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塾》教案
教学目标:1.体会戏剧冲突
2.戏中三位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这出戏在杜丽娘性格发展中的作用
2.戏中反理学的内容是如何表现的。
教学方法:通过课本剧表演,使熟悉课文细节,再通过一个“闹”字牵一发动全身,引导学生、讨论
一、以情导入:
一日,黛玉寻宝玉不着,只得回院,忽听见梨香院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原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听着听着,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原来,她听到的便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优美动人的曲辞为什么深深地打动了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呢?原来,这曲子是出自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汤显祖的作品《牡丹亭》。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部传奇的第七出——《闺塾》
二、教学设计
1.介绍前因,课本剧表演
看到“塾”,我们会想起旧时候设立的私塾,即私人学堂,比方说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印象中旧时候学堂的气氛非常严肃凝重,老师往往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厉,几乎是老师讲,学生老老实实听。现在这标题多了“闺”,闺房,闺塾,即是指旧时候教女孩读书的私人学堂,那么,这《闺塾》里的严肃气氛比起平素的私塾学堂,更是加强。
下面介绍闺塾的设立,原来——(投影)(讲解时突出:杜宝通过让女儿上学来“拘束身心”,以符合封建礼教的强烈要求。
(“私塾”的讲解:使学生对什么样的行为是“闹”,有认识的铺垫)
那么,本应该严肃凝重的闺塾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本来是想请大家欣赏戏曲录像,但找不到,很遗憾,不过,我想由我们的同学来表演会更精彩。(课本剧表演)
2.起标题,概括情节
单就“闺塾”二字,让陌生人看的话,可能看不出这么热闹的故事内容,请另用一小标题概括剧情。(生答)戏曲改编者概括为“春香闹学”
3.分析戏剧矛盾冲突
春香闹学——春香和老先生之间的矛盾,闹得厉害。
①春香怎样闹学堂?(抓住细节)(陈先生是如何反应的?)——
反唇——无辞(批评上课迟到)
学舌——失礼(为什么觉得好笑?——陈最良是迂腐古板的人。)(从哪里得知?——对诗经的解释。明明是爱情的表达,偏偏说是讲女子的美德。学鸟叫的行为与外表、理念形成鲜明对比,丧失了师道尊严)
解诗——喝斥(胡说)(春香“故意”曲解?是真心的自作聪明?)
问底——责骂(多嘴)(从实际生活出发,问陈最不愿意回答的问题,讲礼教就不能涉及爱情的问题。所谓封建礼教的“存天理,灭人欲”)
取“宝”——更换(为什么拿错文房四宝就是取笑老夫子?——根本不识,闹个大红脸。老夫子最怕这些香艳的东西)
逃学——责打
夺荆——宽容
明确:封建礼教、师道尊严,被春香放开手脚一“闹”,封建教育期望的那种肃穆凝重的书塾气氛被“闹”得一干二净。(在讲解过程中,分别分析陈最良、春香的性格:迂腐善良——大胆泼辣,天真直率)
②春香为什么要闹学堂?为什么敢闹学堂?(想想春香为什么敢和先生斗?)
原来我们遗漏了什么?原来是杜丽娘是幕后黑手!从什么地方看出杜丽娘怂恿春香去闹?她为什么纵容春香去闹呢?(注意细节)(杜丽娘最后不是打春香了吗?)
