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1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识字课件:
① 三维动画《找生字》:以课文插图为背景设计春天万物复苏的动画片,把生字藏于花草树木之中,以教材中卡通人物形象为教材代言人,让两个小人互相协助把生字一个个找出来,读正确的,相应的生字就跳出来,变大,再跳入下方的格子里;读错的(遮、触)总也进不了格子里,这时小人头上出现一个大问号,再出现这两个字的注音版,声母以闪烁强调,小人再读,读正确后,生字跳入格子里。最后生字都入格。
② PPT课文全文,要认的生字用红色突出。
③ PPT扩展短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愿意积累和运用描写春天的句子。
4、有兴趣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同学在读中去感悟初春的勃勃生机。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同学活动
激趣导入
初读
识字
1、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一起学过描写春天的课文,我们一起唱过《春天在哪里》的歌曲。现在,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让我们走进春天,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手去触摸,用心去发现吧。同学们,请大家打开书,借助课文下面带拼音的生字,来试着读读课文,读完后先说说自身画出了哪些不会认的字,再交流交流我们的新发现。
2、请大家说说自身画出了哪些不会认的字。
3、(出示“我会认”图标)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段动画片(出示动画《找生字》),同学们画出的生字都藏在这些花草树木之中,课本上的学习伙伴把这些生字找到了,我们会认吗?
4、同学们,请大家摆好自身的生字卡片,老师读一个生字,你就把这个生字卡片举起来。 1、试读课文,读错的字师生一起纠正,并可交流怎么记。
2、同学举手说自身画出了哪些不会认的字。
3、动画里的小伙伴找一个,同学认读一个,读错“遮、触”,同学、教师、动画合力纠正,强调翘舌。
4、听教师读,举起相应的卡片
朗读感悟
背诵 1、同学们的卡片举得又快又正确,说明大家认识这些字了。我们再来读课文,读完后交流交流我们的新发现和想问的问题。
2、谁能把课文读给大家听听?
3、同学们,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4、还有谁也想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一读,比一比,好吗?
5、这一课写得真美,同学们读得真好,让我们自由地细细地品读,再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听吧。
6、要是能把这么美的课文背下来,那该多好啊!(出示图标“读读背背”)
7、很多同学都能背诵了,要是春游回来,很多同学还会说说自身眼中的春天呢! 1、同学自由读课文,同学交流:⑴ 我发现这一课写的是几个小朋友去找春天。⑵ 我想问这几个小朋友找到春天了吗?是怎样找到的?⑶ 我发现这一课写的是春天刚到的时候…
2、一生读。
3、⑴ 听出了欣喜的感觉;⑵ 听出了他对春天的喜爱…
4、同学纷纷站起读。
5、同学个别读:⑴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相机引导理解“探”和初春的特点。⑵ “早开的野花,那是春天的眼睛吧?”⑶ “树木吐出点点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
6、想背诵,用自身的方法练习背诵。或看图背诵,或同桌互背……
7、春天这么美好,老师,带我们出去春游,好吗?
指导
写字
1、(出示“我会写”图标))同学们,请准备好纸和笔,我们一起来写字。
2、谁能先说说写这一课的九个字要注意什么。(范写“溪”)重点强调右下是“大”。(范写“解”)重点强调右边的组合。
3、我们每个字写两遍。 1、准备好纸和笔。
2、⑴ 同学:“探”“摇”都是提手旁的字,而且这两个字的右边都是由上下两个局部组成的,上边短,下边长。“摇”字右边第一撇是横撇。⑵ “冻”“溪”要注意区别两点水与三点水旁。③我发现“解”字是由三个局部组成的……
3、每个字写两遍。
发现
扩展
1、同学们,除了春天里的发现,在学习这一课时还有什么发现吗?
2、给同学准备一些写春天的小诗文,嵌入本课生字,让同学自主阅读,然后交流展示。
1、⑴ 发现“找找说说”里的字可以与不同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比方:“嫩”“草”可以组成“嫩草”,“嫩”“芽”可以组成“嫩芽”,“野”“草”可以组成“野草”,“野”“花”可以组成“野花”……⑵ 发现这一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除了“野”和“解”,其他都是左小右大。
2、“喜鹊叫了,桃花开了,柳树吐出了嫩芽芽。冰雪化了,北风躲了,小草探出头来了。” 小喜鹊像是害羞似的,在林子里叫着,遮遮掩掩的,让我看不清他的样子。我很喜欢喜鹊,我到林子里找它们,我想告诉它们,我是它们的好朋友,我想触摸它们的羽毛,但我不会伤害它们。
我终于在林子里找到小喜鹊了,它们停在高高的树枝上,就像一个个动听的音符。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字:咏、妆、惜、荷、蜻、蜓;会
写6个字:惜、柳、丝、照、泉、柔,以及“泉眼”一词。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4、通过学习,初步体会汉语丰富的表现力,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采用朗读感悟法,情景教学法。
预习作业:
朗读古诗;查字典或资料先了解古诗大意。
教具准备:
课文课件、图片、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读古诗,把诗句读流利。
2、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汉字。
3、读古诗,想:
a 两首古诗分别写的什么季节?
