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勤奋自学成大器》课件五篇

马振华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勤奋自学成大器》课件1

教学目标

1、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节,体会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

3、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习课文第11节,通过默读、分析关键词句,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教学准备

课前查找资料,补充相关内容,为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做准备。

教学设计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勤奋自学成大器

2、审题:

(1)理解“大器”——能担当大事业的人

(2)“勤奋”——文章的中心词

3、这个人是谁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他——华罗庚

(“华”字正音huà)

说明:

理解题目的意思:“大器”的意思是“能担当大事业的人”,再判断题目的关键词语“勤奋”,从而看题思文:是谁“勤奋自学成大器”?经过审题,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对课文有所了解。

出示人物简介: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科技博物馆等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作出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式与方法。他是新中国数学研究事业的创始人,也是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

4、默读这段话,说说从这段人物介绍中,你对华罗庚有了怎样的了解。

(身份、成就、贡献)

5、完整释题。

说明:

通过介绍华罗庚的资料,学会从人物简介中提取信息,从而对人物产生初步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出示中心句引入:

“自学是艰难的,华罗庚却以顽强的毅力沿着这条崎岖小路向山顶攀登。”

质疑预设:华罗庚自学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

为什么说这条路是“崎岖”的?“山顶”该怎样理解?

2、先默读课文找出有关句子,体会华罗庚自学的原因及结果:

交流:

初中毕业不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失学了,但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开始了自学生涯。

他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三年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为未来独立研究数学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标志着华罗庚这颗中国数学界的光芒四射的巨星将要升腾起来了。

3、理解“山顶”:数学方面的成就。

小结:

华罗庚虽然家庭经济困难,失学了,但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通过自学最终发表了重要论文,登上了数学这座高峰。

说明:

引导学生梳理文本的脉络,为重点段落的学习作好铺垫。

三、学习课文第11节,品读关键词句,体会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艰难地自学的。

过渡:

为何说“华罗庚的这条自学之路是崎岖的?”他在自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他是如何克服的?这是全文的重点,课文中作了具体的描写。让我们再来仔细读读课文第11节,看看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默读课文,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想想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

出示自学表格:

艰难

顽强挑战

说明:

本课的重点部分是学习华罗庚勤奋自学的这一段。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来了解华罗庚在自学的过程中的艰难及他有又是如何顽强面对的。

(一)体会华罗庚自学的艰难

需要一边干活,一边学习

没有纸

寒冬腊月

酷暑季节

(二)体会华罗庚是如何顽强挑战的

1、指导学生抓关键词作批注理解感悟,教师及时帮助归纳总结。

交流:

(1)他抓紧时间自学:

“通常,等买完货的顾客一走,他就埋头看书和演算”;“夜幕降临了,他给小店上了门板,胡乱吃几口饭,就赶忙点起小油灯,继续攻读起数学来。”

(2)他克服困难自学:

“没有纸,他就用包棉花的废纸写字、算题。”、“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

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想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

穿插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指导

3、引读板书小结:

华罗庚的自学条件如此糟糕,他要和许多困难作斗争……但他顽强挑战……一一克服了。这一学就是5年,他一年四季每天坚持自学……,有时候……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

小结:就这样,他一边在小店里干活,一边顽强地向命运挑战,最终在数学方面取得了成就。

4、串读华罗庚所取得的成绩。

说明:

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的意思,并让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说说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又在运用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进而对领会文章主旨有所帮助。

四、关注文章写作结构上的特点

1、读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课文(1—8节)所写的小故事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2、讨论,交流:

(因为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场景引出了对他勤奋自学情况的介绍,从而感了解到这个场景就是他平日里白天在店里边干活边自学的一幕。)

3、许多伟人在普通人的眼光中常显得与众不同,华罗庚也是如此。

出示: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琢磨、呆头呆脑)

(“呆头呆脑”这里并不是指华罗庚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指的是他思考起问题十分投入忘我,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样子。)

