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在长江委团委组织下,我们一行45人踏着革命先辈的足迹,重温了条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漫漫长道。从湘西到贵州,鲜红的党旗一路飘扬,共产党人的入党誓词萦绕耳边。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重走长征路,与治江事业同发展”,在重走长征路上,我们一边缅怀革命先烈的长征精神,一边了解新时期治江思路下的人水和谐的真正内涵。短短的6天转眼就过去了,但在我的脑海里娄山关、老红军回忆长征历程、遵义会议旧址、湘西晓坪溪水土保持示范基地、贵州龙坝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工作讲座……这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让人久久不能平静。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个大家熟悉的名句中指的雄关就是娄山关。而《忆秦娥•娄山关》中描写的就是红军指战员英勇鏖战的壮烈情景,长征途中的第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也就是在这里打响。娄山关志中记载: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拨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北距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在娄山关前一座高14米,宽25米的大理石碑上,以行草手书体放大镌刻的《忆秦娥•娄山关》更增添了雄关声色。大家伫立在这雄险的关口,对着石碑细细品读这首词,遥想71年前的那场战斗,都为红军战士的勇猛所感叹,都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感动,都为红军战士大无畏气概和不怕牺牲、一往无前的精神所折服。
在革命圣地遵义,我终于第一次亲眼见到了一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更让人兴奋的是能坐在第一排听这位92岁高龄的耄耋老人讲述当年长征的战斗史。老红军姓王名道金,他的报告从长征时期红军政策和白区时政的比较开始,回顾了他长征途中的生活和战斗经历。在整个报告会过程中只有两种声音,一个是王老很重的乡音,另一个就是我们的不断的掌声。有三点让我映象深刻:1、让人不得不佩服的是王老在近2个小时的脱稿报告中,他思维缜密、条理清晰,所讲的事情就象是昨天发生的一样;王老的语言是那么质朴,但讲述的故事又是那么震撼人心; 2、按照现如今的价值观来衡量是很难想象那么多象王老一样朴实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岁月里,以“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的伟大的长征精神支撑着自己走漫漫二万五千里长路;3、报告会结束的时候,王老起身答谢,到会的长江委全体团员青年起立,报以长时间热烈的掌声,这掌声久久回荡在会议室,久久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里。
这次活动另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我们参观了湘西晓坪溪水土保持示范基地、贵州龙坝小流域治理、听专家作水土保持工作讲座。通过实地参观和当地水利部门专家介绍,使我们对新时期的水土保持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原来长江流域的生态是如此的脆弱,当地人民群众对水土保持的渴望是如此的强烈,通过水土保持治理以后的小流域经济效益如此明显。此外,我们还听取了长江委水土保持局专家关于长江流域水土保持情况的讲座。通过专家深入浅出的介绍和提供的大量图片、文字资料,使大家对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特别是“长治”工程在理性上有了一个比较系统、清晰的认知。通过现场参观和专家讲座两种形式融会贯通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新治江思路下的人水和谐事业还任重道远,我们新时期治江人肩上的担子还很重。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只要以伟大的长征精神作为指导,以丰富的长征精神内涵为动力,在治江事业中践行长征精神,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长江代言人。
这一次的重走长征路,我感觉在心灵上、精神上又经受了一次血与火的洗礼。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革命先烈,曾经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英勇奋斗,付出了巨大牺牲,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优良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升华和深刻体现。一个民族的复兴,不能没有、不能轻视物质保证,也不能没有、更需重视精神支撑。细数我们伟大的党从井冈山精神到长征精神,从长征精神到延安精神,从延安精神到西柏坡精神,再到新时期的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这种精神在不断继承和发扬,并且这种精神也迸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