对杜丽娘的印象?(文静。尊重老师。爱学习。……)并不“勤奋好学”,厌学。
但并不厌恶学习,而是厌恶陈的教法。(解诗经,一手好字)从哪里看出?或:为什么厌学?能不能找出更多证据证明观点?——迟到。自会。偌多。笑介。问园。
(陈最良滔滔不绝地迂腐说教时,甚实她一句也听不入耳。她满脑子想的是“经文偌多”,所以,塾师讲经,在丽娘看来,例行公事,走走过场,“敷演一番”也就罢了)
(模字时,“学生自会临书”,也是同样的意思)
(取文房四宝时,杜丽娘也有一次笑,原因?——对春香的支持。)
(“敢问师母尊年?”思想开小差。“学生待绣对鞋儿上寿,请个样儿。(末)生受了!依《孟子》上样儿,做个不知足而为屦罢了。”“还不见春香来?”厌烦)
(变相的逃学——笑着问园。16岁的姑娘还不知道家中有一座大花园,实在是悲哀)
③【明确】
春香的一系列举动,正是杜丽娘心中所想,再加上她含蓄的言词,可以说,杜丽娘的“闹”,比春香有过之而无不及。(引导学生从16岁的女孩子的天性去理解,但杜丽娘和春香有不同,是身份的区别)
作为大家闺秀,巧闹,通过春香闹学堂
本文的矛盾冲突是?闹得厉害的是谁?:小姑娘——老塾师?
实际上是:渴望自由、爱情的年轻人的天性——封建礼教、封建教条(杜丽娘“一身儿爱好是天然”《惊梦》)(歌德《少年维特的烦恼》: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④补充:注意“学生自会”。杜丽娘“自会”什么?
明确:平静的心起了波澜。父亲杜宝本欲用礼法束缚丽娘的身心,却忽略了传统典籍《诗经》本就是言情咏情的启蒙读本。“学生自会”,杜丽娘早从中汲取了“动情肠”的成分。有了朦胧的感触。
3.陈最良的补充分析
这个被封建礼教视做文章道德“最良”的人,在杜丽娘看来,是思想既“陈”又“最不良”。他是杜宝请来“拘束身心”的,这个可怜的小人物,本想充当封建的卫道者、思想的禁锢者,由于他行为,反倒让丽娘对封建教条封建礼教的一套更加的厌恶,从而思想逐步觉醒。充当了反面教员。在这场轻松的喜剧中,他也参与了“闹”的行列。
4.总结:
我们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细节的分析,可以发现,春香诨闹(明),小姐通过春香巧闹(暗),老先生不经意的行为又为她们的闹煽风点火——促闹(侧),上演了热闹的这一出好戏,这怎一个“闹”字了得!
三、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样的私塾先生的教导下,杜丽娘是无心上学,窗外正是春光融融,更何况《诗经》里的爱情引起了她对爱情朦胧的期盼,得知家中有一座大园子,更是十分向往,这才有了下文在《游园》中惊叹大好春光,痛惜青春埋没的优美唱词:“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才有了在《惊梦》中爱情意识的真正觉醒,“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闺塾》练习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款步书堂下:慢慢地走。
B、恁时节刚好教鹦哥换茶:这样的时候。
C、论六经《诗经》最葩:花。
D、先生万福:古代妇女行礼请安。
2、下列语句中加线部分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末上(角色名,老年男子扮演者)看介(同“科”,指舞台动作或舞台效果用语)
B、贴学鸠声诨(开玩笑)春香取文房四宝来模字(写)
C、看你临(临摩)洗尽铅华(妇女化妆用的脂粉)
D、学士领出恭牌(上厕所)集唐(集唐人语句)
3、阅读下面三组语句,分别说说这些语言各表现了哪个人物的怎样的性格特征。
(1)素妆才罢,款步书堂下,对净几明窗潇洒/师父,依注解书,学生自会,但把《诗经》大意敷演一
番/学生自会临书,春香还劳把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氏贤文,把人禁杀,恁时节则好教鹦哥唤茶/知道了。今夜不睡,三更时分,请先生上书/俺衙内
关着斑鸠儿,被小姐放去,一去去在何知州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唱词,分别指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4、论六经《诗经》最葩,闺门内许多风雅。有指证,姜塬产哇;不嫉妒,后妃贤达。更有那……洗净
铅华,有风有化,宜室宜家。(旦)这经文偌多!(末)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没多些,只“无邪”
两字,付与儿家。( )