b 结合插图,分别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赞美。
c 细读古诗,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或查工具书。
d 想象小池的美景,进一步了解诗句的意思。
e 想象诗句的意思,试背诵。
二、质疑定向(小组长检查)
三、自主合作探究《咏柳》
(一)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重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二)、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3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特别是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激发学生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菜、宿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二)朗读感悟
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避免逐字逐句讲解。教学这两首古诗,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大概了解诗意。
1.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由教师简单介绍),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范读或配乐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四、教学设计举例
设计思路:在反复朗读中发现和感悟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自由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在朗读过程中解决一些不懂的问题,如,对“离离、岁、枯、荣、走”等词语的理解。
(四)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五)教师范读
学生注意听老师读的语音、语气,体会怎样读更好。
(六)学生美读
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哪些地方读得最好。
(七)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八)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五、资料袋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4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诱发情感
出示两幅画面:笋芽儿、竹子。
(画外音: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生长后的竹子浑身都是宝,给人们带来无数的好处。想知道笋芽儿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吗?)
揭示课题:4 笋芽儿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三、读读画画,了解笋芽的生长经历
愿意当可爱的笋芽吗?
咱们通过读读书、画一画,把你们的生长过程记录下来吧:
1、同学自由读书,勾画有关笋芽生长的词句反复练读。
2、试着画出笋芽生长为竹子的过程,同位交流“笋芽生长录”:
全班评画,老师板画。
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四、朗读感悟,体会笋芽的成因
1、小笋芽们,现在你们终于长成了一株株健壮的竹子,你们可以自豪地说:俺长大啦!再读读课文,你们还有什么想说的话?
2、指导朗读春雨、雷公公呼唤的句子以及妈妈关爱、太阳公公温暖的句子:
引导同学找出描写美好春光的句子,指导朗读。
3、分角色有感情练读课文,补充“笋芽生长录” 的画:
展示读书,老师板画。
五、总结全文
笋芽儿们,在温柔的春雨姑娘滋润,雷公公的呼唤,妈妈的关爱,太阳公公的温暖下,你们自豪地长大了。把你们最想说的话写在“笋芽生长录”上。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劳动的成果,我们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更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新词,开火车读。
2、用你喜欢的词语说话。
3、说说千人糕一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探究课文,了解千人糕名字的来历。
1、小组合作,任务:
(1)找出千人糕名字来历的句子,用横线勾画出来,并分角色读一读。
(2)用自己的画说一说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米糕又叫千人糕?
(4)还有哪些东西也是由许多人做出来的?你们能举例说一说吗?
2、分小组讨论。
3、请小组成员汇报:
生1:爸爸说:“是啊,大米是农民种的稻子加工出来的。农民种稻子需要种子、家具、肥料、水……”
生2:爸爸接着说:“糖呢,是用甘蔗汁、甜菜汁熬出来的。甘蔗、甜菜也要有人种。熬糖的时候,要有工具,还得有火……就算米糕做好了,还得要人包装、送货、销售,这些又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生3:爸爸拿起面前的糕,说:“你想,一块平平常常的糕,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劳动,才能摆在我们面前。”
4、孩子们说得真好!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5、师:米糕要做、包装、送货、销售,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而做米糕所需要的材料却更复杂。那做米糕需要哪些材料呢?
生:稻子、甘蔗汁、甜菜汁。
师:那稻子、甘蔗汁、甜菜汁又需要怎样做呢?
生:种稻子需要种、肥料、家具、水……;甘蔗汁需要种出新鲜的甘蔗,再压榨成汁;甜菜汁也需要种子、阳光、水、肥料……种出甜菜,再压榨成汁。 师:是啊!做一个米糕,需要这么多材料,需要这么多工序,需要这么多人合作。所以我们由衷的发出感叹:
生:爸爸,这糕的确应该叫“千人糕”啊 师:孩子们再读。
三、深层探究,认识千人糕的真正含义。
1、探究不同千人糕的含义。
(1)师:请孩子们看看这句赞美中的“千人糕”与前面的“千人糕”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这个千人糕加了引号。
师:同学们真聪明,真是观察入微。那你知道为什么这里的千人糕加了引号吗?
2、文前的千人糕。
(1)请孩子们找出前面的千人糕。用波浪线画出来。
(2)读一读,说说在孩子们的心里,千人糕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汇报:
A需要很多很多人才能做成的糕。爸爸说。
B孩子想:这糕要好多好多人才能做成,一定特别大,也许比桌子还大吧?
(4)师:从“一定”一词看出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千人糕真的特别大吗?真的比桌子还大吗?
(5)生汇报。
生1:从“一定”看出孩子的想法很坚定。
生2:其实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一点也不大。
师:这里的千人糕是什么意思? 生:这里的千人糕指的就是这普通的米糕。
3、回文尾领悟。
(1)师:那文末加引号的千人糕又指的是什么呢?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生1:是千人糕的制作过程。
生2:是说千人糕是很多很多人制作的。
(3)师小结。 文前没加引号的千人糕是指一般的米糕,而文尾加了引号的千人糕是指经过很多很多人制作出来的千人糕。是成千上万劳动人民的成果。
四、拓展升华。
1、你还知道哪些东西也是由很多很多人制作的?举例说一说。
2、学生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五、思想教育。
1、千人糕是由这么多人做出来的,你想对这些劳动人民说些什么?
2、你应该怎么做?
3、引导学生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勤俭节约,做到不浪费一点粮食。
六、总结全文。
七、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