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经典语录
1、适度的痛苦让人喋喋不休,而太多的苦难则让人们默默承受。 所谓沉默的诗意,或者诗意的沉默,并不是里面只有鸟语花香曼语轻歌,没有血泪苦难和绝望,而恰恰是拽着眼泪和一无所有时的哀恸,是穿山越岭返乡之路的跌跌撞撞,是知其所来知其所终的安天知命。 ----周濂
2、和一种文化,一座城市,一个人,一条狗,一本书,一首曲子…… 建立起关系,需要独特的现实感知力和历史因缘性。正是这种无法 被量化和还原的特殊记忆让我们成其为我们,让我们了解那种只有我们才了解的好。 ----周濂
3、“不就是”与“又怎样”的逻辑看似深刻,但仔细想想漏洞百出。谁说五十步和一百步没有区别?“西红柿是水果”和“西红柿是板凳”,都是错,但此错与彼错何止五十步之遥。类似的,自由主义是意识形态,法西斯主义也是意识形态,同为意识形态,二者当然有云泥之别。 孟子的这套道理(不忍人之政)有没有说服历朝历代的皇帝们我不知道,我所知道的是善良淳厚的中国百姓一直在抱着最深沉的“不忍人之心”去体恤统治者 ----周濂
4、第一眼瞥去,那模样是令人心悸的孤独。 ----周濂
5、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周濂
6、陈嘉映把基于数学语言的理解称为“技术性理解”,技术性理解就事物之可测量的维度加以述说,它有助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的精确结构和机制,但是它并不能取代常识的理解,因为它“触及不到很多日常事实”。与此相反,自然语言虽然只能进行短程推理,但它始终坐落在生活形式之中。自然理解天生就包含着直接性,这是一种与周遭事物打成一片的“领会”和“感悟”,包含着心领神会的洞察、知觉的同情以及历史的移情 ----周濂
7、改变看待事物时的.面向,是达成理解的关键所在。 ----周濂
8、人在路上走的时候,如果他要突然回想什么事就会机械地放下脚步;想要忘掉刚才的倒霉事就会不知觉加快脚步。昆德拉将之归结为“存在主义数学方程式”:慢的程度与记忆的强度直接成正比,快的程度与遗忘的强度直接成正比。这个方程式可推断出各种原理:我们的时代被遗忘的欲望纠缠,它迷上了速度魔鬼。 ----周濂
9、原来中国历史上对三光还有另外一番解释:范仲淹批评朝政,主张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一生被贬放三次。第一次送行,朋友们说,此行极光。第二次,朋友们说,此行亦光,最后一次说,此行尤光。他笑答,仲淹前后三光也。 ----周濂
10、我最希望读到的,是通俗的语言表达高深的思想,最不喜欢读到的,是用高深的语言表达浅俗的想法。 事实上多少人因为做到了后一种情况而沾沾自喜啊 ----周濂
11、存在的质感并不取决于事件的堆积,生命的丰盈其实更在于内在化的体认与理解。 ----周濂
12、很多时候,我们的确可以替每一个“为什么”配备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倘若没有客观的标准,寻求一个说法总是容易的。某种程度上,这也正是思辨哲学在今天如此不招人待见的原因所在——左右都是一个说法,好坏也能成为一种理论,只要前后逻辑一致并对智性有所启迪,即使褊狭那也是深刻的褊狭,即使荒谬那也是深刻的荒谬。 ----周濂
13、我们有没有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恒地去行使一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而不是在常态生活中以良民心态逆来顺受,在情绪失控的瞬间又以臆想中的暴民面目骂娘。在良民与暴民之间,我们还可以有一个更好的选择,那就是做一个真正的公民。 ----周濂
14、太过轻易地委身于人,总让人怀疑之前的挣扎缺乏真诚。交付之后便意志坚定地把它当作福音传递他人,则是一种让人难以忍受的蒙昧,哪怕它以信仰的面目呈现。 ----周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