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推荐指导

孙小飞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推荐指导1

面对浩瀚的书海,如果读书没有目的和计划,将会无所适从。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每天又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因此,可供阅读的时间,尤其是课外阅读的时间并不多,如果读书再没有目的和计划,就会使宝贵的阅读时间得不到充分地有价值地利用。中学生的阅读应以达到这样的目的为出发点:

有利于基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挥自己的特长,有利于弥补自己的弱点,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安排阅读计划时要注意:

围绕课本阅读一些有关的课外书。例如,读一些与课内学习有关的科技史,人物传记,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内学习的兴趣,充实课内学习的内容,使思维更加活跃。

围绕自己的爱好或特点读一些有关的课外读物,一个爱好理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到阅览室读有关的报纸杂志,一个喜欢文科的学生,可以定期去读各种文学刊物,也可以利用假期阅读文学名著。

至于课外书的选择,可以请教老师,请教高年级的优秀生或同班的同学,也可以请教家长。把他们的好经验学过来,实在是一种省时间的好办法,选好一本书,就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得到较大的收获。书选好了,再把读书的时间分配好,不仅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也不至于冲击课内的学习。

长期坚持下去,学习中的弱点就可以得到弥补,个人的特长就可以得到发展,既促进了课内的学习,又丰富了课外的精神生活。

不少学生读书缺乏目的和计划,一昧地从兴趣出发,常常看一些侦探小说、武侠小说,达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为看这些书而开夜车,不完成作业,结果严重干扰和影响了课内的学习,这是一种不好的读书倾向。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推荐指导2

如果说“读”与“看”是语文学习外在形态的话,那么,“思”就是语文学习的内在表现。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在“学”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管是“读”还是“看”,都必须以“思”为主要依托。没有“思考”的“读”或“看”,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那么,就新高三的语文学习而言,“思”应该包括哪些方面呢?

对所读的文言文,要“思”——在诵读文言文时,如果你能保持较好的“思考”状态,那么,你就会自然地对文言实词的多个义项作相互联系以加强你的记忆;你就会习惯地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类别作比较以巩固你的理解。如果你能在“读”时“思”,在“思”中“读”,你就会慢慢养成文言文“同步翻译”的能力,即在嘴里诵读“文言文”的同时,脑子里“同步翻译”出“现代文”的文意。这样你的文言句子翻译能力将会突飞猛进,这是文言文学习的一种理想境界。让“读”与“思”同步进行,你将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率”。

对所读的现代文,要“思”——一“思“文章的主旨(全文内容、局部内容,文章情感,作者情感)是什么?二“思“文章的结构(全文结构、局部结构、句子结构)是如何安排的?三“思“文章中的精彩语言具有怎样的作用,表明逻辑顺序的语言该如何把握?总之,从一篇文章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等方面入手来阅读“思考”。这样的阅读,速度似乎慢了些,但是对提高自己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把题目回答准确。

有句话叫做“微言大义”,在记叙性文章中,“微”即是叙写寻常小事,琐细之物的文字。这些“微言”,只有在“思“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解读其中的“大义”。在议论性文章中,“微”即是蕴含在文字里面的观点或道理。司马迁在评说《离骚》时就有这样的阐述:“其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如果没有“思”的陪伴,要在“读”或“看”时体会到“见义远”,几乎是不可能的。

阅读的过程,是唤醒已有生活经验,已有知识积累,已有认知水平的过程;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认识审美,陶冶情操的过程。但是这一切,必须辅之于“思”这个必要条件。有口无“思”的“读”与“看”,只能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

对所读优秀作文,要“思”——可以从文章的选材、语言等角度“思“;可以从文章的立意、结构角度“思”。也可以针对自己写作的薄弱处着手“思”,从中寻觅出我可“模仿”,我可“学习”,我可“创造”的内容或形式。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推荐指导3

语文经过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语文的考试又涉及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个标点,其间还涉及到古文现代文散文社科文古诗词等的阅读水平的考核,没有一样可以轻视,没有一样可以轻易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尤其要注意平时的点滴积累。

这积累的内容可分两个方面: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积累本。在平时做练习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以及不少题目的做题方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考试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作文在考试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作文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主动,平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素材积累本,平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

素材的内涵越广泛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在面对不同中心可以选用同一个素材,使素材使用烂熟化、精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