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最新模板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初步了解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喜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领悟一些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认识鲸是哺乳动物。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鲸的音像资料及图片资料。
2、 学生搜集有关鲸的图文资料。
教学过程:
一、 讲故事导入。
教师讲故事: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鲸和虾将军发生了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有回去了。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相信学完了《鲸》这篇课文,你一定能找到答案。
二、 交流有关“鲸”的资料。
1、 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鲸的资料。
2、 教师也收集了部分鲸的资料,下面一起看看。(教师介绍资料)下面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关于鲸的哪些知识是你原来就知道的,哪些是刚了解的,哪些是有疑问的?做一做标记。
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书小建议:(投影出示)
1、 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把生字的读音读准。
2、 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3、 想一想自己读懂了哪些,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四、 检查自读情况。
1、 学生汇报读书的收获。如:鲸是世界上的、最重的动物,分齿鲸和须鲸两类;还介绍了他们的进食、睡眠、呼吸等。(教师随机板书)
2、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取想研究的内容,按选的问题分组进行学习。
用投影出示合作学习小要求:
(1) 个人充分自读有关的段落。
(2) 组内充分交流个人自读后对这一方面知识的了解以及作者说明介绍的方法。
(3) 共同设计生动有趣的汇报方式,来讲清楚鲸这方面的知识。在组内分工,进行模拟汇报。
五、 全班交流,全面认识鲸。
1、 小组代表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并完成板书。
2、 鼓励学生用文中的说明方法。
3、 指导朗读。
六、 回归整体,突破难点。
想想老师刚才讲的那个故事,说说你认为虾将军不让鲸参加比赛的原因是什么?(不是鱼,是哺乳动物)原因:1、进化2、用肺呼吸3胎生,吃母鲸的奶长大。
七、 创设情景,渗透教育。
1、 今天,随着人们对海洋的不断了解,对鲸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展示图片并说明)
2、 出示图片教师介绍虎鲸,以虎鲸口吻作介绍。
了解“鲸自杀之谜”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欲望。(至今,鲸鱼集体上岸“自杀”的原因仍旧是个谜,近年来“自杀”数量越来越多。除了地球磁场转变说、寄生虫染病说、捕食说,科学家又提出,全球变暖,影响鲸鱼长途迁徙路线的环境,可能也是原因之一。)
3、出示“人杀”与“污染”的图片,认识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八、 学生谈收获。
(自由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最新模板2
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认识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说明方法。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鲸的进化过程。
课前准备:搜集一些有关鲸的资料。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课件
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的海洋生物。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的动物,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鲸)板书课题
2、学生展示课前搜集到有关鲸的资料并说一说。
看来同学们已经了解鲸的许多知识,对鲸非常感兴趣,下而我们一起来学习作者笔下鲸的一篇文章,看看作者向我们介绍有关鲸的那些知识,打开课本。
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1、初读课文、生自由读全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概括课文介绍了鲸的哪些等方面知识?
外形特点:大、重、长
板书:
鲸
类属 :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种类
生活习性
3、给同学们复习目前学过的说明方法。出示说明方法:{列举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
二、精读课文,体会写法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朗读第一自然段
想一想作者介绍鲸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大家说鲸大、重、长)师板书:并画出有关语句。
(2)学习说明鲸大的句子。
出示课件句子: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作比较)
理解:的鲸有多重,的象(有5000公斤)鲸是大象的几倍?(32倍)点击答案
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体会?(鲸是非常庞大的动物)
(女生读)
男生评
(3)学习说明鲸重的句子。
出示课件句子: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列数字)
全班读句子。
找出表示具体数字。
小结: 运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事物这种说明方法就是(点击答案)
这样写有什么体会?(从这两个数字我们体会到了鲸确实很重。体会用列举数字方法来说明的好处。)
请个别学生读
(4)学习说明鲸长的句子。
出示句子: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理解:我国曾经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这是真实的事例,作者用这个真实的事例来告诉我们什么呢?(鲸很长)这种说明方法就是举例子,作者在运用举例子说明方法的同时,又运用了哪些数字?(四万公斤、十七米)(点击答案)
进一步理解:用鲸的一条舌头与十几头肥猪比较,一头肥猪有300斤十几就有5000斤左右,说明这头鲸的舌头很重,“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师画“ 。一个同学表演摸门,用人的高度跟鲸嘴高度比,这是纵向比“用四个人围着桌子的宽度跟鲸的嘴的宽度比,还显得宽敞。”这是横向比。它的嘴巴相当于我们的客厅。所以又运用作比较的方法。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把鲸重、长、大描写得非常具体。
同桌互相读互相评,读出体会来。
师范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课件第二自然段内容
(2)学生质疑
(3)师生解决
理解“哺乳动物”(初生幼儿靠吃母体的乳汁的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幼鲸靠吃母鲸的奶长大,所以鲸属于哺乳动物)
板书:哺乳动物不是鱼类
我们生活还有哪些哺乳动物呢?
这些哺乳动物都是生活在陆地上,鲸是哺乳动物,为什么又能适应海洋生活呢?
