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

秦风学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1

  ①从小丘西行进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①隔篁竹( )

  ②参差披拂( )

  ③佁然不动( )

  ④俶尔远逝( )

  ⑤往来翕忽( )

  2.解释下列加粗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犬牙差互( )

  ③隶而从者( )

  3.下列句中的“以”字含义是“因为”的有( )

  A.全石以为底

  B.卷石底以出

  C.以其境过清

  D.因以为号焉

  4.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文第①—④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潭中气氛。

  6.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条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huánɡ ②cēn cī ③yǐ ④chù ⑤xī

  2.①大概,大约 ②互相交错③随从

  3.C

  4.①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②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5.潭中景物、小溪源流

  6. 心乐之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忧伤凄苦)

  说明了作者志向难酬,觉得触景生情。小石潭肃森的气氛,促发了作者内心的陷痛,以夜不可留,含蓄地概述了作者求解脱的忧虑心情,这是作者被贬后伤感的曲折反映。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7—11题。(13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观第五泄①记(节选)

  袁宏道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 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7.下列句中加点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D.似与游者相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疾趋,度石罅 必为有窃疾矣

  D.山行之极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8.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以面受沫”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B.或以钱币乞之

  C.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皆以美于徐公

  9.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4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 10.以上诗文部描写了水,请从中分别选—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3分)

  (1)《次北固山下》: (2)《小石潭记》: (3)《观第五泄记》:

  11.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2分)

  诗 文

  语 句

  表达的感情

  《次北固山下》

  乡书何处达?

  (1)▲

  《小石潭记》

  心乐之

  心情快乐

  《观第五泄记》

  (2)▲

  依依不舍

  [答案]

  7.(2分)D

  8.(2分)B

  9.(4分)(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2)瀑布在青色的石壁间飞泻,震撼着山谷。 (每句2分,意对即可)

  10.(3分)(1)平(或:绿) (2)清 (3)伟(或:疾) (每处1分)

  11.(2分)(1)思乡之情 (2)而犹不忍去 (每处1分)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3

  阅读并回答问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不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_的情感。

  3.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溪水的流向是怎样的?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是在潭的哪个方位?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比喻

  2.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清幽、明丽、深远;悲凉凄苦

  3.因为这个小水潭完全是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4.小石潭的溪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作者观赏景物时站在小石潭的东北方向;依据是:“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潭西南而望”

  5.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4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

  1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心乐之 ⑵其岸势犬牙差互⑶以其境过清⑷乃记之而去

  2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⑵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1.第②段写游鱼和潭水。描写游鱼,除了正面描写,还采用了▲的手法,写出了游鱼的自由快乐,表现了作者快乐的心情。描写潭水,抓住了潭水的▲特点。

  22.作者游览小石潭过程中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简析其变化原因。

  参考答案:

  19.(2分)⑴乐:以……为乐(感到快乐) ⑵犬牙:像犬牙那样 ⑶清:凄清(清冷) ⑷去:离开评分说明:每小题0.5分。20.(2分)⑴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⑵(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评分说明:一句1分,译文大意正确即可。

  21.(2分)定点特写或动静结合;清澈。评分说明:一空1分。

  22.(2分)心情变化:由游览之初的“乐”到离去之时的“忧”或“悲”。变化原因:当时的柳宗元遭到贬谪,心情是悲苦的。游览山水本是为了排遣心中抑郁之情,但这种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便会油然而生。

  评分说明:每问1分,意近即可。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5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何说小溪的“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周围气氛。

  2、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3、比喻句如“斗折蛇行”“其岸势犬牙差互”等,分析表达效果略。

  4、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一明一灭,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5、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6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本文作者为 代(朝代)文学家 (人名)。(1分)

  【小题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水尤清冽( ) ②往来翕忽( )

  ③斗折蛇行( ) ④悄怆幽邃( )

  【小题3】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本文中与此景致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小题4】作者写发现小石潭是“心乐之”,写游鱼是“似与游者相乐”,这与后文的“凄神寒骨”矛盾吗?该怎样理解?(3分)

  【小题5】本文是作者山水游记中的名篇,至今被人称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成为名篇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唐 柳宗元

  【小题1】格外; 迅速; 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忧伤的样子。

  【小题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题1】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题1】略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能力。结合平时的积累来填写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来找出与之相似的句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写作背景来理解心情的变化即可。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写法上融情入景,借景抒情;写景的特色;侧面描写、修辞手法等方面来写。(能结合文章内容详谈一点即可)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7

  文言文阅读

  【甲】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皆若空游无所依 依:依托。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北斗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互相通达。

  D.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要:通“邀”,邀请。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D.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伤仲永》

  1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加以烘托,突出潭水的清澈。

  B.从乙文“不足为外人道也。”一句可以看出,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打扰这里的生活。

  C.甲乙两文都写作者仕途上遭受挫折,抒发的思想感情是一样的。

  D.从表达方式上看,甲文第②段侧重于描写,乙文第②段侧重于叙述。

  参考答案

  10.B 11.D 12.C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俢鱼。又北曲行圩-,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4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注释】。渴(he)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3麻(xiu),竹荫.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4分)

