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事局人事人才的工作总结
20**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人事编制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发展、加速提升”为基调,更好地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搭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强化人事编制法制保障,开拓创新,奋力作为,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年36项重点目标,包括3项列入市政府考核重点、5项列入市人才办考核重点、10项列入市目标办考核重点的目标任务,均提前或超额完成。
一、更新理念,在科学发展中坚持人才为先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将人才战略写入党代大会报告和党章,赋予了人事人才和编制工作新的任务和使命。全市人事编制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省人事厅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服务发展的理念,适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人才工作上来,确立“以人才工作引领人事工作,以人事工作服务人才工作”的新思路,工作目标围绕人才战略确定,制度措施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积极谋划从 “以事为主”到“以人为主”、从“重人事”到“重人才”、从“重管理”到“重服务”的三个转向。加快推进创新人事、服务人事、阳光人事、和谐人事建设。强化人才开发服务的组织协调,建立全市人才开发专门机构,形成有效工作网络。建立局领导挂钩联系重点企业制度,面向重点骨干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宣传人事人才政策,调研企业人才开发,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帮助企业解决人才和技术难题。XX市开展人才服务进百企活动,形成“人才+项目+引智成果”、“企业+高校+ 项目研发”、“协会+实用人才+基地”三型并举新格局。XX市打造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为基层和企业“送政策、送人才、送服务”。XX区加强街道、社区人事管理,用扎实的人事工作服务人才工作。镇江新区根据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增设招商机构,成立高投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和扶持力度。我们积极推进人事人才信息化工程建设,实现人事人才网络的整体运行,开设了宣传人才、联系人才、服务人才的崭新平台。
二、服务发展,在解放思想中推进工作创新
(一)人才引进实现新突破。全市接收本科以上毕业生5200余人,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层次人才538人,超额完成全年人才引进任务。实施“双百两会”(即百所高校镇江行、百家企业高校行、20**中国镇江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与人才对接洽谈会、2008中国镇江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与智力洽谈会)专项活动。4月 26日,举办“2008中国镇江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与人才对接洽谈会”,面向太阳能光伏、功能纤维、半导体照明等三大新兴产业项目,促进产业、人才与项目的互动对接,194名硕士以上研究生(其中博士26名)与我市企业达成人才引进、技术合作意向,46名硕士以上研究生(其中11名博士)正式签订引进协议,35所高校在我市设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XX区引进上海交大阮雪榆院士为首的博士创业团队,建立国家cad模具工程研究中心,高层次人才引进实现新突破。先后拜访并聘请19名镇江籍院士担任市政府高级顾问,搭起我市与镇江籍院士联系沟通的桥梁。中秋节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照煌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魏红军带领组织、人事、科技等部门在北京集中拜望在京镇江籍院士。7-10月“海外智力服务镇江月”活动,先后引进32名外国专家执行17个引智项目。10月28日,举办百名博士江苏行镇江对接活动,68个项目达成意向,3个项目正式签约,许津荣书记、张庆生副书记、陈照煌副市长、魏红军部长会见博士团队。11月9日,组织镇江近年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组团赴外招聘活动--招才引智武汉洽谈会,并获得圆满成功,我市96家用人单位带去1600多个岗位需求参加招聘,达成366项人才引进、5项技术项目和成果转让意向;15家企业在华中科技大学等3所大学联动开展产业对接;邀请武汉大学等8所高校参加引进领军人才政策推介会,魏红军部长参会并致辞,市领军办、市人事局与有关高校签订了《产学研项目合作协议》、《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合作协议》。积极申报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人事部门选送的6个人才项目榜上有名,获得省政府600万元资助,该项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参与起草《XX市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三年行动计划》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实施细则》,发布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公告,开发并开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集聚工程网上申报系统,申报工作顺利开展。XX市实施“百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举办“海外人才引进与科技合作洽谈会”,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在丹阳建立全国第二个创业基地。XX区积极参与全市人才引进活动,引进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光电实验室网络研究部主任、信息产业部通信技术专家组成员朱光喜带领的博士团队来镇江畅联通信公司创业。服务发展,人事人才工作的天地更宽,服务的内容更丰富,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关注和支持。