4、交流补充资料。

5、结合课文及补充资料写话:

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6、全班交流。

说明:

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这一写段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又带动了课外阅读。

五、总结全文

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的:“天才出于积累,聪明出于勤奋。”华罗庚凭借着他的勤奋好学成为了当代自学成才的科学巨匠,成为了一名蜚声中外的数学家。

附板书:

勤奋自学成大器

艰、难、顽强挑战

需要一边干活,一边学习、抓紧时间

没有纸

寒冬、腊月、克服困难

酷暑季节

坚持不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勤奋自学成大器》课件2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

1.读课题:指名读、齐读

2.审题:勤奋,勤苦、刻苦的意思;大器,大有作为的人。勤奋自学成大器,意思是经过刻苦自学而成了大有作为的人。

3.这个人是谁呢?(华罗庚,简介华罗庚)

二、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

2.同桌互读

3.检查词语的读音

4.交流:作者描写华罗庚成大器的语句是

三、感知全文,理清思路。

1.假如你来写《勤奋自学成大器》这篇作文,你会选择哪几方面的内容来写?会把哪一方面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写呢?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有关大数学家华罗庚的什么故事,又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3.讨论,明确:课文写了华罗庚为什么要自学,他是怎样勤奋自学的,结果怎样。重点写华罗庚如何勤奋自学的,找出重点段——10—12节,找出勤奋自学的结果——13、14节,最后讨论课文第1—9节写了什么内容?——华罗庚十岁时因专门演算数学题而气走一位买笔的顾客,遭到父亲的责备。全文分三段。

四、学习重点段

同桌学习,要求

一读,读第10——12节;二划,照要求划出华罗庚“勤奋自学”的语句,圈出有关词语;三议,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的? 抓紧时间自学: 专心致志自学: 克服困难自学: 坚持不懈自学

交流反馈

1.抓紧时间自学。句子:通常,等买完货的顾客一走,他就埋头看书和演算。(词语:“一??就??”)夜幕降临了,他给小店上了门板,胡乱吃几口饭,就赶忙点起小油灯,继续攻读起数学来。(词语:赶忙、继续攻读)

2.专心致志自学。句子:入迷时,鼻涕流下来,他也不知道,还在不停地算,不停地写。(词语:不知道、不停地、不停地)

3.克服困难自学。句子:没有纸,他就用包棉花的废纸写字、算题。(用废纸)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词语:仍然,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词语:依旧 挥汗如雨) 品读 : 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

① 找出句中的一组近义词

②“全然不顾”的意思是 ,从“全然不顾”能看出他 。

③“挥汗如雨”的意思是 ,从“挥汗如雨”能看出他 。

4.坚持不懈自学。句子:失学后,他一年四季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以上,有时候,一天只睡4个小时。(词语:一年四季 10个小时 四个小时)就这样,他一边在小店里干活,一边刻苦地顽强地向命运挑战。(词语:一边??一边??)

5.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把华罗庚的勤奋好学表现出来。

五、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主要表现在——抓紧时间自学、专心致志自学、克服困难自学、坚持不懈自学,正是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他成为——我国的数学家。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勤奋自学成大器》这篇课文重点写——华罗庚怎样勤奋自学的。

2.朗读第10——12节。

二、学习第1-9节,明确写作方法。

1.默读,思考:作者向我们叙述了华罗庚小时候 的故事,这个故事生动地反映出他

2.小组讨论: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3.交流,明确:这部分内容是全文有机的组成部分,因为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岁时就在自学数学,而且学得那么投入,那么专心一致。

4.第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写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先用一个具体事例,再从几个方面概括性的叙述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跟以往学到的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有所不同。)

三、学习第13、14节

1.课文篇末点题,点明了 ,作者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2.朗读这两节,读出赞美、钦佩之情。

