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角色和施教方法

黄飞

  家庭教育是人的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基础教育又是终生教育。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将家庭教育列在对儿童教育的六大因素之首;我国古代的“孟母三迁教幼子”已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可以看出家庭在塑造儿童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如何成功地进行家庭教育,是全体家长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教育体系中的难点。下面就教育中家长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要明确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

  由于家庭教育是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展开,它除了具有早期性、权威性、及时性、连续性等特点,还具有伴随性、情感性、利益性。一个孩子从出生到长大几乎有三分之二的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一种伴随性的、没有时间限制的教育,这种教育更多的是在直系血亲之间开展的,具有情绪性和情感的参与。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教育还具有利益性,父母不自觉地将对子女的教育和家庭的未来或多或少地联系在一起。所谓“望子成龙”便道出了其中的奥妙。家庭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也不可避免地被渗透进社会的要求、社会的因素和价值取向。如英国大作家狄更斯,作为出生在一个小城镇的他,其母亲的教育目标是把他培养成一位白领人士,以光耀门楣,其家庭成员也有依靠他出人头地的经济上的动机。这是一个典型的家庭教育的利益性或叫功利性的例子。虽然我们当前的社会现状和狄更斯时期的英国大相径庭,但仅从家庭教育的功利性这一点讲,还是有共同之处的。我们常听人讲:“自己这辈子不行了,就指望下辈子了”等等,说的不过是这种思想一种不经意的表露。

  我们分析一下这种利益性:一方面,它是社会生活在家庭教育上的必然反映,是无可厚非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明确地指出,如果家庭教育的目标和社会教育的目标发生了错位,就会给家庭教育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无法挽回的损失。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现在不少孩子在性格上具有两面性和性格扭曲。不久前,东北某县发生了一起小学生伤害案。两个小学生事先口角几句,其中一名学生用刀刺死了另一名学生。而奇怪的是,当记者采访两名学生的家长时,家长竟异口同声地说自己的孩子平时非常老实、听话。有心理学家分析,这是因为他们平时越老实,心理越压抑,所以一旦爆发起来就越强烈。我们反思一下,孩子“强烈”爆发的心理积淀是什么?是什么使孩子做出这种极端、残酷的行为?平时不少家长常常在孩子耳畔叮咛的“不吃亏”、“怕他啥”等等起到了致命的作用。在目前社会转型激烈的竞争中,家长在生存竞争中积累的负面的心理负担在孩子身上体现出来了,社会的教育目标和家庭的教育目标相碰撞了,所以出现了问题。所以,作为家长,首先要搞清楚家庭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如果目标不明确或干脆将自己的社会角色,潜意识的生活意愿不假思索地施加于孩子身上,就会产生一些家长都始料未及的后果。

  二、要弄清角色、理顺关系、端正态度

  教育孩子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在这个演变过程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也必须不断地进行调整。第一要弄清角色。我们不赞成盲目地宣称“父母是孩子的朋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朋友之间是平等的、互惠的,是站在一个平面上的,但父母与子女之间实质上不具备这样的前提。英国最近有篇文章,认为一位严厉的父亲更能使孩子适合未来的社会生活。社会是个等级结构体,客观存在着秩序和维护秩序的力量,如果谁擅自破坏它就必然付出相应的代价。在社会中很自然地存在着上级与下级、长与幼、尊与卑,这种秩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正确性,否则就不必奢谈什么社会的稳定。而家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尊者,在家庭中的代表,孩子需要正视这种存在,并学会与这种存在相适应和协调,这有助于他们未来的社会生活。所以家长有必要明确自己的家长角色,家长有创造家庭秩序、建立儿童心理适应能力的义务,而这种角色的明确更多地是从严格的教育中体现出来。所以我们认为家长应得到孩子应有的尊重。当然,随着社会民主、开放的要求,同样要求家长做一个通情达理、善于沟通、善于自我批评和调适的人。作为家长,过分的严厉和过分的宽容都是不足取的。

  三、要明确规则、善于引领、方法为主

  具体到操作过程中,怎么进行家庭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明确哪些是家庭教育的内容,它应包括哪些部分。有的家庭,父母事无巨细、过分照顾,过多地干涉了孩子生长的空间和自身人格的建立;有的家庭又过度放任,任由孩子兴之所致,两种极端态度都不足取。应明确家庭指导施教的范围、干预的程度,当然这些也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断调整。

  孔子认为教育要“愤启悱发”,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时候适机施教。家庭教育也应采纳。家长不应见到孩子遇到问题或预计到会出问题就频出“援手”,这样会挫伤孩子自主能力和自信心的建立。有的家长还经常说“你应该这样”,而不喜欢问孩子“你怎么看?”、“你准备怎样做?”,我们应该在他们遇到问题解决不了时再进行指导,这样更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教育要以方法引导为主,要让孩子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具体的学习方法是方法,而意志品质、道德情操等等的训练和养成更是一种方法的教育。有学者研究指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诚为重要,情商更是关键。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培养他的意志,良好的意志品质对成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除了正面教育外还要适当给孩子提供一些艰苦环境的体验,采取适度的责与罚,使他们具备一定的抗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当孩子遇到利益冲突时,帮他们学会明辨是非,所有这些都是更重要的方法培养。

  四、要以良好的言传身教,教育和感染孩子

  家庭中,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指的就是言传身教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最主要的方法与途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心理学家说,孩子的优点是父母的,孩子的缺点也是父母的,道理即在于此。现在许多家长对社会上存在的一些矛盾、不合理的现象的评论,都可能动摇孩子的政治信仰,产生模糊认识,产生与学校正面教育的对立;有的父母背后说张家长、道李家短,有的父母文化品味低下等等。所有这些都会使孩子产生错误的道德认识与评价,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父母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来统一自己的道德情感与意志、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言行,起典范作用,创造一种健康、和谐、高尚、高雅、向上的家庭氛围,以给孩子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通过正确的言传身教,把社会的道德准则,自己良好的品德和人格传给孩子,使孩子终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