(二)高层次人才载体建设获得新发展。新增江苏恒宝股份、江苏绿扬电子2家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全市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达10家。加强企业博士后工作站的管理服务,召开全市首次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推进会,企业博士后工作稳步协调发展。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创业园集聚吸纳功能,吸引11名海外博士、2个海外博士团队,创办13家高层次创新创业企业。帮助创业园留美博士史方成功申报“江苏省留学回国先进个人”,获得10万元资助。积极扶持创建引智示范基地,全市新增江苏宏达新材料有限公司“省级引智示范基地”和丹阳迈村首家“省级引智示范村”;扩大丹阳稻鸭共作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的辐射和影响,举办第二期全国稻鸭共作技术引智成果培训班,七省市 80余名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参加培训。柔性引进15名清华博士到唐桥微电子等6家企业开展社会实践。XX市、XX区、XX区分别建立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镇江新区全力打造省级大学科技园。各辖市区大力发挥园区优势,集聚吸纳高层次领军人才,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三)人事人才公共服务提升新水平。加快有形市场建设,举办人才集市281场(其中8场综合性招聘会和10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23万个次,组织赴外地专场招聘55场。推进综合人事外包服务,市人才市场与115家单位签订人才派遣合作协议,净增派遣1200人,为68家单位成功猎头287人,新增人事代理 4328人。拓展社会化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140个,培训3.98万人次,围绕镇江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战略,组织近20家服务外包企业的负责人赴欧洲开展国际服务外包培训。XX市实施企业管理者能力提升培训工程,先后邀请20余名国内知名专家,为200多家企业的1500多名管理人员提供了管理能力培训。积极拓展服务项目,促成远程对接,开展联动招聘,网上人才市场获得长足发展。推进公益性服务,4月1日起实行人才市场免门票服务,举办7场纯公益性招聘会。进一步健全市场招聘管理制度,营造了良好的招聘环境。启动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351”工程,围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等领域,3年内重点培训10万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拓展社会化职称评价服务,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非公经济组织人才的评价工作,全年评定初级职称1200人、中级职称2200人、高级职称1100人。选拔40名XX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荣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组织 34个项目申报省第五批“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人事考试服务不断拓展,顺利实施1.5万余人次、3万余科次人事考试,为市内外 20家单位提供30余次人事考试命题服务。加快筹建人才市场新大楼,搭建立足镇江、面向苏南、辐射长三角、影响全国的市场平台,3月底,省厅批复同意组建 “江苏省苏南人力资源市场”,9月5日,“江苏省苏南人力资源市场”开工奠基,目前基建工程正有序推进。
三、强化管理,在克服困难中完成重点工作
(一)公务员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加强公务员管理,严把“进、管、转、出”四个环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招录普通公务员149名,招录农村交巡警99名,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275名公务员的登记工作;进一步健全公务员招录、挂职锻炼、绩效考核和奖励惩戒等管理制度,强化公务员职位职数管理,规范政府奖励表彰;大力提升公务员队伍素质,组织实施了公务员初任培训、科级公务员任职培训、公文写作与处理培训和预防处置公共事件能力培训,会同组织部门选派108名年轻公务员到基层挂职锻炼,组织开展公务员交流轮岗;完成苏南苏北公务员对口培训任务,为连云港40多名乡镇干部提供了为期10天专题培训;成功承办全国远程培训工作研讨会,全国人事培训部门和专业培训机构100多人来镇交流研讨,市人事局作重点发言,经验材料被《中国人才》杂志刊用;依托“两星一网”培训品牌(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远程培训学院镇江分院、国家建设部卫星远程培训镇江工作站、北京“环球职业教育在线”网),在全省率先完成“5+x”公共管理核心内容培训,培训公务员1.2万人次;大力弘扬公务员精神,开展了评选“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活动;会同市财政局修定我市机关津贴补贴标准,制定实施细则,精心组织,稳步实施,顺利完成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加强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健全工作网络,创办工作简讯,开展“重唱经典――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广场文艺汇演、征文棋类比赛、书画摄影展,展示了退休干部的.精神风貌。
(二)人事机构编制改革有了新推进。进一步优化行政管理体制,完成XX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做好全市乡镇机构改革准备工作;理顺镇江新区管理体制,制定加强开发区人事编制管理的意见,推进开发区运行机制和用人机制的改革创新;调整城管执法体制,完成乡镇纪检资源重组试点工作;深化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起草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关于市属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的意见》,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基础工作;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制度,出台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实施办法,市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407人;收回47家单位1015个事业编制,事业编制压缩5.5%;开展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培训工作,分四期培训市直400多家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实行机构编制和人员实名制管理,镇江经验在全省推广并作为全省唯一省辖市上报中央编办;清理政府部门职能,促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从紧控制行政机构设立,基本冻结全额拨款编制审批,加强用编管理和清理“吃空饷”等专项督查。
(三)军转安置工作取得新成绩。全市接收安置军转干部178名,其中副师职1名,团职35名,营职以下(含技术干部)138名,自主择业4名。接收安置随调随迁和随军家属46名。坚持双指令(指令性计划、指令性安排)、三结合(结合部队表现、结合军转干部个人专长、结合用人单位需要)的安置办法,继续做到“两个率先”,即在全省率先发出报到通知、率先完成安置任务,基本实现军转干部、接收单位和部队“三满意”。
