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竞赛考点解析

马振华

初中数学竞赛考点解析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平行四边形定理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矩形定理

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菱形定理

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定理

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中心对称定理

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1.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2.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1.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初中数学考点解析

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

相似三角形定理

相似三角形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相似直角三角形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三角函数定理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圆的定理

定理:过不共线的三个点,可以作且只可以作一个圆

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评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2:弦的垂直平分弦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评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定理:

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弧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2.经过圆的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这个圆的切线

3.圆的切线垂直经过切点的半径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5.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6.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7.如果四边形两组对边的和相等,那么它必有内切圆

8.两圆的两条外公切线的长相等;两圆的两条内公切线的长也相等

比例性质定理

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

那么(a+c+…+m)/(b+d+…+n)=a/b

初中数学考点

1.1正数与负数

①正数:大于0的数叫正数。(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②负数: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与正数具有相反意义。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的中性数。

注意: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1.2有理数

1.有理数:

(1)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2)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3)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2.数轴:

(1)定义: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2)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原点: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4)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4.绝对值:

(1)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a.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b.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c.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②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①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②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1.5有理数的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3.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注意a的范围为1≤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