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领奖台上,我终于戴上了奖牌,拿起了奖状,这时的我已经热泪盈眶,激动得面红耳赤。
原来我正是在科普知识竞赛的领奖台上进行颁奖仪式,这一切的一切的从两年前开始说。
那时的我正值九岁,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比赛,由于我是第一次参加所以就很努力的复习,参加比赛时也就认真审题,最后可惜只差一分就可以冲进决赛而惜败回归,可是正当我觉得失落的时候,全班同学却对我刮目相看,因为我参加的是高年级组,有许许多多的四五六年级,而我只是三年级小屁孩一个。一次我在班里的人气一下子多了起来。过了一年后我又重出江湖,在进行比赛。而这次我想:哼,那次我没有复习好都那么高分!而这次我也长大了,知识也多了,这次不用复习也行。所以我也是慌忙应战,搞得我十分紧张,会做的题也忘了,不会做的只能蒙了,而这一次我只拿了10分得了第一,倒数第一,听到这个消息传到学校后:所有老师都不理我了而我的朋友也渐渐疏远了,连对我最好的麦老师,也不理睬我了,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空虚。
时间过得真快,一年又过去了,我本以为老师不会让我去比赛,而这一次老师坚定地说:“徐锐同学要参加比赛,因为我相信他可以!”这短短的一句话给我了莫大的鼓励因为有了这一句话我才有了动力。在这个晚上我把每个市的科普知识竞赛的题目都打印了出来用来复习。这次我轻轻松松的就闯进了复赛,这复赛可是我许多次败北的地方,这次我以56分的好成绩闯进了决赛,越往后面做我越紧张,我想到了前面都淘汰的时候,可我还不是打败复赛了嘛,而且还有卢老师和麦老师给我的支持,想到这些我就不害怕了,一下子精神了起来使得信心百倍。做完了题在观众席去等成绩。
突然一位工作人员叫我上领奖台,给我发上了奖状,和奖牌在雷鸣般的掌上下我今年第一次哭了!
喷雾农药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施药前应仔细检查施药器具,防止药液跑、冒、滴、漏。
(2)加水量要按标准,行走速度要一致,喷头雾滴要均匀,不重喷或漏喷。
(3)对冠层密集的作物田实施喷雾,要用高压式或风送式的喷雾器具,以便雾滴穿过冠层。
(4)在温度高、风大的气候条件下,应避免喷雾过细,以防飘移污染,并注意临近地块种植的敏感作物。
(5)施用过农药的地块,尤其是施用过高毒性的杀虫剂的地块,应在明显处做好标记,以防人、畜进入施药环境中,造成中毒事故。
农药科学使用的基本原则
(1)根据防治对象和农药的性能选择农药。
(2)根据防治对象的发生情况及环境条件,确定施药适期。防除杂草可根据药剂性能、作物和杂草不同生育期对药剂的敏感性决定施药适期。如使用触杀性除草
剂应掌握在杂草幼苗期施药为宜。
(3)掌握有效用药量,适量施药。
(4)按照施药目标和农药特性,采用恰当的施药方法。
(5)根据环境因素选用药剂。
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
有机氯农药————神经毒和肝毒,可损伤肝、肾及神经系统;如DDT和六六六、三氯杀螨砜、三氯杀螨醇等,杀菌剂有:五氯硝基苯、百菌清。
有机磷农药————神经毒,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有可能损伤肝、肾或致癌、致突变等; 1、剧毒类:甲拌磷、内吸磷、对硫磷、氧化乐果;2、高毒类:甲基对硫磷、二甲硫吸磷、敌敌畏; 3、低毒类:敌百虫、乐果、氯硫磷、乙基稻丰散等。
氨基甲酸酯类————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对实验动物有致癌作用;如:涕灭威、西维因。
抑除虫菊酯————中枢神经毒;如:氯氰菊脂(灭百可)、溴氰菊脂(敌杀死)、杀灭菌脂(速灭杀丁)。
农药中毒的治疗原则
(1)尽快脱离中毒现场,中止毒物的继续吸收。
(2)解毒治疗。给予解毒剂,解除或加速排出已进入
机体内的毒物。
