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为提升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化进程,教育局于7月22日,邀请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孙维胜教授,举行了题为《谈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初次听取孙教授的讲座,感受颇多。
在这之前,说到课题研究,我的脑袋里一片空白。什么是课题?都需要研究什么问题?怎样确定问题?怎样研究?这些问题从未思考过,更谈不上研究了。
培训过程中,孙教授从幼儿教师如何做课题、课题的论证与实施、进行课题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生动讲解,为提高我们的教育科研能力点亮了灯塔。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上的真正进步。”孙教授教了我们四种选题小妙招,还结合实例地具体讲解,我觉得很不错:
1、在成功经验中寻找生长点
如某园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方面有所成就,但是仅仅停留在幼儿园单方面的利用社区资源,鉴于前期经验和与所在社区的良好关系,于是决定选择“幼儿园与社区双向互动教育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2、在现实中寻找突破点
如某校在科研方面已经形成一支队伍,他们依据自己的研究能力,决定将热点问题“创造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主要研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是该问题可能也是其他学校研究的问题,教师有盲目跟风之嫌,缺乏对一些实质性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本校特点的认识,于是,“本校教师自身创造力如何?”“培养教师的创造力难点在哪里——时间与经费”“解决教师校本培训的问题凸现出来”,于是关于“教师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的课题确定下来。
3、在幼儿园固有特点中寻找切入点
某园属于乡镇中心园,也是示范园,如何发挥示范幼儿园的辐射联动作用成为关注的焦点,于是关于“乡镇中心园联动辐射作用的有效途径研究”的题目便诞生了。
4、在已有的课题,成果中寻找聚焦点
某园在器乐教学、美术教育、音乐教育,书法启蒙等方面有若干小课题,而且是教师单干为主,互不联系。仔细分析,发现这些课题有一个共同的领域——艺术教育,寻找一个共同主题——创造教育,于是关于“艺术教育中幼儿创造表现能力的培养研究”产生了。
这些方法对于刚刚接触教育科学研究的我们来说很实用。课题选定以后,后面的步骤相比较而言就比较容易一些了,但仍需要我们认正确对待,认真完成。
近年来,国家大力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各幼儿园也对教师的基本功进行考核,着力打造一支理念先进、技能过硬、教学特色鲜明的幼儿教师队伍。教学工作是教师生存之本,教育科研是教学提升之本,这就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样软硬兼修,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而且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篇二:
为了更好的丰富教师的文化底蕴,提高教师的素质,我园组织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上周一我们大家又聚在一起学习了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主任,亓殿强研究员的《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操作》;乳山市黄山路学校,周相涛老师的《狠抓行动研究,做实教育科研》:威海市教研中心,董绍才的《从冬虫到夏草————“十二五”期间我市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威海第一中学,郭文秀的《语文名课程团队,课题研究的有效实践与探索》。其中董老师介绍的《从冬虫到夏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董老师从上海学生在PISA考试中的第一名说起,的确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考试型的学生,从考试成绩来看我们的学生遥遥领先。但是PISA考试已经不是单纯的考知识和技能,而是重点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由此也反映出我们上海的学生在课程内内比较均衡。但是也反映出了很多问题:1、缺乏自我调控学习策略。评价结果显示上海学生学业负担偏重,被动阅读较多。因此我们教师将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学生课业负担偏重。课业负担偏重一直是我们中国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所以就有了我们的素质教育,但是在素质教育下的学生,课外辅导班的时间却越来越多了,所以很多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应该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收获:其中让我最有收获的一章是《高效率的七项思维》,其中提到了一段很重要的策略,是每个人要面对的是四件事情,一个是重要而且紧迫,二是重要但不紧迫,第三位是紧迫而不重要,第四位是既不紧迫又不重要。我们在很多情况下会因为面临的问题过多而手足无措,在高效率思维的指引下我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应首先处理哪些问题,这样才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忙而不乱,特别是面对工作性质细致的幼儿教育工作就更应该做好这一点 。
疑惑:记得这样一句话:“我们要关注孩子,而不是关住孩子。”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思考了很多,为什么我们上海的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选择的是关住学生而不是关注学生,孩子的兴趣往往是被淹没在家长和老师的强迫教育下,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从象牙塔里走出的大学生他们虽然满腹经纶,但却丢失了最基本的生存能力,我们想这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的问题。又或者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却不能实践于我们的行动中,我们到底又应该怎么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