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后进生疏导工作
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发生了诸多变化。当代中学生适逢其会,他们的心理活动比任何一个时期更显复杂化、多元化、时代化,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明显凸现,观念、情感、追求、苦闷等内心冲突时有发生,心理不健康已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造就”了部分所谓的差生——有的心理脆弱、消极面世;有的任性自负,目无法纪;有的叛逆逞强,报复心强;有的懒惰成性,散漫自由……怎样依托学生心理特征,做好差生疏导工作,以期优化心理品质,转化差生,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这是德育现代化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基于此,我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一贯坚持人本思想,德育为先,积极探索,不断改进,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
一、依托表现心理,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
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表现自我是追求人生价值和诠释人生意义的重要手段。差生作为学校群体中独特的一类,表现心理尤为突出,这是因为其对学习失却了信心,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心理压力很大。抱负理想匮乏,道德观念淡薄。但在学校集体环境中,差生为了减轻、渲泄或转移心理压力,体现自我存在,有时会抓住“适当”机会以“非常”方式尽情表现或发泄。他们既想表现自我,又怕遭受批评;既想发挥能力,又怕遭到挫伤;既想获得老师的鼓励首肯,又惧怕同学的讽刺挖苦,凡此种种情形,如果处理不当,听任此种争强好胜、显威逞能、扰乱集体等行为的发生,轻则影响校纪班风,重则危及集体,贻害社会。
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要全面分析差生情况,及时掌握差生的表现心理,紧扣差生思想脉搏,疏导心理障碍,纠正不良的表现行为。通过教育疏导,使差生将以发泄的方式表现自我转化为自觉的自律行为。具体疏导转化差生的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
1、切忌当众批评,避免师生“对立”。差生好表现的终极目的,无非是想得到师生的认同。如果当众批评、否认,差生在心理上、情感上不易接受,极易产生师生对立情绪,或口服心不服,或“破罐子破摔”,或“你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我们应通过个别谈话,摆事实,讲危害,使差生自感自己行为的不当,形成自律意识。
2、切忌粗暴武断,推崇“春风化雨”。在教育差生的过程中,允许差生申辩、解释,窥察其行为的心理特质,同时委婉指出其不足和努力方向。这种做法,既是尊重“人权”的体现,又能使差生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心灵上获得顿悟,自觉化期望为动力,力求在集体活动中自强自律,并将自己的言行融化于班集体中。
二、依托自我心理,提高差生的价值观念。
前苏联心理学家科恩指出:“青年初期最宝贵的心理成果是发现自己的内心世界,这种发现对于青少年来说,等于一场真正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中学生的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种意识长久地沉浸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充满了自我炫耀的冲动,对周围的事物不屑一顾,开始不把传统和规范放在眼里。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差生心理极不平衡,迫切渴望自我肯定,在某些方面诸如学习成绩、服务他人等自我意识相对淡薄,则必在其它方面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这些自我,因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时会危害集体。归根到底,差生的种种表现态势,是一种违背准则、规范、价值的自私利己思想和自我中心主义在作祟。对于差生的这种自我心理,德育工作者必须依托心理素质教育法则,因势利导,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方法和有效途径。具体做法有:
1、帮助差生自我教育,激起差生的自觉意识和自我教育的愿望及内驱力。逐步规范个人行为,适时指出班集体共同的.价值标准,在自我教育和和谐教育环境中提高价值观念。须知:“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2、帮助差生正确分析自我,肯定自我的优点,阐述自我是人生奋斗中的关键,同时指出,自我必须建立在社会公德基础上,自我应是积极的、健康的,应是有利于完善人生和有利于社会的,在正确的舆论导向教育下,使差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注意不断引导,时时监控,适度鼓励,适时教育,适当“拔高”,使差生的自我意识在监控和调整中不断升华。
三、依托孤傲心理,强化差生的进取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生活在父母的溺爱中,家长百般依顺,千般爱护,养成了部分学生骄生惯养、刁蛮任性的不良习惯。他们由依赖逐步过渡到寻求独立,以自己的观点和方式观察世界、挑战权威。由于他们看待分析问题带有主观性、片面性、狭隘性,不能科学、正确地对待自我,常会产生孤傲冷漠心理。此种心理,具体表现出“三无”状态,即无动于衷——无情,缺乏活力——无力,漠不关心——无心,孤芳自赏,自娱自乐,不轻易向师长敞开心扉,表露心迹,是其共同点。这种孤傲冷漠的心理,极易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不专心,没有学习热情;对集体活动冷眼旁观,置身事外;对他人的成绩、荣誉、家庭状况莫名嫉妒,旁生事端。孤傲冷漠常诱发孤僻、自卑,使学生产生一种与世隔绝的心态,觉得一切都百无聊赖、寂寞无穷,以致自我封闭、自我欣赏。
针对差生此种心理,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对策:
1、班主任应用情感去拥抱差生,使学生“新其师,信其道。”须知:“没有情感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是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尤其对学习成绩差、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不能歧视冷落,不能讽刺挖苦,而应以亲近的目光、和蔼的态度、满腔的热情从各个方面真正关心他们,爱护他们。
2、深入仔细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及时和学生个别沟通,忌直接批评、开门见山,忌用“屡教不改”、“不可救药”等语;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登门家访,忌上门“告状”,高高在上,“得理”不饶人,直捣“黄龙府”。
3、引导差生正确分析看待自我,帮助他们寻求自尊自信的有力支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后进生身上不乏区别于“优等生”的优势和长处。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善于帮助差生发现并有意强化闪光点,优化差生心理品质。
4、因势利导,因人而异,捕捉教育契机,尊重信任差生,做差生的知心朋友,使差生真正感到教师对其无私的爱护和真挚的关爱。
5、在师生心灵交往过程中逐步达成默契的前提下,开设“心语独白”式的心理咨询室,不断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尽量创设情境,力求让差生自觉敞开心扉;搭建舞台,以活动为载体,诱导差生参与活动。切中肯綮地进行一系列心理咨询与疏导活动,在师生情感交融、产生心理共鸣时,将社会期望、个人利益、人生哲理似涓涓流水般慢慢淌进差生的心坎上,唤起差生自信,强化进取精神,达成育人目标。
在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牢固树立“没有不可教育的学生”的教育观念,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切实摆正师生位置,深入研究学生特别是差生心理特征,尊重信任差生,挖掘差生的闪光点,因势利导,帮助差生正确分析自我,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健康心理,健全人格,将全体学生培育成为跨世纪的高素质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