(3)对症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轻或解除各种症状,其目的是促进受损害的器官恢复正常功能。
(4)支持治疗。保护或增强中毒者的抵抗力,提高自
身抗毒能力,促进早日恢复健康。
农药中毒后的不良反应
由于不同农药中毒作用机制不同,所以有不同的中毒症状表现,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呼吸障碍、心搏骤停、休克、昏迷、痉挛、激动、烦躁不安、疼痛、肺水肿、脑水肿等。为了尽量减轻症状和死亡,必须及早、尽快采取急救措施。
鱼的一生几乎都生活在水里,它们在水中不是向左游就是向右游,所以有一条既结实而又竖着的尾巴是非常实用的。
它可以帮助鱼在水中自由的改变方向。鱼身上的侧线可以感知水压的微小变化,因此距离很远就会知道周围的情况。一般较大的震动会使鱼产生趋避反应,迅速躲进水草或者石缝中。大多在睡觉时,只不过是在水中保持不动的宁静状态。许多鱼类夜间待在圆木上面或下面睡觉。珊瑚虫白天活跃,晚上则躲在礁石的裂缝处休息。鱼类休息时的样子与其他时候截然不同。例如,许多白天聚在一起非常活跃的鲤科小鱼晚上却分散开来,在浅水中一动不劝。有些鱼则白天休息,晚上活动;但几乎所有的鱼都要睡觉。
还有些动物一刻不停地游动,因为它们必须不断地把水吐出以保持呼吸;但它们在运动的时候仍有可能睡觉,我们只是不知道罢了持不动的宁静状态。就象人睡觉时那样,鱼就是用这种方式使它们的身体得到休息。
今天,我正在聚精会神哦写作业,忽然,传来一阵“嗡嗡”的声音,我抬头一看一只蜜蜂正在我的对面悠然自得地哼小曲呢!我素来很怕蜜蜂,连忙叫爸爸来为我“除害”。
爸爸听见我叫他,急急忙忙地过来,问我:“什么事? ”我指了指蜜蜂说:"把它弄掉,太可怕了。”爸爸说:“看把你给吓的,你如果不去招惹它,它是不会轻易地攻击你的。”我奇怪了,说:“为什么呢?”爸爸说:“因为蜜蜂如果蛰了你,它屁股后面的刺就会带着内脏一起拉出来,它也会活不成。”我一听,来了兴趣,说:“让我看看它屁股后面的刺是什么样的吧?”“好。”
爸爸扯了一点餐巾纸猛地朝蜜蜂一拈,蜜蜂还没反应过来就成了爸爸的猎物,在爸爸手中无力地挣扎。爸爸拿着它,把它头朝下拿着,指着它屁股上那一伸一缩的刺,说:“这就是它的毒刺,只要把它拔了,蜜蜂很快就会死的。”说罢,爸爸趁蜜蜂再次把刺刺出时,一拉,那刺带着一个黄色的东西出来了。我问:“那是不是它的内脏呀?”爸爸说:“对,现在它已经没有抵抗能力了,把它放了吧!”我点点头。爸爸一松手,它就吃力地飞出去了。
我通过这件事又懂得了不少知识,原来科学真是无处不在呀!
“哦耶,我们班在科普知识抢答赛中拿了二等奖,太棒了……” 阶梯教室里响起了我班同学的欢呼声和一阵热烈的掌声。
这一次的二等奖可来之不易,是我们三个参赛的同学辛辛苦苦寻找资料并齐心协力地准备,才取得的不错成绩。虽然这次比赛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我的心还是沉浸在紧张和兴奋之中。
比赛之前,我反复让老师和同学检查我对资料上的题目掌握情况:“新房中最厉害的‘空气杀手’是谁?”“地球的地轴指向哪颗星?”“娃娃鱼属于我国几级保护动物”……我都能一字不差的背下来,答题的速度也很快。比赛前的上一节课,我们还在教室外面背资料,我把每一道题都背得滚瓜烂熟。
终于到了比赛的时候,我们踏着铃声走进了比赛场地——阶梯教室。我心里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手心里冒着冷汗,双脚也不听使唤,像筛糠似的乱颤起来。我拼命让自己静下来,对自己说:“不要紧张,保持冷静,冷静。” 我又回头看了看老师和同学们,他们正用信赖的眼光看着我们,我看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渐渐地忘记了紧张和害怕。
