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悍的十八岁的阅读答案

李盛

剽悍的十八岁的阅读答案

  阅读《剽悍的十八岁》,完成第 15—17 题。(共15分)

  剽悍的十八岁

  曹春雷

  ①那年夏天的七月,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黑色。

  ②高考前一天,父亲突患重病,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他毅然放弃了高考,还有什么能比父亲的命更重要呢?他穿梭在医院各科室之间,交钱、拿药、取化验单……

  ③父亲终究还是离开了人世。从此以后,再没人为他和母亲遮风挡雨了。

  ④办完丧事,他想,自己必须成为一棵大树,来为母亲遮风挡雨。

  ⑤父亲留给娘俩的,不是财产,而是债务。父亲生前举债办了一家石粉厂,谁知厂子办起来后,产品严重滞销。

  ⑥他和母亲商量后,关闭了厂子,变卖了设备,连同家里积攒的钱,都用来偿还了债务。但依然有八家没能还清。都是村里的乡亲,当初父亲借钱时,他们连老底儿都拿出来了,指望着父亲年底能给一些分红,可现在……

  ⑦几个不眠之夜后,他告诉母亲,决定休学一年,出门打工挣钱还债。母亲长久不语,泪流满面。

  ⑧临行前,他将自己高中的课本都装在包里。他要去的是一个叫紫川的地方。那里小煤窑比较多,村里好几个人在那里打工。那一年,他十八岁。

  ⑨辗转奔波之后,他站在了小煤窑前。第一次下井,他惊恐不已。巷道黢黑,周围时不时有矸石坠落的声音。采煤面上很嘈杂,有用木柱支护顸板的,有打眼放炮的,还有拉拖运煤的`。队长安排他拉拖运煤,不是技术活,有力气就能干。

  ⑩拉拖,就是将绳子拴在用汽车外胎做成的筐上,套在肩上,用近乎爬的原始方式往外运煤。运煤巷道只有半人高,根本不能直立。

  ⑾近一年里,他一直在巷道里拉拖。刚开始时,困扰他的是孤独、寂寞,还有累、疼。绳子紧紧地勒在后背上,磨得脊背火辣辣的疼。但他从没想过放弃。他总在盘算着,再干几天活,谁家的债就能还上了。这个念头,让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光亮。

  ⑿他慢慢适应了,后背渐渐消肿,大概已磨出茧了。他在拉拖的时候思考着高中课本上的问题,消磨漫长的时光。

  ⒀闲暇时间,工友们打牌喝酒。而他,捧着高中课本写写画画。晚上,别人睡了,他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照着读书。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大学校园里。

  ⒁这不是梦想。

  ⒂终于有一天,他真的坐在了宽敞明亮的大学教室里。打工的第二年,他还清了债务,还留有一部分结余的钱。他参加了当年的高考,被顺利录取。

  ⒃大学毕业后,他在这个城市安了家,把母亲接到身边,一家人其乐融融。

  ⒄多年后,单位组织旅游,他又到了当初打工的地方。小煤窑已不复存在,被当地政府关停,建成了旅游区。

  ⒅站在曾经流过汗的地方,他透过时空,看到了当年在井下匍匐拉拖的自己。

  ⒆他感谢那段岁月,正是当初的匍匐,才让他褪去了青涩和稚嫩,学会了真正的站立,这样的十八岁,属于真正剽悍的男人。

  (摘自2010年9月10日《解放日报》有删改)

  15.阅读②-15段,请将“他”这段经历的几个过程补充完整。((4分)

  辛苦打工 坚持学习

  16.阅读12段中画线句子,结合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慢慢适应”的内容和原因各有哪些?(4分)

  “慢慢适应”的内容:

  “慢慢适应”的原因:

  17.请结合文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作者除用行动描写外,还通过什么描写来逐步表现人物的“剽悍”性格的?(150字左右) (7分)

  答:

  参考答案:

  15.答案示例:放弃高考,承担责任(或照顾父亲);变卖设备,资不抵债(或偿债未清);决定休学,挣钱还债;还清债务,高考录取

  评分:本题4分。每空1分。表达准确、规范即可得分。

  16.答案示例:内容:一是孤独和寂寞;二是累和疼

  原因:有“还债”这一坚定的信念;后背已消肿,磨出茧子。

  (本题应从心理和身体两方面思考作答)

  评分:本题4分。每个要点各1分。

  17.答案示例:作者主要是通过心理描写逐步体现“他”的剽悍的。首先“他”的“为母亲遮风挡雨”的心理,体现了他的敢于担当,“休学一年”“打工还债”凸显了他的果断与勇气。打工时靠“一定要还清债务”的“念头”挺过来了,最后以“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会站在大学校园里”的坚定信念实现理想,此刻,一个剽悍的男子汉形象跃然纸上。

  评分:本题7分。答出心理描写1分,举例与分析3分,体现“逐步”1分,语言表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