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练习题:一片枣林的召唤
一到枣林边,你不由得怦然心动,脉管鼓胀。可这不是大地上最平常的景象吗?在鲁北平原,甚或在华北平原,这个季节哪里不是撩人心旌的草木茂长?你慢慢向林子里走,开始惊讶了:这片枣林里有很多几百年树龄的老树,三四百岁的顶多算是壮年汉子,五六十岁的不过是小儿童。而不论老的少的,枝干都疙疙瘩瘩,树结挨着树瘤,主干部分更是黑鳞斑驳,伤痕累累,那是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的印记——金丝小枣树每年都得开枷,树干上割一遭韭菜叶子宽、深到木质部的口子,以阻止花期养分倒流,多坐果。农谚云“芒种到,枷枣树”,这时候枣花开了,米粒一样的小黄花一簇簇一丛丛在阳光下闪耀,浓浓的清香飘洒在平原上。农人都舍了麦田,提着篮子,拿着刀或镰,来到枣林。
裹着枣花香气的暖风一缕缕一缕缕吹拂着,脸庞痒痒的、酥酥的,这是平原上最轻松最惬意的时节。谁会想到枣树们在忍受“割腹”之痛?但一个甜蜜的约定就这样揣在了心里,结结实实、粗手大脚的枣树们,和平原上质朴的庄稼人一样憨厚,从这一刻起,它们带着伤痛,没白没黑、顶风冒雨向这里赶。
秋天,枣儿熟了,又大又密的枣儿缀满枝头,沉沉的,风晃不动,叫你担心它承受不住,说不准哪会儿就折断。整棵树被压矮,单看树姿都有点丑了。但是你再看,那纷披的枝条仿佛一挂挂金瀑,流光溢彩,壮丽无比。而哪一棵枣树不是凝紫垂丹,哪一片哪一坡不飞虹落霞?平原的天空映得红彤彤。三天两头来枣园转悠、左瞅右瞧等消息的枣把式,眼睛眯着,皱纹里漾着得意,摘下一颗放进嘴里,“嘎嘣”,脆脆的,甜甜的。他们一分钟也不能耽搁,急巴巴找出长杆,但那和粗壮的手臂接在一起的长杆却不肯用力,只在树头上轻轻地抹。这亲密的接触让枣儿们大为感动,它们满怀欣喜从空中倾泻而下,哈哈地大笑,痛快地叫喊,欢畅地蹦跳。树下的炕席、床单、包袱皮上堆成玛瑙山丘,而成群结伙的顽皮“小子”则专钻草丛,在沟底栖息,可苦了捡枣儿的老婆婆。
我从没见过这阵势,只恨眼睛、耳朵不够用,这里红雨阵阵,那边雷声隆隆。团团热浪猛烈地冲撞着我的胸口……
又一次看枣林是在冬天,这很重要,如果没见过冬天的枣树,你还不能真正认识它们。那是前年冬末的一天,文友约我到庆云海岛金山寺玩,看罢金碧辉煌的万佛殿,意犹未尽,我们同时想到了这片枣林。它就在城外不远处,但前几天降过一场大雪,车子沿着两条铁轨似的冰辙缓慢行驶,大约半小时后才到达。我缩了缩身子下了车,眼前几乎什么都没有,庄稼收了,野芦苇、黄蓿菜棵都被埋在雪被下面,寒冷、凄凉、恐怖主宰了这个世界。枣树们站在雪地上,就那么孤寂地站着,叶子凋零殆尽,当初光鲜的果实此刻正煨在别人的火炉里,自己只剩下裸露着的黑色枝桠。但是它们并没有让我们这帮前来赏景的人失望,那黑色的枝桠纵横交错,如蛟龙遨游者,如乱箭穿云者,如鹿角牛犄者,坚硬,倔强,刚直,遒劲,傲然。在这儿,我头一回发现“黑”是那么美,那么有力量,它竟突破鋪天盖地的“白”的围困,跳起熊熊烈火般的舞蹈。等静下来,这“黑”与“白”又组成一幅简洁的版画(有的树干枝杈上面还覆着白雪,使那黑愈加凝重而鲜艳),格调清新,意境深远,是一件大作品。老北风卷着雪粒呼啸而来,根根枝条铮铮作响,这是古老平原上悲壮的琴声。
“唐枣树喊我们去了,快走啊!”我招呼这次同来的文友——来枣林是不能不瞻仰唐枣树的,这棵老枣树实际植于东晋,1680多岁,树身像一块布满青苔的假山石,像一堆锈蚀的铁。一根铁条箍在腰间,里面已经糟空。根部大半圈儿枯朽了,往上是条条很深很深的裂缝和一个个巨大的树洞,树皮差不多被磨光,木理扭曲、搓拧成粗粗的草绳状。但是,尽管有三五根树枝被劈断,整体看树冠却依然茂盛。啊,平原上耸立着这样一棵巍峨的大树,有这棵大树,这块土地就不一般了,就有了魂。你看,这棵老枣树高擎着一杆绿色的旗帜,身后集结着百万大军,从遥远的地方走来,正气势雄壮地向前方进发。
庆云人把这棵老枣树尊为神,写进县志,为它立碑,给它装了铁围栏。一位叫周德宝的七旬老人,雷打不动,早出晚归,义务看护它。我们每次来,老人都像见到亲人一样,笑哈哈地迎上前,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历史上瓦岗英雄罗成曾在树下拴马歇脚,以枣充饥;唐太宗赐给它“唐枣”的名字;明燕王扫北,它借漫天大雾庇护逃难的百姓;抗日战争时期,倭寇的铁蹄踏入枣林,他们找不到神出鬼没打游击的八路军,气急败坏地向老枣树挥起屠刀,当地村民舍身相护(和所有的千年树神一样,它也有一串传说故事)……他讲得绘声绘色,唾沫乱飞——这是一位出色的讲解员——他还讲他亲眼见到的一幕:世纪初一年夏天,一场狂风暴雨摇撼着庆云平原,唐枣树訇然倒地,这可把人们吓坏了,它哪里还经得住这般折腾?扶起它的时候大家心情异常沉重,都不抱什么希望了,可是它却又慢慢活了过来!——老汉一边比划一边说,干枯的眼里闪着泪花。