四、关注民生,在维护大局中促进社会和谐
(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有新理念。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启动运作我市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154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入南自通华等三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上岗见习。开展第二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百日行动”,推出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引进、人事代理进校园等促进毕业生就业系列举措。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举办XX市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巡回报告会,继续开展免费提供就业信息、进场求职、人事代理、岗位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五免”服务,市直零就业家庭毕业生保底就业36人。在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和镇江高等专科学校设立人才市场分市场,促进人才市场与高校毕业生市场的贯通。组织实施农村村级组织选聘优秀大学生工作,100名大学生赴村任职。
(二)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有新举措。坚持讲政治、讲大局、讲责任,认真“抓苗头、抓基层、抓基础”,及时提请市委市政府出台新政策,加强对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做好“重点工作对象”的教育转化和稳定控制,严格落实 “五包”责任制(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加强对落实安置解困政策的督促检查,完善应急预案,保持政令和信息畅通,建立健全维稳的长效机制,上下联动,积极作为,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谐,保证了全市在重大节日和政治敏感时期无人赴省进京上访。
(三)人事信访和纠偏工作有新作为。全年接待群众来访960余人次,处理答复群众来信42件,办理网上信访16件。健全和完善信访接待、“书记信箱”和“市长信箱”督办、重大节假日专人值班、首问责任、服务限时、办理反馈等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督查,实现了初信、初访反映的一般问题在一个月内办结,办结率达到 100%,上级交办的人事信访案件办结率达100%,符合按期办结、优质办结要求的达100%。
五、争创一流,在强化自身建设中提升队伍素质
(一)深化主题教育,人事干部队伍树立新形象。积极创建“诚信待人、公正办事”的人事服务品牌,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人事编制干部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党性锻炼,提高道德修养,着力提升人事干部的政治坚定性、品德纯洁性、行为先进性、工作创新性、作风务实性和廉洁自律性,相继开展了人事工作与改善民生征文活动、七一党课教育、歌咏比赛、新知识讲堂、主题演讲、读书心得交流会以及“四个解放”等系列活动,开展“镇江人事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评选和“镇江人事人才与改革开放同行”征文活动。教育活动紧贴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紧贴人事编制中心工作,形式多样、针对性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成效。
(二)强化内部管理,人事编制工作营造新环境。以争创“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形象”为目标,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修订新订25项内部管理制度,促进了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推行重点目标项目化管理,适时抓好目标的督促检查和推进落实,确保了全市人事编制事业上下联动、整体协调、稳步发展。
(三)弘扬勤政廉政,人事编制部门提升新地位。积极建立人事编制部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认真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坚持反腐倡廉教育,积极创建廉政文化,改版网上“党的生活”栏目,认真开展经常性的党性党风党纪、*荣辱观和人事纪律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政意识和法纪意识,筑牢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制定并执行《关于违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政策规定的处理办法》,营造勤政廉政的良好氛围,党员干部素质得到提升,工作作风不断改进,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
此外,在人事信息宣传、人事法制建设、人员编制计划管理、党务政务公开、社区结对帮扶等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一年来,市人事编制部门先后荣获全省人事系统先进集体、“XX市文明机关”等荣誉称号,展示了人事编制部门的良好形象。
20**年工作意见
20** 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是全力推进镇江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之年,也将是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面临挑战最为严峻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既给人才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必须积极应对,迎难奋进。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人才工作引领人事工作,人事工作服务人才工作”为主线,力求在“理念创新、人才战略、深化改革、公务员管理、关注民生、自身建设”等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实现镇江发展新跨越提供人才支撑和人事编制保障。工作目标:实施“人事人才进千企服务工程”,举办“第二届中国镇江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与人才对接洽谈会”、“中国镇江·‘双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交流会”、“海外引智”等系列活动;会同有关部门组建6-8个海外引才联络点,引进领军人才30名,领军人才团队10个;接收本科毕业生6000人以上,引进硕士以上人才800人;举办人才集市300场,提供就业岗位25万个次;组织赴外地专场人才招聘会60场;举办各类培训班140个(其中出国境培训项目2个),培训3.3万人次(其中公务员1.2万人次);组织实施引进国外技术和管理人才项目15项以上,柔性引进外国专家25名以上;争取新增省级和国家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各2家;完成乡镇机构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市属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任务。