3.男女生比读。

四、指导写段。 华罗庚琢磨期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1.讨论:“琢磨”是什么意思?(思考研究)“呆头呆脑”的本意是什么?(傻呆)文中指什么?(对有些事情反应迟钝)他之所以“呆头呆脑”,那是因为什么? (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神情专注)

2.口头叙述(课内、课外资料都可以) 如:华罗庚琢磨期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有一次,他演算数学题入迷了,连鼻涕流下来都不知道,还是在不停地写,不停地算。

3.把口述内容写下来。 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附板书: 抓紧时间自学 专心致志自学 勤奋自学成大器 克服困难自学 坚持不懈自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勤奋自学成大器》课件3

一、教材分析

《勤奋自学成大器》是新教材第十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记叙了华罗庚不怕艰难,勤奋自学,终于成为我国数学大师的故事,赞扬了他勤奋刻苦的自学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只要勤奋,自学也能成大器。课文是从三个阶段来记叙华罗庚自学成才的故事的:幼年的华罗庚就爱埋头琢磨数学题,失学后的华罗庚通过自学,掌握了高中三年和大学的全部数学课程,19岁的华罗庚发表论文,震惊中国数学界。

二、学情分析

进入五年级第二学期,在通常情况下,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大部分内容是可以自己读懂,或者借助工具书,或者通过小组合作,同学之间相互启发能够读懂。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尽力将“自主阅读”落到实处,真正做到“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故进一步提高学生默读课文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本学期,通过文本的学习,旨在不断提高学生默读课文的本领,逐步提高阅读速度,养成学生“读思”结合的好习惯,努力做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从而让学生通过边读边思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感悟,领略文章所蕴涵的无穷魅力。

教师还要充分挖掘课文的写作资源,设计语言文字训练、读写结合和各种语言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此外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勤奋”的教育,让学生在小学最后一个阶段的学习中,真正懂得勤奋学习的重要,并能将意识真正落实在行动中。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进而感悟课文,知道他数学上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勤奋自学的结果。

本课的重点部分是华罗庚勤奋自学的那一段。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的意思,并让学生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说说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通过让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使学生在运用中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进而对领会文章主旨很有帮助。

目标二: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8节,体会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的关系。

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1——8节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出了全文。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旨在训练学生写作的篇章意识,渗透这一独特的写作方法。

目标三: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许多伟人在普通人的眼光中常显得与众不同,华罗庚也是如此。教学时通过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从而体会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十分投入忘我的精神。

通过挖掘课文的这一写作资源,设计以总分结构的'形式写段,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教学设计

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着力体现以下几点:

(一)从“题目”入手,寻找学文线索

开学伊始,教师可帮助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大器”的意思是“能担当大事业的人”,再判断题目的关键词语“勤奋自学”,从而看题思文:是谁“勤奋自学成大器”?他为什么要勤奋自学?是怎样勤奋自学的?经过审题,帮助学生在整体上对课文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再深究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最后回到整体,明确华罗庚在数学中取得的巨大成就跟他长期勤奋自学是分不开的。教学时,教师从这篇课文的题目入手,帮助学生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学文线索。

(二)从学习“生平简介”,走近人物

为进一步帮助学生走近华罗庚,教师在出示人物生平介绍时,还可以让学生围绕这段人物简介默读思考,说说自己对华罗庚的了解。通过这一语言训练让学生了解人物简介可从人物的身份、生活背景、成就、贡献等方面着手去写。这样的语言训练培养了学生从人物简介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及抓人物最为突出的几方面连贯表达的能力,从而建立对人物初步的了解,这对学习文本,体会人物精神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二)从读中学写,建立篇章意识

在学生学习了“华罗庚是如何勤奋自学”的内容之后,可让学生再回过头去看看,课文(1—8节)所写的华罗庚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这一情景描写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不难发现,全文的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1——8节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来岁时自学数学时专心致志的情景,作者以这样一个故事引出了全文,引起了读者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旨在训练学生写作的篇章意识,渗透这一独特的写作方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不仅需要语言积累,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写作的基本知识。因此,阅读教学还应该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的叙述规律和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中心,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叙述的。这样的读写结合,让学生从读中学会了写。