我围绕唐枣树转了一遭又一遭,不愿离去。唐枣树始终沉默不语,神态安详。这是一位饱经沧桑、阅尽人间的圣哲,我能感觉到它目光深邃,里面包含了很多智慧,我想从中读出一点什么,即使读不出,在它的绿荫下站一站,那种踏实、安恬、幸福的体验也叫人难以忘怀。
1、文章首先叙述___________的情景,接着描写___________的画面,而后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最后记述瞻仰唐枣树的见闻与感受。
2、文章第三段和第六段对枣林的描写生动形象,语言富有表现力。任选这两段中的一处语句,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七-九段,主要记述作者一行人瞻仰枣树的所见所闻与所感。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谈谈这三段文字对表现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
不久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宣布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的第一批项目入选结果,共有来自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成功入选。打开大门、敞开怀抱,让世界搭乘中国科技发展的便车,共同分享逐梦太空的机会,折射出一个泱泱大国的“人类情怀”。
从“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世界认识,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公义观念,再到“达则兼济天下”的宏大抱负,中国的人类情怀,根植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发轫于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追求,是一种真正的大格局、大自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1985年,邓小平同志讲道:“到下世纪中叶……*中国的分量和作用就不同了,我们就可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近年来,*主席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以中国理念和务实行动生动阐释“建设什么样的世界”。
人类情怀,基础在人民情感。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对世界人民的一种朴素情感上。当埃博拉疫情肆虐西非,坚守到底的中国医疗队,彰显出中国人民同非洲人民站在一起、患难与共的决心;当亚丁湾海域海盗出没,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挺身而出,10年护航让“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当也门紧张局势持续升级,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在执行撤离中国公民行动中,还协助罗马尼亚、印度、埃及等国的侨民平安撤离……一次次挺身而出,见证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大爱。“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近代以来饱经风雨沧桑的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满怀渴望,同时也尊重并支持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