  (1)民桥其上() (2)逾石而往有石泓 ( )

  (3)北堕小谭( ) (4)卷石底以出(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其侧皆诡石怪木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其长可十许步。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搭桥,架桥 越过,经过 落入弯曲,翻卷

  小题1:C

  小题1: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

  小题1: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题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都是课内重点词语。

  (1)名词做动词,搭桥,架桥。(2)越过,经过。(3)落入,流入。(4)弯曲,翻卷

  小题2:C、介词,到。A、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转折连词,然而。B、代词,指代“渴”/助词,表祈使。D、介词,从/连词,如果。

  小题3:(1)可:大约。许:上下。(各一分)

  (2)其巅:指树木、花草、翠竹的枝梢。韵:措风吹动草木的声音。

  小题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甲文乙文中水的特点答对,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9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饴然不动;傲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2分) A.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B.以其境过清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闻水声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D.下见小潭,水尤清洌。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小题2:下面句中划线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例:斗折蛇行 A.猛浪若奔(《与朱元恩书》)

  B.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D.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小题3:文章第二段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写出了小石潭水什么样的特点?(2分)

  小题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在写景呢,还是在写情呢?如果是写景,请说出写的是什么景;如果是写情,也请说出渗透了什么情?(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主要写法:侧面描写,写鱼是为了写水。特点:潭水清澈(写法答对得1分;特点答对得1分)

  小题1:“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写景又写情。(1分)景是幽深凄清寂寥之景(1分)情是神骨凄寒心情忧伤之情(1分)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D项中“清”都是“水清澈”的意思。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C项与例句中的加点词都是“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作用。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目的是为了突出“水清”这一特点。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即可。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10

  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14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1],竟为雨雪所阻。然万竹中雪子敲戛[2],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3],任之而已。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游居柿录》

  作品注释

  [1]沙市:在湖北江陵县东南十五里长江北岸。[2]雪子:即霰,南方称雪子。[3]流行:远行。坎止:静止。

  6、【甲】文的作者是____(朝代)文学家_____(人名)。(2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②明灭可见( )

  ③任之而已( ) ④辄复不遂( )

  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9、甲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从侧面表现了___________;

  乙文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反衬了________________。 (2分)

  10、甲乙两文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甲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

  乙文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6.答案:唐朝 柳宗元 评分:每空1分,共2分。

  7.答案:①大约 ②显现,看得见 ③它 ④就评分:每小题1分,共4分。

  8.答案:①它的岸势像犬牙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我当时想乘船到湖北沙市去,竟然被下大雪所阻挡。

  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翻译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9.答案:潭水的清澈透明 夜的寂静评分:每空1分,共2分。

  10.答案:甲文表现的是孤寂、忧伤,乙文表现的是达观、超脱。评分:每空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11

  小石潭记

  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面加框词在文中的意思。

  (1)凄神寒骨( )

  (2)其岸势犬牙差互( )

  (3)自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4)悄怆幽邃(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是否矛盾,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使……凄;(2)参差不齐;(3)向西;(4)忧伤的样子

  2、(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我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不矛盾。乐是优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意思对即可)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12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3分)

  (1)猛浪若奔( ▲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以其境过清( ▲ )

  小题2:甲、乙两文中的划线句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2分)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下面两个句子各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参考答案:

  小题1:(1)飞奔的马(2)大约(3)因为(3分)

  小题1:描写内容:水清;描写方法:侧面描写(2分)

  小题1:(1)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4分)

  小题1:(1)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2)孤凄悲凉的心境。(2分)

  小题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在描写内容和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点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的能力。根据文章的能力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来体会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即可。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甲】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1)民桥其上_________________

  (2)逾石而往有石泓_________________

  (3)北堕小谭_________________

  (4)卷石底以出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然 然胡不已乎

  B.其侧皆诡石怪木 安陵君其许寡人

  C.然卒入于渴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D.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长可十许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搭桥,架桥

  (2)越过,经过

  (3)落入

  (4)弯曲,翻卷

  2.C

  3.(1)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 音响动山谷

  (2)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

  4.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1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下列句子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足够、足有)

  B.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C.斗折蛇行(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D.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佳作,作者写初见小石潭时的心情是“_______”,可游到最后,心情却感到“_______”(前两空用原文填写),只好离开,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青葱的树枝和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意思相近即可)

  3.清澈的水、岩石、绿树(竹、藤)、鱼、溪水等。

  4.心乐之 悄怆幽邃 因为小石潭的幽静、寂寞、冷清的环境触发作者内心的隐痛快忧伤。

小石潭记(节选)···阅读答案15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3分)

  ⑴猛浪若奔 ⑵负势竞上,互相轩邈⑶潭中鱼可百许头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3】从甲、乙两文中找出从侧面写“水清”的句子。(2分)

  甲文:;乙文:。

  【小题4】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⑴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⑵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答案

  【小题1】⑴飞奔的马⑵凭借⑶大约

  【小题1】⑴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⑵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小题1】甲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乙文:“(潭中鱼)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小题1】⑴向往自然、淡泊名利的情感。⑵孤凄悲凉的心境。

  解析【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描写“水清“的句子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体会作者的情感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以及写作背景来体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