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哥哥的妹妹》阅读练习及答案

马振华

崔立《哥哥的妹妹》阅读练习及答案

  ①妹妹有一个哥哥。妹妹从来没见过哥哥。妹妹只在母亲的说话中,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哥哥。

  ②母亲说,你哥哥,高高的个儿,可帅气了。

  ③母亲说,你哥哥,学习成绩特别好,每次考试,都是一百分。

  ④母亲说,你哥哥,从小就特别懂事,经常帮我干活,可勤快了!

  ⑤母亲的话儿,说得11岁的妹妹一愣一愣的。

  ⑥中午,坐在饭桌前的妹妹,看着手上的碗儿,还有母亲面前的碗儿。妹妹用响亮的声音,说,妈妈,令天我来洗碗吧。母亲说,好啊,好啊。你真像你哥哥一样懂事呢!母亲脸上笑着,笑得额头上都是皱纹。

  ⑦妹妹说,妈妈,那我的哥哥——他去哪儿了呢,我怎么从没看见过他呢?

  ③母亲说,哦,你哥哥出差去了,他,他很快呀就要回来的,对,早上你记得吗?电话铃响过,他还给我打电话呢,他在电话里说呀,妈妈,你要好好的,我在外地呀,我很快就要回来了,帮我。帮我也向妹妹问个好……

  ⑨妹妹楞了半晌,早上她可一直在客厅呢。电话根本就没有响过啊,妹妹看着母亲,母亲的脸上都是快乐。

  ⑩妹妹走到了大街上,好多人和妹妹打招呼,比如黄伯。妹妹说,黄伯,你知道我哥哥吗?黄伯说、当然——

  ⑾黄伯说,你哥哥呀,是个好小伙。有一次呀,我搬个液化气罐,从自行车上拿下来,往房间里搬,但在卸下来的时候,我一个人没办法弄。你哥哥看到了,从老远的地方跑过来,还喊着,黄伯,等等,我来………你哥哥到了后,帮我扶住了自行车,让我可以把液化气罐拿下来,我和你哥哥说谢谢,你哥哥笑笑说,不用客气的。

  ⑿妹妹说,黄伯,那你知道我哥哥出差去哪里了吗?怎么一直不回来呢?黄伯愣了愣,说:“呀,这我不知道啊。”

  ⒀妹妹还碰到了周阿姨。妹妹说,阿姨,你知道我哥哥吗?周阿姨说,当然——

  ⒁周阿姨说,你哥哥啊,真的挺不错的,有一个大夏天,连空气都是烫的。我有一份文件忘在了单位,但我又要照顾家里的孩子。我和你哥哥说了。你哥哥说,没问题,我去拿。过了一会儿,你哥哥回来了,满头大汗。我和你哥哥说谢谢。你哥哥笑笑说,不用客气的。

  ⒂妹妹说:阿姨,那你知道我哥哥出差去哪里了吗?怎么一直不回来呢?周阿姨愣了愣,说:“呀,这我不知道啊。”

  ⒃妹妹又碰到了刘阿婆。妹妹说,阿婆,你知道我哥哥吗?刘阿婆说,当然——

  ⒄刘阿婆说,你哥哥呀,我是看着他长大的,你哥哥看我买菜不方便,经常上门来。说,阿婆,你要买菜吗?我可以帮你去买的。你哥哥帮我买了好多次菜,买的莱儿,既便宜又好。我还问你哥哥,你是不是往里贴钱了?你哥哥说,哪有呀,阿婆。你哥哥呀、肯定是往里贴钱了,他还真以为我是老糊涂了呀!

  ⒅妹妹说,阿婆,那你知道我哥哥出差去哪里了吗?怎么一直不回来呢?刘阿婆犹豫了一下,说:“呀,这我不知道啊。”

  19妹妹回到屋里时,母亲躺在沙发上,正在睡午觉。母亲睡得很香。妹妹蹑手蹑脚地进了屋,又进了哥哥的房间。

  ⒇房间里,有一个大箱子,母亲说过,这是哥哥的箱子。妹妹一直都很好奇。今天,妹妹终于忍不住打开了箱子。箱子里,妹妹翻到了哥哥的许多东西,也翻到了几张发黄的报纸。

  21其中一张,是一场大火的报道,有消防兵在大火中不幸遇难,有一张帅帅的.年轻的消防兵的脸……还有一张,是失去消防兵儿子的母亲,又生下了一个可爱女儿的报道,有一张母亲抱着婴儿的照片……

  22妹妹轻轻地合上了箱子,揉了揉湿湿的眼睛。

  23妹妹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叫思思了!

  (选自《劳动时报》,有改动)

  8、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小说以“妹妹”探寻“哥哥”“出差”真相为线索组织材料,思路清晰,构思巧妙。

  B、第⑥段“母亲”的“笑”,含有对女儿行为的肯定,也有因女儿像儿子一样懂事的欣慰。

  C、“妹妹”名叫“思思”,表现了母亲对英雄儿子的思念,也寄托了作者对英雄的景仰。

  D、作者采用冷静的叙述方式,不着个人情感,在刻画“哥哥”时采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9、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哥哥”的形象。(4分)

  “哥哥”在家是一个孝敬父母,懂事勤快的好孩子;在社会是一个乐于奉献,热心助人,不计回报的大好人;在工作中,是一个冲锋在前,敢于担当的大英雄……

  10、“呀,这我不知道啊”这句话在小说中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4分)

  这句话在小说中起到线索和推动小说情节发展的作用。小说围绕妹妹探寻“哥哥出差”之谜,“呀,这我不知道啊”这句话既成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也一步一步推动着情节的向前发展,使“哥哥”的形象在妹妹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越来越丰满,越来越清晰、高大……

  11,第21段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这段文字在小说中既是小说的结局,又是小说的高潮;从妹妹的角度,这段是顺叙,在妹妹的不断追寻下,哥哥“出差”有了答案,使故事情节完整;从哥哥角度(其实是主人公),这段是补叙(插叙),交待了哥哥壮烈牺牲的经过,使“哥哥”的形象瞬间更加高大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