老师宣布比赛规则后,比赛正式开始了。 第一个环节是“必答题”,每个班都必须回答,我班抽到的题目是“鱼类的祖先叫什么?”我们回答得很顺利,“文昌鱼”这个答案脱口而出。第二个环节是“抢答题”,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一开始,五(1)班一马当先,答对了好几题,分数一下子遥遥领先了。我心里有些着急了,顿时发觉察觉是我按抢答器比别人慢了几秒,心想:下次一定要机灵一点。掌握了这一要点,我们也抢答了好几题,分数很快就追了上去。比赛刚进行到一半,从旁边传来一阵窃窃私语声,原来,五(4)班的队员由于用力过猛,把抢答器给按坏了。老师修好抢答器后比赛继续进行,我也立刻回到了比赛状态。“哪位科学家发明了避雷针?”我听到熟悉的题目,马上按下抢答器,把答案准确地说了出来。同学们听到老师肯定我的答案后,发出了非常热烈的掌声,为我们加油打气。最后一个环节是风险题,我们选到的题目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哪些?”这可一点都难不倒我们,我们顺利地拿到了满分。
这次科普知识抢答赛上的题目,有的是生活中的基本常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发现,就能获得;有的是小学生必备的科学常识,需要平时多阅读多积累。这次科普知识抢答赛再次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真希望下次我还可以参加这样的活动。
暑假,老师带我们来到体育馆,观看了一次有趣的科普展。
走进体育馆,我看到好多稀奇古怪的景象。咦,那是什么呀,一个水龙头源源不断的流出水来,却没供应给它水管的接头。我看见介绍,才知道水里隐藏着一根透明的水管。啊!原来那根水管才是供应水龙头里的水呐,这叫“无源之水”。我最喜欢的是“海市蜃楼”。我站在一米外,朝前面看,有一个弹簧悬在空中,我好奇地伸出手去摸,竟什么也摸不到,那就是“海市蜃楼”啊!
我又看见有一扇很大的屏风。上面有很多奇特的图案,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大脑袋上有两个人,下面写到这幅有9张脸,据说全找到的智商有180。我好奇地区看,不少老师也来。唉,我只找着三张脸,而咱们的语文老师马老师在背后指指点点,不一会儿便找着9长脸,真不愧是老师!
还有很多好玩,有趣的东西,我一路走走停停,说说笑笑,看同学们在用手触摸大话筒“怒发冲冠”;听同学们弹电子琴的“哆来咪”;感受同学们的欢声笑语,我的收获真的很多。
依依不舍地走了,我想科学的进步真是特别快,越来越让我着迷了。也让我们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太迷信,要相信科学,科学能带领我们探索许多未知的秘密。
我觉得这次科普展很有意义。
做实验是我最喜欢的娱乐方式,我经常会到书店去看一些关于做实验的书籍,然后回家凭着记忆做实验。
这天,我又来到书店,突然发现了一个奇异的实验:火柴跳舞。你会相信吗,一根光秃秃的火柴会在水里跳舞?我可不敢相信。我带着一颗好奇的心回到家里,准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解开心中的疑团。
回到家,与往常一样,我凭着记忆做起了实验。
我先端来一盆清水,又拿来一根火柴和一瓶“万能胶”。我在火柴头上涂了一层厚厚的“万能胶”,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火柴放入清水中。等了一会儿,没见什么反应。我静下心来,耐心等待。又过了几分钟。“奇迹”果然出现了!只见火柴直立在水中,一摇一摆地跳起舞来了。可是,没过半分钟,火柴又浮在水面上。再过了几分钟,火柴又跳起舞来了。如此循环了七八次,火柴再也不动了。
是什么神奇的力量驱使火柴“舞蹈”呢?我脑子里充满了疑惑,怎么琢磨也琢磨不透。最终,还是我那无声的老师—电脑帮了我。原来,当“万能胶、与火柴头上的磷接触后,就会产生一种物质。这种物质越聚越多,会使火柴直立起来。这种物质挥发时,火柴便被带动得“舞蹈”起来。一会儿,火柴头最外面产生出来的物质挥发完了,火柴也就不动了。再这一段时间,产生出来的这种物质又聚集起来,火柴便再一次“跳舞”,直到万能胶和磷的反应结束。
