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黑子是什么东西

张东东

  太阳黑子来源

  当我们用望远镜观察太阳时,总会发现太阳表面有一些黑色的斑点,天文学的术语称它们为太阳黑子。太阳自转时会带动这些黑子一起运动,正是这些黑子让我们得出太阳的自转周期,如圆面中央的黑子6天后会移动到西部边缘去,接着消失不见;大约半个月后,这个黑子会出现在东部边缘上。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是太阳活动中最基本、最明显的。一般认为,太阳黑子实际上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温度大约为3000-4500℃。因为其温度比太阳的光球层表面温度要低1000℃到2000℃(光球层表面温度约为6000℃),所以看上去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黑子有大有小,而且有着很大区别,小的需要使用最好的望远镜才能看见,而大的通过涂黑的玻璃加肉眼就能看见。它们总是成群出现,所以肉眼可以很容易地看见黑子集团,但却难以看见单粒黑子。单个黑子的直径可能达到8万千米,黑子群则能够占据太阳表面圆盘的1/6。

  太阳耀斑

  太阳耀斑是一种最剧烈的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一般认为发生在色球层中,所以也叫“色球爆发”。其主要观测特征是,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其寿命仅在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之间,亮度上升迅速,下降较慢。特别是在耀斑出现频繁且强度变强的时候。2014年10月22日,太阳表面释放一个超级太阳耀斑,被命名为“AR12192”,其面积比地球大14倍,接近于木星。它的等级达到X1.6级,是迄今太阳动力学天文台观测到最明亮的太阳耀斑。

  黑子群会慢慢地发展,一般与太阳赤道的圈子平行。从太阳的自转方向上看,领头的黑子一般是黑子群中体积最大、寿命最长的成员,往往其他黑子都消失了,它还依然存在。黑子群中最后形成的往往比较大,运动后黑子群经常只剩下几个单独的成员。黑子中央的黑暗部分称为“本影”,边缘比较亮的部分称为“半影”。在分散时,黑子会分裂成一些不规则的碎片。

  太阳活动时很危险的,也因为太阳太大,太阳活动正面对着地球的可能性小,但也会影响到地球。不得不说,地球很危险,能存在这么多年真的是奇迹。

  太阳黑子介绍

  太阳的光球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暗的区域,它是磁场聚集的地方,这就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太阳表面可以看到的最突出的现象。一个中等大小的黑子大概和地球的大小差不多。太阳黑子存在于太阳光球表面,是磁场的聚集之处。其数量和位置每隔一段时间会发生周期性变化。

  黑子的形成和消失要经历几天到几个星期不等。当强磁场浮现到太阳表面,该区域的'背景温度缓慢地从6000摄氏度降至4000摄氏度,这时该区域以暗点形式出现在太阳表面。在黑子中心最黑的部分被称作本影,本影是磁场最强的区域。本影周围不太黑、呈条纹状的区域被称为半影。黑子随太阳表面一起旋转,大约经过27天完成一次自转。

  长期的观测发现,黑子多的时候,其他太阳活动现象也会比较频繁。黑子附近的光球中总会出现光斑,黑子上空的色球中总会出现谱斑,其附近经常有日珥(暗条)。同时,绝大多数的太阳爆发活动现象也发生在黑子上空的大气中。因此,从太阳大气低层至高层,以黑子形成一个活动中心——太阳活动区。黑子既是活动区的核心,也是活动区最明显的标志。

  黑子成因

  仔细观察黑子可以发现,一个发展成熟的黑子是由中心颜色暗黑的部分和其周围暗黑的部分组成。前者是黑子的本影,后者为黑子的半影。黑子是太阳光球上的低温区,本影区的绝对温度在4000℃左右,半影则为5400℃。所以,黑子其实并不黑,只是因为它的温度比光球低,才在明亮的光球背景衬托下显得黑。

  太阳表面磁场结构

  导致黑子温度低的直接原因则是因为它自身具有强磁场,磁场强度约在1000高斯~4000高斯之间,比地球上的磁场强度高上一万倍。强磁场能够抑制太阳内部能量通过对流的方式向外传递。所以,当强磁场浮现到太阳表面时,该区域的背景温度缓慢地从5700℃降到4000℃左右,使该区域以暗点形式出现,即黑子产生。

  黑子倾向于成群出现。一个发展成熟的典型黑子群由两部分组成,由于太阳自转,西边的部分总是在前面,称为前导部分;与其对应,东边的就称为后随部分。前导和后随黑子的磁场极性相反,一个表现得如北磁极(N),另一个则表现得如南磁极(S),这样的黑子群也因此称为双极黑子群。黑子群中也存在只有一种极性的单极群和极性分布复杂的多极群。一般来说,黑子群越大,磁场极性越复杂,磁场强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