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阅读答案

张东东

《危机》阅读答案

  ①宁静的小区道路两旁,停满了私家车。可谁也没有想到,平时停得好好的车,竟惨遭毒手,被利器划得伤痕累累。粗略估计,仅修理这些划痕,就需要四五万元。车主们都愤怒了,有人报了警,他们发誓要揪出恶意划车的人,重加惩罚。

  ②小区的监控被调了出来。从监控录像上可以看出,是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干的。大一点的像个小学生,脚下还踩着滑板,小的估计才上幼儿园。他们一路走,一路划。这是谁家的孩子?胆子也太大了!太没教养了!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能认出这两个孩子。

  ③警方开始调查。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都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下午,一位妇女给派出所打电话,说划伤汽车的是她的孩子。

  ④她也住在那个小区。她是第二天才从网上看到了小区车辆被划伤的帖子的。帖子中描述的两个孩子,大的很像她的孩子,小的应该是她同学的孩子。当时,两个孩子下楼去玩。时间、地点、两个孩子的特征都吻合。她也去过小区物业处,调看了监控录像,果然是她的孩子。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冷静下来后,她是这样处理的——

  ⑤给派出所打电话,毫不犹豫地告诉民警:“车是我的孩子划的,我们将承担全部责任。”

  ⑥晚上,儿子放学回家。她问儿子:“是不是你干的?”儿子低头不说话。她对儿子说:“你是男子汉,是你做的,就要敢于承认。”儿子承认是他干的。她又问他:“如果你的折叠车被人划伤了,你心不心疼?”儿子说:“心疼。”她说:“你的折叠车几百元就可以买到,而人家的车,一二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你说人家会不会心疼?”儿子说:“妈妈,我错了!”

  ⑦她打印了一份致歉信,向所有车被划伤的车主表达歉意,并表示承担全部责任和修理费用。她复印了几十份致歉信,和孩子一起把它们张贴在小区所有的出入口和楼梯口。

  ⑧她联系了一家信誉很好的汽车修理厂,负责修理所有被孩子划伤的汽车。

  ⑨儿子在课余折叠了很多纸船,上面都醒目地写着“对不起”三个大字,他要将这些船作为礼物,送给车主们。第二天、第三天,连续两个晚上,等儿子做完作业,她领着孩子,挨家挨户登门道歉。她要求,门铃都由儿子自己来摁。每到一家,孩子一进门就说:“对不起,我不知道划车的后果这么严重,请你们原谅我。”车主们笑着接受了孩子的'纸船和道歉。

  ⑩一场危机,被这位母亲成功地化解了。

  10.概括相关情节,填写在空格内(字数与所给空格数相同)。(4分)

  11.小说题为“危机”,根据全文内容分析:这位母亲面临的“危机”是什么?(4分)

  12. 摘录文中与第一段划线句内容相照应的一句话,并简析这两句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3分)

  13.“网络和第二天的报纸上,都报道了这件事。”中的“这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分)

  14.文章语言很朴实真挚,有表现力,请你对文中第五段划线句子中加点字进行赏析。(3分)

  15. 教育需要智慧。“母亲”的做法给了我们什么有益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发表你的见解。(80—100字,6分)

  10.示例:“处理”,教子认错、贴致歉信、领儿道歉

  评分标准及说明:1处1分,共4分。不要求表述完全一致,超过字数不得分。

  11.示例:这位母亲面临的“危机”一是车主们因车被划伤而愤怒(地要重惩划车人)(2分),二是自己孩子犯了错却不能认识这是犯错(2分)。

  评分说明:正确归纳两个层面的内涵即可得分,不要求表述完全一致。

  12.与划线句相照应的一句话是“车主们笑着接受了孩子的纸船和道歉”(1分)。这两句话对表现主题的作用是:车主们一“怒”一“笑”,前后照应,形成对比,表明划车事件因得到赔偿和孩子认错而圆满解决,侧面烘托母亲对危机处理的智慧(2分)。

  评分说明:不强求用“对比”“烘托”等术语回答问题,能正确理解、明确答题即可得分。

  13、星期天,杭州两个小男孩用利器划破停在小区里的十几辆小车。

  14、“毫不犹豫”体现了母亲不迟疑,坚决的态度,说明这位母亲是位有责任心的人。

  15.示例一:母亲以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为前提教育孩子。孩子犯了错,她没有雷霆大怒,没有严厉呵斥,没有粗暴指责,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孩子切身感受到错误的严重性,心灵上也没有留下阴影。

  示例二:母亲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懂得承担责任。“但监控看不太清,没人能认出这两个孩子”,表明她本可以逃避责任,但她主动担当,给孩子树立了勇于承担责任的好榜样,引导孩子的心灵趋向纯真。

  示例三:母亲让孩子亲身体验改正错误的感受。她让孩子亲手做认错的事,亲口说道歉的话,这是让儿子能正视自己的错误,懂得知错即改就能获得别人的谅解的道理,教育孩子不逃避责任,学会担当。

  示例四:母亲采用符合儿童心理的方式教育孩子。她以儿子的折叠车和人家的私家车比较,让孩子设身处地地认识错误;有些父母信奉“打骂出孝子”,用责罚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达到教育目的,还会让孩子产生自卑或逆反心理。评分标准及说明:“启示”正确,来自文本,2分;联系文章或现实具体阐述,3分;条理清晰、语句通顺,1分。以上示例仅作参考,不必拘泥于此,学生言之有理就行,但脱离原文,凭空牵扯,不应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