快乐生活。最后三句是写作者看到这些迷人的景象后,感到无比的喜悦,情不自禁地“转眄移时”,在马上不住吟诗称颂。
阅读训练】:
1.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蒙烟”一句描写初春时节,柳色如烟,梨花盛开,小雪霏霏,景色宜人。
B.“犬吠”两句写犬柴门,燕子在茅屋顶上欢快鸣叫,句式对仗,动静结合。
C.“老瓦盆边”三句写田家老翁老妇,白发如丝,在老瓦盆边饮酒,闲适自在。
D.结尾写“秋千女儿”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行人”在马上吟诗的样子。
2.请对“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A(“梨雪”是说梨花似雪)②(4分)
2.“桑柘”两句,写透过又柘树可见一个梳着双髻、头插花枝的女孩正在荡秋千。运用了细节描写(活泼、快乐、调皮……)的农家少女形象。(概括形象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农家少女(田园生活)的喜爱。(说明思想感情,1分)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小寒食舟中作阅读答案:
(1)“雾中看”笔触细腻含蓄,使读者惊叹于诗人忧思之深及观察力的精湛。请分析它的含义。
答:因诗人身体衰迈,老眼昏花,看岸边花草如隔一层薄雾;2.这不只是诗人暗自伤老,也因时局动荡不定,变乱无常,也如同隔雾看花,真相难明。
(2)颈联写舟中江上的景物。请简要赏析它的表达特色。
答:1.由近及远写景,蝴蝶翩跹,穿空而过,是近景;片片轻鸥,逐流飞翔,是远景。层次分明;2.运用叠词,有韵律美;3.以蝶鸥自在轻快反衬诗人心情的沉重。
(3)《杜诗镜铨》认为结尾写愁“结有远神”。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愁”的原因。
答:1.年老。“强饮”、“ 老年”可以看出;2.没有机会报效朝廷的痛苦。“戴鶡冠”可以看出;
翻译:
小寒时节,勉强吃一点饭,靠着乌几,席地而坐,乌几已经破旧,缝了很多遍了,头上戴着褐色的帽子。春来水涨,江河浩漫,所以在舟中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身体衰迈,老眼昏蒙,看岸边的花草犹如隔着一层薄雾。见蝶鸥往来自由,各得其所。站在潭州向北直看长安,像是在望天上的白云,有一万多里,蓦然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