(四)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在学文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课外相关资料,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题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在写作伊始可让学生抓“呆头呆脑”这一词语进行理解。体会这里并不是指华罗庚思维不敏捷,反应迟钝。指的是他思考起问题十分投入忘我,看起来呆头呆脑的样子。随后再让学生选取相关素材进行写作。这一写段训练旨在引导学生在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把握文本主人公的形象,做到以文启人,又带动了课外阅读。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勤奋自学成大器》课件4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文中字词,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把“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从中领悟华罗庚在自学道路上,尽力克服艰难困苦的顽强精神。

3、默读课文,注意有一定的速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8节。

4、知道华罗庚能成为我国的数学大师,是与他从小具有勤奋、刻苦自学的精神分不开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主人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写谁呢?板书:华罗庚

(1)谁能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华罗庚?指名学生介绍(见教参资料)(媒体出示:华罗庚资料)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华罗庚青少年时期勤奋自学的故事。

2、勤奋自学成大器

3、师:学习本课可用“抓中心词学课文”的方法,找出中心词并理解词义。

4、审题:中心词是“勤奋”,意思是刻苦、勤苦。

“勤奋自学”就是刻苦自学,勤奋自学。题目的意思是“经过勤奋自学成了在事业上大有作为的人”。

二、整体感知

1、认真默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围绕中心词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什么内容?

(1)读准下列词语:(媒体出示)训斥琢磨诧异惶恐火冒三丈全然不顾挥汗如雨光芒四射

(2)交流:讨论后明确:课文围绕“勤奋自学”,写了谁勤奋自学?他为什么要勤奋自学?是怎样“勤奋自学”的?结果又怎么样?

2、轻声再读课文,抓住重点段,试着为课文分段,并简要地说说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段(1-8节):华罗庚十岁时因专心演算数学题而气走一位买笔的顾客,遭到父亲的责备。

第二段(9-12):华罗庚勤奋自学,为未来独立研究数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段(13-14):华罗庚最终成为一位大数学家与他勤奋自学是分不开的。

三、研读课文

1、学习重点段9—11节

(1)再细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词的关系密切,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呢?这是全文的重点,课文中作了具体的描写。先进行小组学习,动笔划划写写,圈圈点点,组内讨论,再反馈。(媒体出示重点句子,随机学习)

通常,等买完货的顾客一走,他就埋头看书和演算。(华罗庚“勤奋自学”表现在:对时间抓得紧,如:“一??就??”关联词中能看出。)

夜幕降临了,他给小店上了门板,胡乱吃几口饭,就赶忙点起小油灯,继续攻读起数学来。(华罗庚“勤奋自学”表现在:他对时间抓得紧,可以说是分秒必争,如从“胡乱吃几口饭”“赶忙”攻读中能看出。)教师归纳板书:抓紧时间

入迷时,鼻涕流下来,他也不知道,还在不停地算,不停地写。

(华罗庚“勤奋自学”还表现在:“不知道”“不停地,不停地”等词语中能看出他自学时十分专注,毫不分神。)教师归纳板书:专心致志

没有纸,用包棉花的废纸写字、算题。

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重点理解)(华罗庚“勤奋自学”还表现在:“全然不顾”、“挥汗如雨”等词语可以看出华罗庚面对种种困难,他都不在乎,都能克服困难进行自学。)(媒体出示,随机练习)寒冬腊月,他仍然看书写字到深夜,手脚冻得冰冷发僵都全然不顾;酷暑季节,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依旧挥汗如雨地读书,不停地演算。“全然不顾”的意思是,从“全然不顾”能看出他。“挥汗如雨”的意思是,从“挥汗如雨”能看出他。

