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考题及答案

马振华

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语文考题

1.为教学培根的《谈读书》一课,教师计划通过一篇同样与"求知"有关的作品进行导入,以下恰当的一项是( )。

A.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B.莱蒙托夫《祖国》

C.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D.契诃夫《变色龙》

1.【答案】A。解析: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论述了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问题,突破过去人们早已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故本题选择A项。

2.学习鲁迅《阿Q正传》,教师讲解"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一句的修辞手法,并补充其他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下列合适的是( )。

A.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施耐庵《景阳冈打虎》)

B.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鲁迅《孔乙己》)

C.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冰心《谈生命》)

D.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烟火一样繁密。(王鼎钧《那树》)

2.【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例句为夸张(超前夸张)。A项为夸张;B项为借代,"短衣帮"代指劳苦的劳动人民;C项为比喻;D项为比喻、拟人。故本题选择A项。

3.某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围绕"教学建议"展开讨论,下列观点不恰当的是( )。

A.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B.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

C.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尤其是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D.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标的理解。C项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故本题选择C项。

4.教科书中《爱莲说》设置了一道练习思考:"《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对思考练习的分析,下列不恰当的是( )。

A.强调学生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B.鼓励学生展开对话,表达个人观点

C.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提升整合能力 D.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学会质疑探究

4.【答案】C。解析:思考题中"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旨在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感受"花之君子"——莲的美好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这一问题的设置,鼓励学生表达个人观点,展开与文本、他人的对话。C项中"引导学生理解概念"违背了练习的审美探究的初衷,仅从"花之君子"片面的字义上去理解,未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特点。故本题选择C项。

5.阅读《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实录,回答问题。

师:感谢三位的精彩朗读,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

生1:父亲的第一问应该读出"生气"的口吻,刚才朗读者语气嫌低了。

师:他说要读出生气的语气,同意吗?

生2:不同意。因为这一问前面的语境是父亲"愁苦"地望着"我",所以应该是声音低沉些。

师:好!请你朗读这一句,体会一下。(生动情地读。)

师:那么,读第3、4节,父亲感动我们的主要是什么呢?

生3:对"我"学习的无比关心,对"我"的疼爱。

生4:对"我"友情的尊重,对"我"做法的理解。

生5:这样的父亲值得《羚羊木雕》中的父亲学习。(生笑)

生6:对"我"的宽容和尊重。这样的父亲真了不起,你看,就因为我把"承"少写了一横,父亲就将"承"改为"成"字,很让人感动。

师:同学们品味得很到位,第8节还没有同学分析。让我们一起先把第8节读一遍。

(生齐读第8节。)

以下对画线部分的评价,有欠妥当的一项是( )。

A.通过让学生点评学生的方式,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

B.老师不直接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评价而是把问题抛给另外的学生,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C.学生思维活跃,迁移能力很强,课堂上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迁移思维。

D.教师对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课文内容的方式没有给予恰当的肯定就进行下一节内容。

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要点教学评价。教师有对学生给予肯定的评价,因此选择D选项。

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报名条件

报名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具有宁夏户籍或有效期内的宁夏居住证;在我区学习、工作、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宁夏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三年级及以上年级在校生和持有宁夏户籍的区外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三年级及以上年级在校生。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思想品德。

(四)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五)应具备以下学历条件:

1.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及以上学历。

2.报考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报考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4.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六)持有宁夏户籍的外省高校在校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学校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如在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其条件要求与区内高校在校生一致。

(七)驻宁部队及武警部队官兵可在部队所在地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八)中专(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在读生、非全日制专科和本科学历在读生不得在毕业之前以对应的学历水平,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均须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学历核验。中专、中职学历(学前教育专业)须经过省(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教师资格考试备考要点合集

1、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不仅用强化来解释学习的发生,而且用它来解释动机的产生。他们认为,动机是强化的结果。强化可以增强学习过程中某种反应发生的概率,使行为与刺激之间的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强化的学生,将会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相反,没有受到强化的学生,就会减弱其学习动机。

所以在考试中,强化理论主要强调使其行为发生改变,如适当的表扬与奖励可以增强行为发生的概率。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2、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通过研究,把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5个层次:

(1)生理需要

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等的需要。这类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

(2)安全需要

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人在生理需要相对满足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安全的需要。

(3)社交需要

社交需要,也称爱与归属需要,这是生理和安全需要满足之后的更高一级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友谊,和谐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成为团体一员,有归属感。

(4)尊重的需要

这是比社交需要更高一级的需要,它主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它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与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等。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这是层次的需要,是在上述四种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所谓“自我实现”,即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才智的心理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所以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上述五个需要层次中,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的需要可以称为缺失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称为生长需要。注意区分这两种类型,缺失需要强调依赖于外界的满足,而成长需要强调可以依赖于自己的满足。如果考题强调学校里最重要的缺失需要,要知道是爱和自尊。

3、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成就动机最初由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提出,后来由阿特金森加以发展。

1)成就动机倾向类型

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由两种相反倾向的部分组成,一种称之为力求成功,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积极情感的倾向性;另一种称之为避免失败,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他在研究中发现,由于这两种动机所占比重的差异,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人:一种称之为避免失败者,另一种称之为力求成功者。

2)成就动机倾向类型的特征

求成型的人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喜欢选择有50%把握的、有一定风险的工作,通过完成任务提高其自尊心,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避败型的人倾向于选择或者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任务,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避免失败;选择过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能找到借口以减少失败感。这种选择能防止自尊心受到伤害和产生心理烦恼。

成就动机理论是考试的一个重点内容,会考察人物与观点的对应,清楚主要的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知道求成型的人倾向于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避败型的人倾向于选择或者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任务,回避有50%把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