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为主题的议论文篇一
解读脱贫圆梦的“三心”密码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千年梦想,圆梦今朝。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定意志、“一个也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开对药方治穷病”的精准把脉,书写了“恒心”“信心”“用心”的“三心”脱贫密码。
以“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坚定意志,书写了脱贫的“恒心”。坚志者,功名之主也;恒心者,万事之成也。从东部平原到西部边陲,从南方水泽到北方雪国,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诉说着一个关于自强不息的伟大脱贫故事。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用扎根基层的深情,扮演了脱贫的“领路人”;200多万名乡镇干部,用使命在肩的意志,吹响了脱贫的“冲锋号”;数百万的村干部,用勇往无前的奉献,点燃了脱贫的“加速器”。“把扶贫当作新时代长征路”的黄文秀,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长征的战士死都不怕,这点困难怎么能限制我继续前行”的扶贫赤诚。“当代愚公”黄大发,为一渠、献一生,历时三十六载。纵使风雨吹白了头发,岁月铭刻了皱纹,但其依旧展现了“水滴百日石可穿,人力凿山三十余年”的恒心意志。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体党员干部要始终绷紧脱贫攻坚这根弦,不能大意、不能懈怠、不能停顿,对脱贫群众要“扶上马,送一程”,继续跑出乡村振兴发展的“加速度”。
以“一个也能少”的庄严承诺,书写脱贫的“信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面对相当于一个西方发达国家总人口的贫困人数,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坚定信心,向世界宣告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宏伟蓝图。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加试题”、脱贫剩下的最后“硬骨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只要大家绷紧弦、加把劲,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好,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重要论述,给脱贫攻坚决胜之年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希望。挂牌督战、选派驻村工作队、压实疫情防控责任,在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为脱贫攻坚的顺利完成注射了一股强大的“信心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擘画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蓝图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到摘帽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责任,继续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风险,以坚定的信心绘好乡村振兴的“后篇章”。
以“开对药方除穷根”的精准把脉,书写脱贫的“用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精准方能把好脉、开对药、拔穷根。**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曾指出,精准帮扶要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横贯东西、纵跨南北,面对不同区域的致贫特点,中国始终坚持在精准识别上下实功、在精准帮扶上办实事、在精准管理上出实招、在精准考核上见实效,以“显微镜”识别“治穷根”、以“放大镜”查找“微问题”,以“望远镜”规划“新蓝图”。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在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上,广大党员同志要坚持精准方略,做好精准文章。制定科学精准的推进策略和因地制宜的评价标准,不能搞一刀切,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要下足绣花功夫,综合考虑各村实际,对症下药、靶向治疗,传好“交接棒”。
凡是过往,皆是序章;凡是未来,皆为可盼。踏上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国各族人民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实干苦干埋头干,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为主题的议论文篇二
脱贫攻坚决胜中的“三字”奥秘来“撑腰”
从孔子的富民思想、朱熹的“足食为先”到康有为的“大同之道”,历代对富民裕民的追求从未停止,无论是“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美好憧憬,还是“五谷丰登,物阜民康”的热切期望,无数先贤对殷实生活的呼唤响彻历史天空。中国太大了,高原、大山、荒漠……广袤无垠;中国也太小了,黄文秀、张桂梅、夏森……家喻户晓。无数不忘初心、乘风破浪的扶贫干部成为“新顶流”,他们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脱贫攻坚有了“心基础”。
“用好集思广益‘智’,弱鸟可望能先飞”。大家都知道,脱贫攻坚是硬任务,半点都来不得虚假;脱贫攻坚是硬指标,半点都打不得折扣。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的本质要求,提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的总体要求,实行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行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立下愚公移山 ‘志’,浇开民族奋进花”。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中涌现出的一大批“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和先进集体、个人,他们用行动诠释使命,用苦干实干谱写史诗。“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毛相林相信“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辈人过上好日子” ,张顺东坚持“我们虽然残疾了,但我们精神上不残,我们还有脑还有手,去想去做”…… 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个个楷模鲜活真实,一句句话语感人动心,一步步脚印铿锵有力,不仅踏在山路雪地中,也踏在广大贫困群众心中。
“坚持协同攻坚 ‘治’,实干惠民促兴旺”。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脱贫攻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各地扶贫干部以“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信念,以勤劳的汗水滋养收获的喜悦,以逐梦的豪情续写宏伟的华章,2000多万贫困患者得到分类救治,近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了生活和护理补贴,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扶贫无案牍劳形,振兴还需躬行,党员干部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继续前行,将以实际行动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谁也不能否认,今日之中国书写了“最成功的脱贫故事”;谁也不能否认,今日之中国回答了“长治久安的时代疑问”;谁也不能否认,今日之中国贡献了“脱贫攻坚的中国智慧”。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为主题的议论文篇三
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起承转合”文章
回首来路,方知努力的艰辛;亲历奋斗,才懂付出的意义。自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们党始终站在统揽“两个大局”的高度,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兑现了党的庄严承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为现实。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折。这也告诉我们,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我们要蹄疾步稳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起承转合”文章,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蓝图。
念好“起字经”,确保“起步稳”。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一道努力下,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贫困人口实现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地区的群众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绩喜人,但问题仍存,返贫致贫风险、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仍旧突出。站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过渡期,我们要理性看待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正视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脱贫摘帽作为乡村振兴的起点,将脱贫攻坚的成果运用到乡村振兴中去,以有力的行动、扎实的工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起步稳、开局好。