人类情怀,根本在勇毅担当。中国兼济天下的人类情怀,体现在对世界和平发展的责任担当上。世界银行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倡议可加快数十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减贫,倡议全面实施可使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既各美其美又美美与共,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中国不搞成果独享,求的是“百花齐放春满园”,乐意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人类情怀,说到底是以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己任,积极为人类社会进步增添正能量,为世界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作贡献。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中国的人类情怀,可以从*主席治国理政和关于全球治理的一言一行中读懂,可以从每一次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和“中国主张”中读懂,可以从中国人民对于世界的看法、想法和态度中读懂。中国的人类情怀,宽比海洋,高过天空,无论征程是晴是雨,中国都将始终与时代潮流同向同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好面两则材料,哪一则可以放到第四段的横线处?请将材料的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甲:当亚丁湾海域海盗出没,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挺身而出,10年护航让“最危险海域”生新成为“黄金航道”。
乙:在西非人口大国尼日利亚,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设立了尼日利亚分院。该院不仅承担铁路勘察设计任务,还为当地先后培训了100多名技术工人。
答:________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小千世界
小千世界
林清玄
①安迪台风来访时,我正在朋友的书斋闲谈,狂乱喧嚣的风雨声不时透窗而来,一盏细小的灯花烛火在风中微明微灭,但是屋外的风雨愈大,我愈感觉得朋友书房的幽静,并且微透出书的香气。
②我常想,在茫茫的大千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应该保有一个自己的小千世界,这小千世界是可以思考、神游、欢娱、忧伤,甚至忏悔的地方,应该完全不受到干扰,如此,做为独立的人才有意义。(A)因为有了小千世界,当大千世界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际,我们可以用清明的心灵来观照;当举世狂欢、众乐成城之时,我们能够超然的自省;当在外界受到挫折时,回到这个心灵的城堡,我们可以在里面得到安慰;心灵的伤口复原,然后做一次比以前更好的出发。
③这个“小千世界”最好的地方无疑是书房,因为大部分人的书房里都收藏了无数伟大的心灵,随时能来和我们会面,我们分享了那些光耀的创造,而我们的秘密还得以独享。我认为每个人居住过的地方都能表现他的性格,尤其是书房,因为书房是一个人最亲密的地点,也是一个人灵魂的写照。
④我每天大概总有数小时的时间在书房里,有时读书写作,大部分的时间是什么也不做,一个人静静的让想像力飞奔,有时想想一首背诵过的诗,有时回到童年家前的小河流,有时品味着一位朋友自远地带来给我的一瓶好酒,有时透过纱窗望着遥远的点点星光想自己的前生,几乎到了无所不想的地步,那种感应仿佛在梦中一样。
⑤有一次,我坐在书桌前,看到书房的字纸篓已经满了出来,有许多是我写坏了的稿纸,有的是我已经使用过的笔记,全被揉皱丢在字纸篓里,而到后来我已经完全忘记了内容,我要去倒字纸篓的时候灵机一动,把那些我已经舍弃的纸一张张拿起来,铺平放在桌上,然后我便看见了自己一段生活的重现,有的甚至还记载着我心里最深处的一些秘密,让自己看了都要脸红的一些想法。
⑥后来我体会到“敬惜字纸”的好处,丢掉了字纸篓,也改正了从前乱丢字纸的习惯。书房的字纸篓都藏有这么大的玄机,缘着书架而上的世界,可见有多么的海阔天空了。