教师归纳板书:克服困难

失学后,他一年四季每天自学10个小时以上,有时候,一天只睡4个小时。(华罗庚勤奋自学又表现在:他自学的时间长,有持久性。如“看书写字到深夜”从“"深夜”“10个小时”“4个小时”等词语中看出。)教师归纳板书:坚持不懈

(2)串读句子,指导朗读

2、师:正因为华罗庚勤奋自学,所以他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齐读最后两节。

3、齐读第一段。思考: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想想这部分内容与表达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这部分内容是全文的有机的组成部分,因为全文中心是表达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而这部分内容正是写他10岁时就在自学数学,而且学得那么投入,那么专心一致。)

(1)表演朗读第一段。

(2)复述这个故事。

四、复习巩固

1、师:让我们再来重温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齐读课文第9—12节。

2、师:你能看着板书,用自己的话将华罗庚是怎样“勤奋自学”的说具体吗?

(媒体出示)抓紧时间勤奋自学专心致志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五、拓展作业

1、把下列句子写具体。媒体出示: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1)讨论:“琢磨”是什么意思?(思考研究“呆头呆脑”在这里表明什么?(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神情专注)

(2)口头叙述:(课内的内容,课外的资料都可用)

(3)把口述的内容写下来,从中你看出什么?

2、抄写词语:鹅毛大雪火冒三丈训斥琢磨寒冬腊月全然不顾挥汗如雨挑战光彩夺目光芒四射

板书设计:

勤奋自学成大器华罗庚抓紧时间专心致志克服困难坚持不懈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勤奋自学成大器》课件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感悟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可贵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使他成为我国的数学大师。

2、了解抓重点段学懂课文的方法。

3、能正确朗读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华罗庚自学是艰难的这部分内容。

4、补充适当内容,将“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这句话写具体。

教学重点:

继续巩固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能说出华罗庚在自学的道路上遇到了那些艰难困苦,他是如何克服的。

教学难点:

理解中心句“自学是艰难的,华罗庚却以顽强的毅力沿着这条崎岖小路向山顶攀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揭示课题,理解题意,简介主人公。

1、出示课题,审题。

找出课题中的中心词“勤奋”并理解。“大器”是什么意思?课题的`意思是什么?

2、这个人是谁呢?示华罗庚照片。

教师小结。(出示资料)

二、感知全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中心词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2、交流。

先找出勤奋自学的结果。(13、14节)

3、出示中心句引入:

“自学是艰难的,华罗庚却以顽强的毅力沿着这条崎岖小路向山顶攀登。”

三、细读课文,学习重点段。

“自学是艰难的”华罗庚在自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艰难困苦,他是如何克服的?读10—12节,照要求划出有关句子,圈出有关词语,想想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华罗庚“勤奋自学”的精神?

(1)抓紧时间自学:

(2)专心致志自学:

(3)克服困难自学:

(4)坚持不懈自学:

1、交流:(出示重点句子分析。)

(1)“一……就”关联词造句。

(2)找出句中的一对近义词,理解:“全然不顾”的意思,他对什么“全然不顾”?从“全然不顾”可看出他什么?理解“挥汗如雨”的意思,他“挥汗如雨”干什么?从“挥汗如雨”能看出他什么?

2、讨论课文开头写的小故事与文章中心有什么关系?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根据板书总结。

2、拓展阅读:我国还有哪些数学家?

3、练习把一段话写具体。

华罗庚琢磨起数学来不免显得“呆头呆脑”

(1)理解“琢磨”,也克这里的“呆头呆脑”。

指导从课文中选取内容。(也可引用课外资料。)

(2)课后随笔:

课文介绍了华罗庚小时候因专心演算数学题而得罪顾客的事,暗示读者,正是这份专注与执着注定了华罗庚今后的成功。表现他不畏艰难困苦,顽强克服困难的惊人毅力和可贵精神。上课前让学生搜寻一些华罗庚的资料,便于上课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们积极投入,搜集来的资料一篇又一篇,把课外延伸的作业当成了一样书面作业来做,这点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