工作重点是:
一、解放思想,在树立科学发展理念上求突破
(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共铸科学发展的共识。根据市委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好学习实践活动,把学习的过程作为检验工作的过程、提升本领的过程、促进发展的过程,全面提升人事编制部门的科学发展水平。要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加深人事编制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就人事编制工作要不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么样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在思想解放中统一思想,在学习实践中铸成共识。
(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解决阻碍科学发展的难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人事编制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重点解决好人事编制工作中的历史遗留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问题。
(三)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构建促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坚持从传统向现代、经验向法治、微观向宏观的三个转型,推进以事为主向以人为主、重管理向重服务、重人事向重人才的三个转变,全面落实人才引进、培育、使用、评价、激励的各项政策,构建一流机制,吸引一流人才,激发人才活力,促进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本领。大力加强人事编制干部队伍的能力建设,把学习实践活动与应对危机、克服困难紧密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动,打造一支懂科学发展、会科学发展、实践科学发展的人事编制队伍,发挥人事部门保障科学发展的表率作用。
二、服务发展,在更好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上求突破
(一)加大引进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领军人才集聚工程,落实“331计划”,建立海外人才联络点,组织实施赴美加、日韩、欧洲、澳洲等地海外领军人才招聘洽谈活动,吸引一批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的高层次人才来镇江投资创业。发挥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工作站、科技创业园和高新技术企业等高层次人才载体的集聚吸纳作用,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模式以及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通过产业聚才、项目引才、赴外招才等灵活形式,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实施“人事人才进千企服务工程”,举办“第二届中国镇江发展新兴产业项目与人才对接洽谈会”、“中国镇江·‘双高’(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交流会”系列活动。举办“两院院士镇江行”活动,邀请院士考察镇江的经济社会发展项目,举荐我市产业发展急需的关键项目和人才。积极开展“海外引智活动”,扩大引智示范基地辐射力,培育新的引智成果,提升我市相关产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
(二)协调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围绕产业发展导向,按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推进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积极服务工业经济“千百亿工程”和现代服务业,通过专场招聘、猎头引进、人才派遣、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多种形式,引进培养装备制造、绿色化工、造纸、新材料、特种金属等五大优势产业的高素质人才,引进出版发行、文艺会展、创意设计等文化核心层产业以及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紧缺急需人才。进一步健全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评价和激励机制,着力培养一批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村经纪人。加大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选拔、评价、培训等人才服务,引导各类人才到民营经济组织就业和创业。
(三)提升人事人才服务专业化水平。积极开展人才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单位活动,切实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人才、技术难题。加快发展现代人才服务业,拓展人才工作合作领域,构建大人才工作格局。进一步推进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和高校毕业生市场贯通,积极构建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体系,综合人事外包服务单位达到1000家。按序时进度推进苏南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一步完善与市场定位相配套的服务功能。深化职称社会化评价,建立资格申报代理制度。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人事考试社会化,拓展人事考试服务领域,完善人事考试应急机制,确保人事考试安全。组织开展20**年度XX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工作,继续开展“优秀人才一卡通”服务。进一步加强全市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充分发挥退休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三、创新机制,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根据全省和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积极审慎地开展新一轮地方机构改革。总结推广丹徒乡镇机构改革试点经验,适时规范、平稳、有序推进。
