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记叙文解题技巧必看

李盛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他: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人物 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 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 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 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 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 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 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 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 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中考语文记叙文解题技巧:概括梳理题

◆记叙文阅读

《考试说明》把《课标》关于阅读的要求为: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7)欣赏文学作品(散文或小说)的要求是: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审题答题:

看清题目-----回忆速读-----回看圈画------按类答题

1.概括内容

2.梳理思路

方法:

①定区间。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或要求,划出大体的答题区域。

②已知推未知。分层,或根据已给出的答案,明确其余各空所对应的的段落。

③按类答题。

考题类型:

1.考题形式:填表题、填空题。

(2017?北京中考《洞茶》)

15.本文写了作者与"洞茶"几十年一波三折的情缘。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每空用8个字回答)(4分)

①→②→寻找砖茶,失望困惑→③→④

【解析】行文思路题。本题考查的是文章情节的概括,有一定难度。与2017年(去年)

相比题型一致,同时降低了难度,因为划分层次较简单。在划准层次的基础上,每空由事件加上情感构成。

①初见砖茶,不以为意②茶砖相伴,温暖安慰

③误买茶砖,绝望黯然④重逢茶砖,思念感动

2.考题内容:

(1)情节题《乡间的庙会》(2017)

《鞋》(2017北京中考)

《白梅无价》(2017北京中考)

(2)情感题《晶莹的泪珠》(2007年北京中考)

(3)情节情感《又临黄河岸》(2017年北京中考)

(4)人物形象态度印象《忆冼星海》(2017年北京中考)

3.解题方法:

(1)概括情节题:

①分析已给环节格式。

②根据已给出的内容及空格分层。

③仿照已给出的内容对应原文概括。

例题:

(2017?北京中考《白梅无价》)

15.本文主要用五个场景来写人叙事,请依次概括前四个场景。(每个场景用5个字回答)(4分)

场景一:___________场景二:___________

场景三:___________场景四:___________

场景五:深夜赏白梅

【解析】

场景一:灵堂哭苦老场景二:家中哭苦老

场景三:挥笔画梅花场景四:白梅赠爱徒

(2)概括情感题:

①标画出题干中的限制与提示;

②根据已给答案及空格分层;

③一一对应事情或事情的先后顺序概括;

④如果原文有比较合适的描述心理及情感变化的词语则选用原文中的词;

⑤如果原文没有合适的词,通过人物描写(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揣摩情感变化。

例题:

(2007?北京中考《晶莹的泪珠》)

14.阅读第①-(14)段,请你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办理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