此时此刻,我才恍然大悟:啊!火柴棍能跳舞,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如果你乘轮船,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当轮船要靠岸的时候,总是要把船头顶着水流慢慢地向码头斜渡,然后平稳地靠岸。江水越急,这种现象越明显。在长江及其他河里顺流而下的船只,当它们到岸时却不立刻靠岸,而要绕一个大圈子,将船逆着水流行驶以后,才慢慢靠岸。
这是因为船逆水靠岸,可以利用水流对船身的阻力而起到一部分“刹车”的作用,小朋友,你以后乘轮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
我们在水边静静地注视着水面,就会发现:在没有风的时候,水面几乎平稳如镜;但在有风雨时,水面就会波浪迭起。
很明显,起浪的原因是风在作怪。浪实际上是由于能量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运动而形成的。风就是这样的能量。当风向水施放能量时,水面就会起波浪。
当人们看到波浪起浮时,会以为水在向前滚动。但是,如果你把木块扔在波浪上时,便会发现这木块并不随波浪向前滚,而是随着波浪一会儿升到浪尖上,一会儿又跌入浪谷里。如果木块向前移动,那也是风的'作用或是水在流动。
飞机要迎风起飞,看来很奇怪,因为顶着风冲会降低飞机与地面的相对速度。
你有一点可能不清楚,实际上,飞机从地面起飞时,重要的不是飞机与地面的相对速度,而是与空气的相对速度。假定飞机速度达到150公里/小时,迎面风的速度为30公里/小时,则飞机与空气的相对速度为150+30=180公里/小时。如果顺风飞行,飞机与地面的相对地速度就会快一些,假定为165公里/小时,可是,这样一来,飞机与空气的相对速度则只有165-30=135公里/小时了。
你现在知道了吧,飞机通常要迎风起飞。
科普征文中国科技馆坐落在北京北三环中路,它是用红色砖瓦砌成,共有三层楼。中国科技馆旁边还有一座银色的圆形建筑,那就是有名的变幕影厅。
我和妈妈先来到二楼的实验场地。这时,实验刚好开始,只见解说员阿姨拿出一支用合金材料做成的花蕾,又拿出一个吹风机,用吹风机给花蕾一加热,只见花蕾就慢慢地绽开。关掉了吹风机,温度降下来以后,绽开的花蕾就又渐渐的闭合了。解说员阿姨说这种现象叫做双向记忆。
解说员阿姨又拿起另一种合金材料做成的弹簧,弹簧的一端绑着一只小毛绒鸭子,她让一个小朋友拿着毛绀鸭子,然后给弹簧加温,弹簧渐渐变直,成为一根直铁丝。当温度降下来后,弹簧仍是直的,回不到原位,只有再次给它加温,弹簧才能一点儿一点儿地缩回原位。这种现象叫做单向记忆。
经过讲解,我明白这种材料用途很大,比如它常用在宾馆中的烟火报警装置中。第三个实验是法拉第笼。有一个很大的铁笼子,里面放着绝缘板,这样,人站在上方就能和地面隔绝。解说员阿姨请了两个叔叔进笼子里,关上门。这时,她按一下电源开关,笼子就带电了。她告诉大家,这时笼子的电压是5万伏。哇!人们都为笼子里的人担心,但是笼子里的人并没有危险,他们甚至还敢用手去摸笼子。外边的人敢去摸笼子吗?解说员阿姨说她可不敢冒这个险。她拿来一根长长的杆子,在杆子的顶部有一段铁丝,她用这根杆子的顶部去触笼子,只见闪出蓝蓝的电火花,发出啪啪的响声,真是吓人!为什么呢?解说员阿姨告诉我们:这是因为笼子里的人是站在绝缘板上,他们身上任何部位的电压都是5万伏,而笼子的电压也是5万伏,电压为零。而外边的人是站在地上,地面电压为零。而笼子的电压是5万伏,所以外边的人是万万不能摸笼子的。这个实验也告诉我一个道理一一小孩子不能轻易动电,因为有电没电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看完实验表演,我又看了奇妙的水珠,潜水艇,肥皂膜留影墙,是你还是我等等,使我学到了很多科学知识。
中国科技馆,你像一本书,使人们学到科学知识;你像一张庞大的图画,向人们展示这天的科学。我赞美你中国科技馆!
8月中的一个星期天,绵绵的细细雨滋润了万物以后,太阳重新露出了笑脸,鸟儿欢快地歌唱,草木滴着露珠,好像都在赞美这场小雨,马路两旁的月季花,红红的花朵挺立在绿色的枝叶上,阳光在绚丽的各色花朵上浮动着。在这样完美的日子,我和妈妈来到中国科技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