(二)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市属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的意见》,按序时进行事业单位分类定位,清理规范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职能,推动公益类事业单位的重组整合,实施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转企与改制工作。调整事业单位布局与职能,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范事业单位编外用人。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三)加强机构编制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增长,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加大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力度,探索有效监管形式。
四、依法管理,在公务员队伍建设上求突破
(一)加强公务员管理。中央和省的配套政策,完善公务员调任考核、科级公务员职务任免、公务员辞职辞退等配套制度。建立健全公务员日常管理机制,规范公务员招录和登记工作,严格执行公务员调任规定,逐步推行公务员调任考察考核制度;强化科级职位职数管理,严格控制超职数任用科级领导和非领导职务人员,坚决纠正任职违规行为;依法实施公务员考核、奖惩,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提高考核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按全省统一部署,严格参照管理单位的审批,依法开展人员登记。
(二)提升公务员素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招录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加强招录工作研究,完善从基层选拔优秀公务员的机制。认真实施“十一五”公务员培训规划,通过新任培训、集中轮训、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形式,深入推进公务员能力培训工程,提升公务员的依法行政、开拓创新、公共管理与服务的能力。
(三)弘扬公务员精神。继续开展评选“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活动。认真组织实施综合表彰奖励工作,坚持依法奖惩,强化正、负激励导向,增强公务员荣誉感,激发依法办事、依程序办事和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责任感。积极探索公务员职业道德体系建设。
五、关注民生,在促进社会和谐上求突破
(一)改革军转安置方式。认真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及有关政策,精心谋划,平稳推进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方式改革,积极探索考试考核和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安置方式。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创新军转干部岗前培训和自主择业军转干部择业培训方式。
(二)切实做好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结合市属企业组织关系管理下移,进一步健全部分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和稳定工作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地方党委、主管部门和所在单位领导的“三级责任制”,认真落实解困政策,做细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督促检查和信息沟通,完善突发事件处置预案和企业军转干部数据库。坚持“抓苗头、抓骨干、抓基层”,全力做好重点对象的思想教育和稳控工作,确保在重大节日和政治敏感时期无人赴省进京非法上访。
(三)努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帮助就业困难群体落实就业岗位,确保特困家庭和零就业家庭毕业生保底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建设,在全市建立10个研究生见习基地。出台《关于鼓励和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引导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建立江苏校园招聘网镇江分站,开通远程面试系统。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进校园活动。继续选聘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
(四)认真做好人事编制信访和人事纠偏工作。构建人事权益保障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加强人事编制工作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努力寻找解决对策。进一步增强做好信访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严格执行信访条例和信访工作制度,落实信访接待日和责任追究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维护群众利益。认真做好人事争议调解和仲裁工作,积极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六、提升素质,在干部队伍自身建设上求突破
(一)改进工作作风。深化“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主题教育活动,深入打造“诚信待人、公正办事”的人事服务品牌,争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努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探索建立人事权力关节点监控机制,严肃人事工作纪律,营造风清气顺、干干净净的人事工作环境,进一步树立人事编制部门和人事干部公道正派形象。结合纪念建国60周年,开展丰富多彩的机关文化建设活动。
(二)注重能力培养。继续有针对性地开展人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调查研究、开拓创新、服务发展、应急处理等五项能力,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发展意识、群众意识,不断开拓思维、开阔眼界,立足全局干好本职工作,立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好人事人才和编制工作,立足长远发展规划落实近期工作目标。
(三)加强制度建设。严格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建立健全定期跟踪制、信息反馈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跟踪督导和监督检查,确保完成重点工作目标。完善服务制度,简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效能,以一流服务,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促进机关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