A、首句说“六经”中《诗经》是最华美的,其中有很多关于文雅女子的故事。
B、次句说姜塬就是最好的榜样,正因为她的贤达虔诚,才感动天地,产下后稷。
C、第三句列举其他后妃的事迹,肯定它们不事外表招摇追求道德修养的作法。
D、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说,诗三百,用一句概括就是思想纯正而无邪念。
5、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则要你守砚台,跟书案,伴诗云,陪子曰,没的争差。
(贴)争差些罢。(旦挦贴发介)则问你几丝几头发?几条背花。敢也怕些些夫人堂上那些家法。( )
A、这是春香惹脑了陈最良,陈要打春香,杜丽娘为护春代师责罚春香时的唱词。
B、全段唱词分三个层次,一是禁止春香游戏玩耍,二是令春香一天到晚读书练字,三是用家法威吓。
C、丽娘训斥春香的这些话,其实是她久被压抑的心灵反映,而人寻味的是第二层,读书这样正事竟被
当成了对人惩罚的手段。
D、作者巧妙地把情思隐含在人物的对话和叙事中,含蓄地表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制与扭曲。
6、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课文结尾处,杜丽娘急问花园在哪里,并感慨“原来有这等一个所在”,说明人的天性终归难以
压制的。
B、春香聪明机敏,心直口快,率意而行,与杜丽娘形成一个对比:作者以赞赏的笔调刻画这个人物,含
蓄地表达出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C、课文表现了私熟先生为了糊口而不得不面对自己不愿意教的两个学生的无奈,作者笑下这个人物寓
托着同情。
D、课文人物语言极富个性,戏剧动作描写细致入微,融雅俗于一炉,具有极高的艺术魅力。
7、下列不属于汤显祖的作品的一项是( )
A、《南柯记》 B、《紫钗记》 C、《四声猿》 D、《邯郸记》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梧桐雨》,郑光祖的《倩女离魂》,这四个
剧本是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B、“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这幅对联赞颂的是汤显祖。
C、柳梦梅是汤显祖的《牡丹亭》里的人物,蔡伯皆是高则诚《琵瑟记》里的人物,李香君是孔尚任
的《桃花扇》中的人物。
D、我国古典文学的形成多种多样,主要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其中小说有笔记、传奇、平
话、章回小说等体裁,戏曲是从元代以来发展成熟的,有杂剧(北曲)、南曲等。
答案:
1、C
2、B
3、(1)杜丽娘 天然,稳重,纯洁聪慧好学
(2)春香 聪明活泼,心直口快,率性无忌
4、C
5、D
6、C
7、C
8、A
《闺塾》测试
1.选出下列加黑注音全对的一项( )
A.疤 (ní) 屦(jù) 女郎行(háng) 囊萤(yíng)
B.起兴(xìng) 奇葩(pā) 姜女原(yuán) 及笄(bìng)
C.君子好逑(hǎo qíu) 恁时节(nèn) 帝喾(kù) 扌寻?(xún)
D.盥漱(guàn) 诨介(hún) 黛绿(lí) 流觞 (shāng)
2.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误别字的一组( )
A.潜玩 敷衍 出巷 争差 B.膳宿 铅华 涂鸦 悬梁
C.款步 薛筹 责认 陪话 D.禁杀 临书 瞻蜍 无邪
3.填写出下列句子的出处或作者
(1)“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2)“宜室宜家”
(3)“咏鸡鸣”
(4)“伤燕羽”
(5)“泣江皋”
(6)“思汉广”
(7)“不知足而为履”
(8)“流觞曲水”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10)负荆请罪
(11)不求闻达
(12)欲化西园蝶未成
(13)绿阴终借暂时行
4.填空题
(1)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居室名为“ ”,江西临川人, 代大传奇作家、散曲家,戏曲创作主张以“意、趣、神、色”为主,生活年代和英国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基本相同。有名的四部传奇是:《紫钗记》《南柯记》 和《牡丹亭》,称为“玉茗堂”四梦,又叫 ,其代表作是《牡丹亭》,全名叫《牡丹亭还魄记》,故又称《还魄记》。