演示课件:鲸的进化过程:陆地的鲸-浅海的鲸-海洋的鲸。 是啊!鲸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你们看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生活在陆地上,它跟牛羊的祖先一样有角、有腿、有尾巴,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它们的前肢后肢和尾巴变短了,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海洋的生活。那么鲸的进化过程是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呢?(不是的)
找出课文表示时间的词语(很远的古代、后来、很长很长的年代、渐渐)
理解:“很长很长的年代”可以理解为多少年(50年、200年 1000年)鲸的进化到底多少年(点击5000万年)老师学生提供“鲸的进化”网站。5000万是多少世纪(50万个世纪)人类有5000年的历史,是人类1万倍。鲸的进化历尽了艰辛的环境折磨才有今天看到美丽的鲸。点击鲸“适者生存”(鲸适应了环境才能生存到现在)同学们每年非法捕杀鲸达1百多头鲸。目前鲸几乎到了面临灭绝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做?
练习朗读,想读就站起来读。
老师范读 .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有关鲸的一些知识,而且懂得说明事物的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
运用这些说明方法去介绍一些事物呢?这事物可以是人、动、植物、建筑物,也可以创意地写。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最新模板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想象的合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新课文,是讲科学家根据一个实物展开想象的,题目叫《琥珀》,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怕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这几块都是琥珀。)(出示琥珀实物,让学生传看。)
2.课文中讲的一块琥珀和刚才传看的琥珀有什么不同?(课文中讲的那块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个蜘蛛。)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玻璃,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几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是讲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的。)
(3)请学生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
(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老师谈话引入。
1.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
二、学习课文
(一)
1. 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试把这一段分为两层,并总结层意。
(这段的第1---6小节为一层,其余是第二层。第一层介绍了环境,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板书:松脂球 化石
2. 同学们自学第一层,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①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②夏季也有阴天、雨天,我认为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
③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板书:阳光强烈
3. 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有三处:①太阳暖暖地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4.师问:阳光热度的变化点明了当天的炎热,为两只小虫遇不幸作了铺垫。那么还需要什么条件呢?(① 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②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③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5.师问:那么,请大家想想,假如不是这么巧呢?
(①如果不是这么巧,就不会形成这块琥珀。比方说,蜘蛛猛扑过去,把苍蝇吞了,大摇大摆地走了,松脂才滴下来,就不会有这颗奇异的琥珀了。②要是蜘蛛刚把苍蝇吃了,还没来得及逃,松脂就滴下来,虽然包住的也是两只小虫,可人们只能看到蜘蛛了。③假如蜘蛛正要扑过去,可掉下来的松脂已经把苍蝇包住了,那蜘蛛决不会自投罗网了。)
由此可见,作者在推测过程中已经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了。还有必需条件吗?
(①有。我看“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②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③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板书:松脂继续滴
(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去理解课文内容。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②暖暖的天儿,香香的味儿,这么好一个环境,难怪它出来到处飞。③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④“飞累了”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还会防备有蜘蛛要吃它。⑤“身上粘满了灰尘”是作者根据琥珀里“两只小虫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来的。⑥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⑦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⑧“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呀!⑨“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⑩“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家伙太可怜了。)
(二)、学习第二层。
1.问:谁还记得古生物变成化石这一知识我们曾经在哪一课学到过? 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被河水淹没了,尸体腐烂了,时间必须很长,地壳发生过变化。)
板书:被淹 被埋
岁月漫长 地壳变化
2.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这一层,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松脂球变成化石也需要四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两个条件。)
板书:松树林 松脂球
3.问:这一层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
请读有关的句子。
4. “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颗老松树上。” 回答问题?
(答: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5. 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两层。第一层:松脂球的形成。 第二层:化石的形成)
6. 这两层,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 第一层详,第二层略。)
7.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 因为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为重点来详细描写。而古生物是怎样变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这个常识,没必要写那么详细。)
三、谈收获。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如何得当地安排详略,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呀!
四、总结课文。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预习《15 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最新模板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一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但对如何运用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将事物之间的规律阐述清楚还不太清楚。因此本课我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技能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理解“ 渗透 ”、“挣扎”、“澎湃” 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教学难点定为: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想象。
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本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享受审美乐趣。
为让学生自然而然走进文本,更好地与文本、作者进行心灵沟通,从而产生共鸣,我预设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所以开课伊始,上课伊始,我将采用多媒体出示两块不同的琥珀图片,再让学生观察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问学生为什么第二块琥珀里会有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得痕迹,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顺势揭示课题并板书,以此设计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的欲望。
二、整体把握,感知全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将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有些什么价值。然后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琥珀的形成经过。
三、细读品味悟,理解感悟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这一认识,我将根据上一环节学生的反馈交流,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将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那些自然段是写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化石形成的条件,然后进行汇报。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教案最新模板5
一、教学背景分析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发现及价值。知识性是课文的明显特点。但本文又不同于一般的科普作品,它的语言极富特色,兼严密的推理、准确的表达和生动、形象、优美、传情的文采于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等词语。
2、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1、熟读课文,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质疑、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插图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一、)题目提问,明确目标
(1) 师: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2) 板书:样子?、形成?、奇异?
