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必须掌握的9个心理效应

马振华

  非零和效应双赢获利大于单赢

  非零和效应来源于“零和效应”,是指实力相当的双方在谈判时做出大体相等的让步,各取所需,亦即每一方所得与所失的代数和大致为零,谈判便可成功。因此,“非零和效应”已经替代了过时的“零和效应”。如今,不少人常将“非零和效应”称之为“双赢效应”。

  双赢效应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首先一点就是亲子双方应该是合作关系,并非一方占据绝对强势地位、获得完全的掌控权才是最好的关系,双方合作,互有妥协、各自让步,实现家长满意、孩子高兴的状态是最有利于家庭和谐发展的。这种观念也可以教育孩子应用在人际关系方面。

  手表效应教育理念应统一一致

  森林里生活着一群猴子,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们外出觅食,太阳落山的时候回去休息,日子过得平淡而幸福。

  一名游客穿越森林,把手表落在了树下的岩石上,被猴子猛可拾到了。聪明的猛可很快就搞清了手表的用途,于是,猛可成了整个猴群的明星,每只猴子都向猛可请教确切的时间,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由猛可来规划。猛可逐渐建立起威望,当上了猴王。

  做了猴王的猛可认为是手表给自己带来了好运,于是它每天在森林里寻找,希望能够拾到更多的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猛可又拥有了第二块、第三块表。

  但出乎猛可的意料,得到了三块手表的猛可有了新的麻烦,因为每块手表的时间显示的都不相同,猛可不能确定哪块手表上显示的时间是正确的。群猴也发现,每当有猴子来问时间时,猛可总是支支吾吾回答不上来。猛可的威望大降,整个猴群的作息时间也变得一塌糊涂。

  只有一块手表,可以知道时间;拥有两块或两块以上的手表并不能告诉一个人更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手表效应对家庭教育最大的启示:多个教育者的教育要求要保持一致。多个家庭养育者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教育理念应趋于一致。尤其是在孩子的行为习惯、态度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养上,保持一致才能合力发展。

  布里丹毛驴效应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哲学家布里丹养了一头小毛驴,他每天要向附近的农民买一堆草料来喂。

  这天,送草的农民出于对哲学家的敬仰,额外多送了一堆草料放在旁边。这下子,毛驴站在两堆数量、质量和与它的距离完全相等的干草之间,可为难坏了。它虽然享有充分的选择自由,但由于两堆干草价值相等,客观上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它左看看,右瞅瞅,始终无法分清究竟选择哪一堆好。

  于是,这头可怜的毛驴就这样站在原地,一会儿考虑数量,一会儿考虑质量,一会儿分析颜色,一会儿分析新鲜度,犹犹豫豫,来来回回,在无所适从中活活地饿死了。人们把这种决策过程中犹豫不定、迟疑不决的现象称之为“布里丹毛驴效应”。

  家庭教育中,我们往往也面临着种种抉择,买不买学区房、孩子上不上辅导班、自己带孩子还是请老人管教等等,看似小事但任何抉择对孩子都至关重要。我们都希望做出最佳的抉择,常常在抉择之前反复权衡利弊,再三仔细斟酌,甚至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机会稍纵即逝,并没有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们去反复思考,反而要求我们当机立断,迅速决策。如果我们犹豫不决,就会两手空空,一无所获。

  刺猬法则亲密有间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可怎么也睡不舒服,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紧挨在一块,反而无法睡得安宁。几经折腾,两只刺猬拉开距离,保持着既亲近又不会互相扎到的距离,尽管外面寒风呼啸,可它们却睡得非常香甜。

  “刺猬”法则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在家庭中,心理距离对亲子关系的培养尤其重要,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与支持也要建立在适当距离的基础上,如果关系过近,个体完全失去了自我呼吸的空间,往往会引起反抗,破坏关系。所以亲子双方要慢慢磨合出令双方都满意的、亲密有间的距离。

  南风效应教育应该带有人情味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家庭教育中,你还在用恐吓、棍棒之类的北风式教育方式吗?

  事实证明,这种方式不但起不到教育目的,反而会助长逆反心理,甚至孩子也可能习得暴力的处事方式。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用温暖而坚定的态度,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蝴蝶效应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需慎重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物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家庭教育无小事,很多人的心理行为问题都受儿童时期家庭的影响,因此作为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举止,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情的处理、言传身教间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霍桑效应善用“关注”的力量

  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

  关注的力量非常强大,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尽情表达,说出困惑、表达不满、寻求支持都可以。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表达共情,适当帮助解决问题。

  标签效应负面标签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这种现象是由于贴上标签后面引起的,故称为“标签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贝科尔认为:“人们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成为标签所标定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心理学家在招募的一批行为不良、纪律散漫、不听指挥的新士兵中做了如下实验:让他们每人每月向家人写一封说自己在前线如何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奋勇杀敌、立功受奖等内容的信。结果,半年后这些士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真的像信上所说的那样去努力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标签效应。

  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给孩子贴积极标签,把积极暗示融入到学习生活中,促进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同时,更应警惕别让负面标签伤害了孩子,长期使用“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你就是懒”这种语言,会刺伤孩子的自尊心,造成破罐子破摔的后果。

  边际效应唠叨也得换点花样

  有时也称为边际贡献,是指其他投入固定不变时,连续地增加某一种投入,所新增的产出或收益反而会逐渐减少。也就是说,当增加的投入超过某一水平之后,新增的每一个单位投入换来的产出量会下降。来源于社会知觉中的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通俗的解释,我们向往某事物时,情绪投入越多,第一次接触到此事物时情感体验也越为强烈,但是,第二次接触时,会淡一些,第三次,会更淡……以此发展,我们接触该事物的次数越多,我们的情感体验也越为淡漠,一步步趋向乏味。

  家庭教育中,我们不断投入时间精力,教育效果越来好,但是当我们的教育管理投入到一定量时,教育的效果递减,若继续强化,效果可能呈现负增长。最典型的例子是,孩子最不喜欢的唠叨,唠叨是一种重复,适当的重复有利于习惯养成,但要注意在唠叨中添加一点变化,否则容易出现边际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