⑦安迪台风来访那一夜,我在朋友家聊天到深夜才回到家里,没想到我的书房里竟进了水,那些还夹着残破树叶的污水足足有半尺高,我书架最下层的书在一夜之间全部泡汤,一看到抢救不及,心里紧紧的冒上来一阵纠结的刺痛,马上想到一位长辈:远在加州的许芥昱教授,他的居处淹水,妻儿全跑出了屋外,他为了抢救地下室的书籍资料,迟迟不出,直到儿子在大门口一再催促,他才从屋里走来,就在这时,他连人带房子及刚抢救的书籍资料一起被冲下山去,尸体发现在数十哩英里的郊野。
⑧许齐昱生前好友甚多,我在美国旅游的时候,听到郑愁予、邓清茂、白先勇、于崇信、金恒炜都谈过他死的情形,大家言下都不免有些怅然。一位名震国际的汉学家,诗书满腹,却为了抢救地下室的书籍资料而客死异域,也确要叫人长叹;但是我后来一想,假如许芥公逃出了屋外,眼见自己的数十年心血、自己最钟爱的书房被洪水冲走,那么他的心情又是何等的哀伤呢?这样想时也就稍微能够释然。
⑨我看到书房遭水淹的心情是十分哀伤的,因为在书架的最底层,是我少年时期阅读的一批书,它虽然随着岁月褪色了,大究分我也阅读得熟烂了,然而它们曾经伴随我度过年少的时光,有许多书一直到今天还深深的影响着我;不管我搬家到哪里,总是带着这批我少年时代的书,不忍丢弃,闲时翻阅也颇能使我追想到过去那一段意气风发的日于,对现在的我仍存在着激励自省的作用。
⑩这些被水淹的书中,最早的一本是一九五八年大众书局出版吕津惠翻译的《少年维特的烦恼》,是我的大姊花五元买的,一个个看下来,如今传在我的手中,我是在初中一年级读这本书的。
?随手拾起一些湿淋淋的书,有史怀哲的《非洲手记》、英格玛?柏格曼的《野草毒》、安德烈?纪德的《刚果记行》、阿德勒的《自卑与生活》、叔本华的《爱与生的苦恼》、田纳西?威廉的《青春之鸟》、赫胥黎的《瞬息的烛火》、沙林杰的《麦田守望者》、梅立克和普希金的小说,以及艾斯本的遗稿,总共竟有五百余册的损失。
?对一个爱书的人,书的受损就像农人的田地被水淹没一样,那种心情不仅是物质的损失,而是岁月与心情的伤痕。我蹲在书房里看劫后的书,突然想起年少时展读这些书册的情景,书原来也是有情的,我们可以随时在书店里购回同样内容的新书,但书的心情是永远也买不回来了。
?(B)“小千世界”是每个人“小小的大千”,种种的纪录好像在心里烙下了血的刺青,是风雨也不能磨灭的。但是在风雨里把钟爱的书籍抛弃,我竟也有了黛玉葬花的心情,一朵花和一本书一样,它们有自己的心,只是做为俗人的我们,有时候不能体会罢了。
(1)文章以“书房”为线索叙事抒情,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内容,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
①想到书房是最好的“小千世界”。
②忆长辈为教书丧失。
③抒写对“小千世界”的感悟。
(2)作者在第⑦⑧段中插叙许芥显教授为教书而牺牲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3)请从画线A、B两句话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小千世界”最好是书房。
答案:
【解答】(1)①台风天与友人书斋闲谈 ②深夜回家发现书房进水 ③为书房的损失而哀伤
(2)要点:①突出了书房是灵魂的写照 ②衬托了“我”的哀伤(答到要点即可满分)
(3)A 句示例:此句运用了排比手法,增强语势,写出了“小千世界”在不同情况下给人心灵的积极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小千世界”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B 句示例: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小千世界”的记录比作“血的刺青”,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小千世界”对作者过往的“岁月与心情”的记录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说明了“小千世界”深深触及了作者的灵魂。(或从用词角度赏析,言之成理均可)
(4 )要点:①分享伟大心灵的创造 ②可以驰骋想象,品味美好 ③独享秘密 ④藏着最珍贵温暖的记忆 ⑤复原伤口,整装再发(答到四点即给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