教学指导策略: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这几个问题形成一个整体,几个问题解决了,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 师:通过我们课前查阅资料,谁来说一说什么是琥珀呢?
生:琥珀是古代松脂的化石
随生板书:松脂
化石
(4) 师:松脂又是什么?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
生:松树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
师:见过松脂吗?
生:在炎热的夏天老松树的树干上
随生板书:炎夏松林
师: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像石头一样的东西
师:化石的形成要经历怎样的变化?
生:漫长、巨大
师:也可以说沧海桑田的变化
板书:沧海桑田
师讲述:传说有一个叫王方平的仙人,有一次去拜访仙女麻姑。她看上去像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姑娘。头上盘着一个发髻,长发垂到了腰间,衣服并不是普通的绸缎,上面绣的花纹光彩照人。他们诉说着五百年的阔别之情。王方平询问麻姑的年龄,麻姑笑着说:“ 自我得道以来,我已经三次亲眼看到大海变成桑田。刚才我路过蓬莱岛的时候,看到那里的海水又比以前浅了很多,也许又要变成陆地了。成语比喻,光阴似箭,世界发生了很的变化。
(5) 师:历经沧海桑田变化的琥珀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它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请你轻声自读课文。
教学指导策略: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或是记叙的主要内容,或是描写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因此,根据题目设问,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
(二、)整体感知,层层解疑
1 轻声自读课文
2 指名读琥珀的样子
出示一琥珀的样子图及文字
3 师:看得清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吗?心情觉得怎么样?
4 指导读
5 师:这样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呢?借助板书说一说
6自己说一说,指名说
“炎热的夏天,太阳火辣辣的照射着整个松林,老松树渗出了厚厚的松脂。一只小苍蝇飞累了落在老松树上,被一只蜘蛛看到了想要吃掉它。这时,一滴松脂落下来包住它们。松脂继续滴层层包裹住了两个小家伙,形成了松脂球。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松脂球成为了化石,也就是琥珀。”
7师:琥珀的形成是我们亲眼所见吗?
生:不是,是想象和推测
师:既然是想象推测,就要科学合理,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文中的哪些语句提到了形成琥珀的第一个条件“炎热的夏天,松树渗出松脂”
深入分析:
1学生默读课文,并用“~”划一划
2 指名读:想想炎热的夏天松林带给你什么感觉
(1)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的照
(2)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
(3) 晌午的太阳光
3 刚才划的不全的同学补充“~”,再读
4 师:炎热的夏天,老松树被阳光照射渗出了松脂,松脂的香味引来了一只小苍蝇,小苍蝇又引来了蜘蛛。
教学指导策略:这一水平的提问可用来帮助学生组织所学的知识,弄清他们的含义。这类提问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来叙述所学的知识,能比较和对照知识或事件的异同,还要求学生能把一些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重点词句是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窗口"。教师若能准确抓住重点词句,并进行适当的归纳综合,设计的问题,必能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内容
注:快乐的小苍蝇……(柔嫩 嗡 伸……)
鬼鬼祟祟的蜘蛛……(慢慢的 小心的……)
5 师:就在这只蜘蛛刚要扑向这只小苍蝇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
看书中插图:蜘蛛刚扑过来,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
(1) 观察插图。
(2) 带着观察再读。
(3) 如果松脂落下苍蝇飞走,
如果松脂落下蜘蛛未爬过来,
如果松脂落下蜘蛛吃掉苍蝇
师:说明了蜘蛛和苍蝇的相遇简直太——?
生:凑巧
板书:蛛蝇巧遇
(4) 师:滴落的松脂象什么呀?
生:老松树黄色的泪珠
6 (1)师:就这样琥珀形成了,对吗?
(2)生:不对,还要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
教学指导策略:在创新教育活动中,"教"的目的是激励思维,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勇于创造。学生以创新的精神去"学",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3)出示幻灯片:沧海桑田的变化图
(4)师:你看到了什么?
(5)小组说,指名说
(6)师范读10段,生接读11 12段
7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教学指导策略: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在讨论的问题具有开放性,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多角度来审视、思考和剖析同一问题。
生:被渔民父子发现,远古时代世界上就有了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 三)情感交流、赏析疑难
(1)这节课我们一起赏玩了琥珀的样子,推测了琥珀的形成,认识了琥珀的奇异。课上到这里,我感到很欣慰,因为这篇文章是我小学阶段印象最深的最喜欢的。感谢奇异的琥珀带给我们这么多的感受!
(2)再来欣赏一些美丽琥珀的图片吧!
(四)运用所学
(1)查找沧海桑田的寓言故事
(2)查找更多琥珀的资料
(3)读一些科学推理的小故事(积累本上,会令你更加睿智)
板书:
奇异的琥珀(松脂化石)
(形成,保存完好 科研价值)
上
万
年
天气炎热 蛛蝇巧遇 海陆变迁
松脂滴下 松脂包裹 埋没地下
六、教学反思
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引导、体态语言、口头激励、观察等方式激励和评价学生,促进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