(2)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 (注意:唐宋小说也称传奇)是明代主要的戏曲形式,并延续到 。明代有梁辰鱼的《浣纱记》 的《牡丹亭》等,清代有孔尚任的 洪 的 等。
(3)曲词、宾白、科介三者交相配合,推动情节发展。 是剧中人物的说白,一般是散文,也有少数韵语,分 、 、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在杂剧中称“ ”,在传奇中称“ ”。
(4)“六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常说“五经”是不包含《 》在内的儒家经典著作,“六艺”则指 这六种技能。
5.词语解释(有加线的只解释加线的词)
(1)禁杀:
(2)恁时节:
(3)姜原产哇:
(4)付与儿家:
(5)标老儿:
(6)生受:
(7)害标的:
(8)把香头来绰疤:
(9)村老牛:
(10)一弄:
(11)潇洒:
(12)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能力素质提高】
6.填空题
(1)《牡丹亭》通过 和 的爱情故事,热情讴歌了 的胜利,表现了积极的 精神。
(2)“头悬梁”指 ,见于 ;“锥刺股”,指 ,见于 ,后形容学习刻苦。
(3)“诗云”中的“诗”指代 ,“子曰”中的“子”指代 ,文中合用,指代的是 。
7.阅读《牡丹亭》“游园”片断。完成下边练习:
[绕地游] 梦回莺口转,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步步娇]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响,整花细,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1)给下列字注音
炷:( ) 恁:( ) 钿:( ) 揣:( )
(2)选出对[绕地游]一节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乱煞”一词,客观的描绘,描绘了春光的热闹。
B.“往尽”“抛”“残”恰到好处地透露了女主人公对深闺内院生活的厌烦。
C.“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这一反问句式,直抒胸臆,加强了感情表达的力量。
D.莺鸟的歌声,唤醒了少女的春梦,也唤醒了少女的春情。
(3)选出对[绕地游]一节赏析不当的一项( )
A.这是一支思春曲,它为整个游园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B.这支曲子表现了一个被禁锢在“小庭深院”的少女的生活,不是百无聊赖地闷睡,就是单调乏味地绣花。
C.这支曲展示了少女的情怀,春意缭乱,春情难遣。
D.这支曲子表达了少女对春天的向往,不如去年殷切。
(4)选出对[步步娇]一节词句理解不当的一项( )
A.“闲”字修饰“庭院”,表现了女主人公生活环境的特点——寂寥和烦闷,又反映女主人公在“闲”的深闺生活中闲散无聊。
B.“摇漾春如丝”写出细长柔软的游丝,随着春风的吹拂而摇晃,这表明天气晴好,环境优美,令人流连忘返。
C.“没揣”“迤逗”两个当时口语的运用,不但使生活气息更加浓厚,而且活脱脱地表现出少女娇羞的神态。
D.最后一句写杜丽娘在镜中窥见自己娇美的面容,而唱出顾影自怜的赞词。
8.阅读汤显祖的《江宿》诗,回答问题
江 宿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1)找出这首诗的韵脚:
(2)填空:清代文学家 和汤显祖一样,是封建社会的一块“病神瑛”,因而在他的小说 中, 醉心于《牡丹亭》。曹雪芹和汤显祖之间,“心有灵犀一点通”,并不偶然,因而“ ,那管世人诽谤!”也叮以说是汤显祖的性格、为人处世的风格所在。
(3)选出赏析不当的两项( )
A.一、二句写残月在天,渔火依稀,大江沿岸的月色中一片寂寞的灰白,映照在繁盛的森林上,落下斑驳、稀疏的影子。
B.第三句写几只宿在沙滩上的水鸟被波光惊醒,听到它们叫了几声,见天色未明,复又睡去的情景。
C.第四句写一群流萤被冷露浸湿了翅膀,停止了飞翔。
D.在诗中,诗人先引读者进入秋之深夜的江边环境之中,接着又领读者去体验水鸟、流萤的感觉。在鸟和虫的感觉中,不只写出了波光粼粼折射中的残月和渔火,而且写了宿鸟和流萤。
E.写法上纯用白描,妙在挥洒而工细,将明晰(后二句)和模糊(前二句)结合在了一起,形象上统一了月下秋江之大和水鸟流萤之小,也统一了鸟和虫的动与静、惊扰与安宁。全诗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