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巴掌的父亲阎连科阅读答案

莉落

  扬起巴掌的父亲阎连科阅读材料

  ①算到现在,我的父亲有20多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长得很粗很粗。好像,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②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读小学时。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找熟人到乡村信用社,全都换成一沓儿簇新的一角毛票,放在他枕头的苇席下,待到过年时发给小孩们。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其实,是被我每天抽上一张放学时买烧饼吃掉了。那一年,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了一个春节。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他再三问我有没有偷,但我仍狡辩说没有。父亲便用力地朝我脸上掴起耳光来。直到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确实是我偷了钱,买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把头扭到一边去。我不知道他扭到一边干啥,他不看我,也不看我哥和姐姐们,可等他再把头扭回来时,我们都看见他眼里含着泪。

  ③第二次,仍是在我10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我们不仅偷了黄瓜,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菜园中那一季卖黄瓜的钱。父亲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的,毕竟我有“前科”,待人家走了后,父亲把大门闩上了,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因为我真的没有偷,就说真的没有偷,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那一次,我的脸被打肿了。因为心里委屈,晚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床了。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然后父亲就拿手在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去,去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④第三次,父亲是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那时我已经十几岁了,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拿走了刮脸刀盒。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

  ⑤父亲问,“在哪儿?”

  ⑥我说:“就在乡公所的大门口。”

  ⑦多年后,我当兵回来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涌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十多年,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着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也还用不坏哩。”

  ⑧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一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

  扬起巴掌的父亲阎连科阅读题目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②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细腻的动作描写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请具体说说文中两处划线句分别表现了父亲和我怎样的心理。

  (3)对文章内容和艺术手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使父亲这一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B.作者对材料剪裁得当,所写三件事情有详有略,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C.文题中的“扬起巴掌”不仅突出了父亲的人物形象特征,而且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D.文章从生活中取材,以朴实的语言表现了普通老百姓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

  (4)文章以“扬起巴掌的父亲”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联系全文,结合以下材料,谈谈你对“扬起巴掌”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

  材料一:刘翔儿时很淘气,曾因爬墙被父亲扇巴掌。挨打是刘翔童年生活中的“家常便饭”。刚换的新衣服、新跑鞋,一会儿就沾满了泥浆,要打;功课不认真做,敷衍了事,也要打;饭不好好吃,更要打。但是每次打完之后,刘爸爸都无一例外地要跟孩子讲道理,让他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材料二:作家麦家小时候由于贪玩,成绩下降了许多,生平第一次他得到了父亲的一顿暴打,倔强的他记恨了父亲十几年,当他为人父以后,终于懂得了父亲的这份特殊的爱,写成了《懂了父亲那一巴掌》。

  材料三:20xx年1月,重庆一位15岁的初中生因租自行车不还,遭一气之下的父亲打了几巴掌后离家出走,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扬起巴掌的父亲阎连科阅读答案

  (1)父亲痛打了偷拿压岁钱的我,自己却心痛不已。(或:我因偷拿压岁钱被父亲痛打,父亲心痛不已)(事件、结果各1分)

  (2)(结合内容分析,言之有理即可。)父亲:从钱是一角一角的毛票可以看到当时生活的困难,而我偷钱是为了放学时买烧饼吃。父亲知道真相后,他会为自己打孩子而愧疚,也会有作为一个父亲不能给孩子富足的生活而伤心,他把头扭到一边去,也是不想让孩子们看到自己流泪。(答到“愧疚”、“伤心”、“不想让孩子们看到自己流泪”中的任二点就可以得2分。)

  “我”:听了父亲的话,想到这个刮脸刀是十多年前偷来的,却骗父亲是捡的,心中有种欺骗父亲的愧疚感,也有面对病中老父的酸楚、心痛。(“愧疚感”、“酸楚心痛”各1分)

  (3)3.D;2分A,没有心理描写。B,三件事没有明显的详略之分。C,非行文线索。

  (4)第一问:(对父亲“扬起巴掌”这种做法的理解,对父亲的怀念和深深的爱)1分

  第二问:(1)赞同:“扬起巴掌”这是一种严格的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只有严格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成才,成就冠军和作家等。我们要理解父母的苦衷,他们扬起巴掌打你,那也是爱。不要以为父亲打你是对你不好,其实,他打了你比打了自己还要心痛。

  (2)反对:“扬起巴掌”这是一种极端的教育方式,我们许多家长都在以爱的名义理直气壮地体罚自己的孩子,最终让孩子走上不归路。在对孩子扬起巴掌之前,一定要想想孩子的感受,慎重地考虑一下:是不是可以用一些比体罚孩子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有观点1分,阐述理由充分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