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依据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总指导思想,突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课堂教学改革,突出我校规范管理,把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现将我校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教师师德建设
1、认真落实了师德建设“十不准”,禁止有偿家教活动、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现象发生,并签订相关的承诺书。
2、开展教师专业成长系列活动,进行了“我最喜欢的老师”评选活动。开展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教育的相关活动,如:开展了“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论坛活动。每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撰写心得并在校内交流。人人谈体会,个个写心得,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同时,在学生中广泛开展了“我心中的好老师”、“老师我想对您说”主题征文活动。
3、改革了教师考核方法,把师德列入教师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并作为评先树优的主要依据,在师德考评中采取家长评议、教师评议、领导评议、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式,以适应新课改。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制度,激励教师注重加强自身建设,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二、教学工作
(一)教学常规管理
1、规范办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照省公布的课程计划要求和上级的作息时间,开齐课时,上足课时,开设了地方课程,严格执行有关考试、学生作业量实行教务主任签名制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2、扎扎实实加强课堂教学规范。严格按照教务处制订的教学计划、制订备课、上课、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考核评价等若干规定的要求。
3、进一步强化教学常规管理。
(1)改革备课制度。认真贯彻《临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提倡备课创新和个性化。进一步推进新“五环节”的备课模式,教务处组织老师学习讨论这种备课模式。学校实行了统一的“整体备课”的表格,同时提倡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电脑备课。所有的备课都有教后反思(包括一个亮点、一个不足和一条建议)。
(2)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积极推行“推门课”与“最佳汇报课”相结合的方法,了解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建立科学的听课、评课体系及相应的教学档案,课堂评价实行了小组的捆绑式评价。
(4)规范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提高了教学常规工作标准,完善了教学常规工作月查,月报制度。检查内容涉及备课、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学生、质量检测、教学反思等,与《教师量化考核评估细则》相结合,建立较完善、科学的教师评估机制,绩效与教师年度考核挂钩,促进教师认真执教,激励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重视检查项目的质量指标,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本学期我校还举行两次教学常规展评活动。
(二)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1、利用教研活动促进课改工作。
(1)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统一规定每周二下午为教研活动时间,每次教研活动要做到有计划、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有记录、有总结、讲求实效。教研活动时间实行签名制、组长负责制、蹲组领导班子全程参与教研活动。通过观摩课、研究课及课改论坛等活动,促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各教研组开展“互帮、互学、互听、互评”活动”。数学、语文里两个学科以组为单位,同年级的教师语文每个单元每个人要讲一课,数学每个单元每人讲两课。学校将统一要求每个教研组的听评课,看哪个组的理想课堂有创新,活动效果好。本学期,语、数教研组共活动十多次,语、数组内每人上公开课各1节。
(2)通过教研活动学习了《临淄区教育局关于加快“理想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区教育局关于加快“理想课堂”建设的实施意见》,《“理想课堂”评价标准》,镇教研室关于理想课堂建设的文件材料以及学校课改计划、方案。建立起合作互动的新“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模式有三即预习课、新授课、复习课)。
(3)通过教研活动老师们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努力探索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来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大力开展教材、教法、学法、考法研究,集体备课、上课、说课、评课、案例分析等为基本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2、发挥校干及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结合镇教研室开展的'理想课堂构建达标活动,我们学校在校内开展了理想课堂“立标和达标活动”。立标期间,从教学理念新颖,教学基本功过硬的校干、骨干教师队中确立了4名骨干教师,给他们定任务、压担子,采取讲座、示范课、“结对子”帮扶等形式带动全体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和努力,这4位老师全都以最优异的成绩达标。
3、想课堂构建做到了全员参与,各科教学改革全面展开。不同学科分别体现出了其自身的特点:语文以“多读”为主,语文知识重在平时的积累,我校2-5年级学生每周完成1首古诗、2篇日记、2篇阅读笔记;数学、科学以“理解”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体验知识的动态生成,数学老师在课外活动时间专门组织学生体验了“奥赛试题”之中的奥妙;英语以“情境教学”为主,重在情景教学,对话交流;综合学科以“兴趣”为主。全体教师在研讨活动中,真正建立了学科模式特点,又走出了模式,形成了具有学科特点的理想课堂模式。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
(1)校本课程。为了让广大学生对古代丝绸文化尤其是刺绣艺术有所了解。我校以“刺绣”(十字绣)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和我校的特色建设,并以《校本课程“刺绣”(十字绣)的开发与研究》申报了我区2019年的教研课题,并通过了立项,目前这一课题正在有序的开展。通过对这一门艺术的学习,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锻炼学生的耐心、细心,做到心灵手巧。教师的专业特长发挥其重要作用,也具体体现了学校“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办学理念。
(2)综合实践课程。1-5年级每周有2节综合实践课,利用有效的课堂资源,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实践课的内容有:课本剧表演、相声表演、参观桃园、走进淄河等,同时通过读报纸、看新闻等形式,学生了解了北京奥运相关的动态,特别在汶川地震后,了解到了灾区的困难及党和国家及时有力的救助,引发了责任感,积极踊跃为灾区捐款,组织了关于“抗震救灾”的诗歌创作,学校经过评选近30余篇上报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