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美丽的**工业大学!
首先,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2016级的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精心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们致以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
从今天起,同学们将正式开始新的大学生活。那么大学是什么?大学能给予大家什么?我想到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爱因斯坦说:“学校的目标始终应当是:当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我个人非常同意这句话,因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专家,仅仅依靠大学的训练是不够的。所以,大学之大,首先在于她是一个塑造“大写之人”的神圣殿堂,在这个地方,可以养成心怀天下的志向、革故鼎新的睿智和尊贤容众的胸怀。
那么,**工业大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呢?在**,你将读懂奉献与忠诚、理想与坚持。“古路坝灯火”的故事会告诉大家,什么是抗日硝烟和铁血忠魂淬炼成的“科技报国”志向;在校园里面,同学们可以看到,那些60年前由华东航空学院师生从南京带来并亲手栽植的梧桐树苗,如今已经枝繁叶茂、绿阴如盖,这些树苗到这些大树会告诉你们,什么是“热爱祖国、顾全大局、艰苦创业、献身航空”的西迁精神;在《**故事》里,哈军工航空工程系全体师生,带着成批的实验器材、教学设备,历时八个月,从白山黑水之间迁到大**,这些故事会告诉大家,什么是“忠诚于党、科技强军、注重人才培养”的哈军工精神。78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为民族、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人才和领军人物,他们以面向世界学术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防建设为己任,代代传承,初衷不改,忠诚不变,激励着一代代**人不断超越自我,迈向新的人生高度。他们当中有的人大家很熟悉,有的人默默无闻。比如说,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先生,原清华大学校长高景德先生,我国核材料专业创建者李恒德先生,我国航天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陈士橹先生,中国第一台机载军用计算机样机和第一台机载火控机的研制者康继昌先生,等等。这些老一辈**人以品德之高、学问之深,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后辈奉为楷模的大写之人。今天,我愿意成为各位新同学的第一任“向导”,带着你们领悟大学之大,体会大写之人。
我想,做大写的人,首先希望同学们心怀天下、追梦不息。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有一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要心怀天下,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为天下民众的福祉而努力。大家还记得前几天(8月21日晚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我们**工业大学“水下航行器团队”的最新成果,他们研发的“50公斤级自主水下航行器”可以自主下潜到100米以下的水域,连续航行14个小时,军民两用的前景非常广阔。它的研制成功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微小型水下航行器方面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也使得我国在同类产品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年近80岁的徐德民院士就是这个“水下航行器团队”的第一代追梦人。在他的心中,我国拥有主权与管辖权的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蓝色国土”,就是他奋斗终身的疆场。从青年时期开始,他就带领团队开创了我国自主式水下航行器领域的多个“第一”,1998年以后,年过六旬的徐德民老师又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虽然经历科研经费不足要自己贷款、实验现场排险危及生命等多种艰难险阻,却始终把“为国家海防事业坚守一线”作为奋斗目标,从未懈怠。拼搏奋斗半个多世纪,徐德民院士带领团队完成了我国自主式水下航行器从无到有、再到国际先进的飞跃。他的学生,被称为“五虎上将”的宋保维、严卫生、李俊、胡欲立、潘光等五位教授是这支团队的第二代追梦人。在徐院士的带领下,他们从懵懂青涩的学生迅速成长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国内外知名学者,科研的志向从未更改,仍是把“为国家海防事业坚守一线”作为一生的奋斗目标。
今天,在“水下航行器团队”当中,作为第三代追梦人的80后青年教师正在成为主力,90后的学生们正在成长。我想未来,在座的你们当中,一定会有人接过“海洋报国”的接力棒,成为这支团队的中坚力量!
刚才,ARJ21-700首任总设计吴兴世校友向我们讲述了**和中国大飞机事业之间的渊源。明天,ARJ21-700飞机总师团队还将向大家详细讲述,这款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支线飞机,如何由梦想变为现实的历程。这个新支线飞机的核心成员当中,有一半以上是**校友。同学们,你们要向这些**追梦人一样,不断地追问自己的本心:什么是自己最想要的、什么是自己最喜欢的、什么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只有坚持初心,不断前进,听从内心的召唤,才有可能实现最初的梦想。
做大写的人,更希望同学们修身养德、怀质抱真。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最高目标是“三不朽”,也就是立德、立功和立言,其中立德指做人,被放在了首位。我给大家讲一个事情,今年四月,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永远离开了我们**校园,他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中国航天科技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陈士橹院士。在我看来,他少年立志、坚持梦想值得我们学习,他潜心科研、无私育人值得我们学习,他胸襟坦荡、高山景行的为人之范,更值得我们学习。陈先生虽然生活非常简朴,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捐资支持家乡发展建设,还在今年的3月15日,也就是在他去世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叮嘱儿女将多年的积蓄馈赠学校,反哺自己奉献一生的教学和科研事业。我想,陈先生的脊梁是笔直的,他坚守梦想,不为任何艰难险阻而改变;坚持真理,不为权威所屈服。他的人格是闪亮的,不图名,无私地支持后辈和弟子脱颖而出;不图利,千金散尽只为学校事业发展。我想仅此两笔,陈先生的一生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同学们,优秀的品德是梦想升华的`力量源泉,是生命圆满的标志,在追求梦想的征程中,以德养性、以德修身,你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充满希望的未来!
做大写的人,还希望同学们勤于学习、敏于创新。创新对于个人知识获取和能力提升,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推陈出新是我的无上诀窍”。把这个“诀窍”应用在大家的生活和学习中同样有效。对同学们来讲,推陈出新就意味着不守旧,意味着在黄金年龄阶段要充满好奇心,勇于尝试,意味着大家不要迷信书本,不要迷信权威,意味着珍惜一切的机会提升能力,获取知识,吸取丰富的营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今年6月25日,**的朋友圈都被这样一条消息刷爆了:我校师生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12U立方星——“翱翔之星”,搭载“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我自己作为目击者,见证了**第一颗微小卫星完美升空的全过程。这个被称为“翱翔之星”的微小卫星,在世界上首次开展了在轨自然偏振光导航技术验证,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它的研制者是我们学校航天学院的周军教授带领下的12名年轻老师和20多名更加年轻的学生。大家可能还不知道12U立方星的概念,我给大家“科普”一下:立方星以字母“U”划分,1U就是体积10个立方厘米、重约1公斤的标准单位。目前,国际主流的微小卫星一般是2U、3U为主,但由于体积小,可开展的科研与应用非常有限。因此,从一开始,**的团队就瞄准了这个领域的最前沿,把具有更多科研功能和应用前景的12U立方星作为奋斗目标。现在,这支年轻的科研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形成了系列化的立方星及其组件产品,还制定了立方星总体设计、系统集成和总装测试的研制规范。可以说,小小的立方星,不仅体现了**人面向学术前沿、为人类科学发展而拼搏创新的特征,也告诉我们:知识是梦想实现的根基,创新是梦想成真的阶梯,坚持勤于学习、敏于创新,你们就一定能插上梦想的翅膀,自由翱翔!
亲爱的同学们,从今天以后,美丽的**校园将是你们新的家园,你们的到来为**带来了新的气象,也为**注入了新的活力。我希望,大家珍惜在**美好而短暂的大学生活,认真体悟“大学之道”,在最美的青春年华里面培养真性情、做真学问,为今后成为“大写之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