打好“承接拳”,确保“过渡牢”。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相较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是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规划。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就要打好“承接拳”,既要避免“断崖式”差距,也要防止“跨越式”衔接。要深入总结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工作思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奠定基础,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少走弯路。要以摘帽“四不摘”等行之有效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为基础,因地制宜、因情施策,推动产业发展、政策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
出好“转变招”,确保“转换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不仅面对着脱贫攻坚的决胜期,也面临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启动期。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转换,关系到“三农”工作的稳定,社会的发展。脱贫攻坚是我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乡村振兴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虽联系紧密,但又大有不同。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过渡,要明晰两者的关系,找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针对两者区别对症下药。乡村振兴讲求常态推进,要不断构建产业振兴体系,培育人才振兴队伍,推动文化振兴新发展,探索生态振兴新路径,聚智聚力为实现转变出实招、下实功。
唱好“合奏曲”,确保“合力强”。2020年这特殊的一年,既肩负了实现全面小康的完成使命,又承担着乡村振兴的开局任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是脱贫成效的巩固,也是社会发展的举措。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人民群众意义重大。在两者的过渡期,我们要紧紧把握机遇,增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推进的意识,深入传承脱贫攻坚有效成果,着力补齐脱贫攻坚短板不足,增强政策的延续性和扩展性,深入谋划乡村振兴路径,不断夯实组织基础,筑牢经济堤坝,激活内生动力,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凝聚合力。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为主题的议论文篇四
从“不愁吃”里话小康
小康,对于中国人而言,是盼了很多代,奔了很多年的愿景。202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两不愁三保障”成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这其中最基础的当属“不愁吃”。
“不愁吃”起源于“小康梦”的追求。最早在《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中,就有无数百姓“久困于穷,冀以小康”,仁人志士“四海为忧,思欲小康”。古往今来,人们对吃都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吃饭”一直是第一位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填饱人民的肚子是国家面临的难题。从2004年到2020年连续十七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追求小康的路上,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老百姓都已迈入“不愁吃”的行列,在迈向“车厘子自由”的路上了。
“不愁吃”得益于“好政策”的扶持。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些“不愁吃”的关键因素,都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而且好的政策才能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国取消了实行千年的农业税,在党的十九大上决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些好制度都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2020年4月,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很可能导致全球遭受严重饥饿人口数量在2020年底超过2.5亿人。反观我国,国家预计2020年我们的米面油、肉蛋奶、果菜鱼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和质量将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部也明确表示中国不会发生粮食危机。新冠肺炎疫情不失为对中国农业的一次大考和检验,事实证明我们扛得住!
“不愁吃”得益于“高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让我们逐渐从“吃不饱”到“不愁吃”再到“随便吃”。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58.3%,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8%,农民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历史。在面对国外质疑中国人口爆炸式的增长,“未来谁养活中国人”的问题上,袁隆平通过投身水稻研究给出了惊艳答案,我国水稻的世界单产记录已经提高到每亩1149.02公斤。除了粮食,我国蔬菜产量也在飞速增长,从1990年人均蔬菜占有量的170公斤,涨到2020年的400公斤,中国已成为世界蔬菜种植和消费第一大国。此外,各种农业“黑科技”让我们竖起大拇指,“互联网+农业”的新兴产业模式也让我们足不出户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红利。
“不愁吃”得益于“供应链”的完善。随着交通运输的不断完善,“一骑红尘妃子笑”的典故早已成为过去,人们一走进菜市场和超市就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吃得越来越丰盛。而且,政府健全的保障体系也确保了农产品稳定供给,国家对副产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开通了专用的绿色通道,免收过路费。疫情期间,各地也纷纷支援湖北农副产品,不仅彰显了*制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越性,更体现了我国“粮草先行”的强大供应实力。这一次,我们确实重新认识了中国人民丰富的“菜篮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2019年,我们保持着连续7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战绩”,而在2020年,我国的绝对贫困将被全面消除。一方方不断丰盛的餐桌,不仅上演着我们的生活百味,更折射出从解决温饱到奔向小康的幸福历程!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为主题的议论文篇五
踢开小康路上的“绊脚石”
*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一书出版并发行,2020年第11期《求是》杂志刊发了**重要文章《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问题》。众所周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困扰基层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正值2020年又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各级党员干部要勇于扑下身子解难题,埋头苦干促发展,及时踢开小康路上的“绊脚石”。
常“照镜子”,在“吾日三省吾身”中践初心。西周时期《诗经》中有言“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旧社会人们就有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时至今日,中国人民生活早已取得极大改善,但“小康”依然代表着人们的夙愿。**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弄虚作假、不求实效、脱离群众、自我膨胀这些问题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党员干部要常怀自省意识,西汉辞赋家扬雄在《逐贫赋》中谈道“三省吾身,谓予无愆”。不妨常常问问自己“今天接待老百姓是否热情?”“老百姓反映的问题是否解决?”常反思,常进步,在反省中践行初心,感受“人所乐即我乐”的愉悦,免受贪图虚名、脱离群众、唯我独尊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荼毒。
真“挽裤子”,在“执本而末自从”中补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牵涉到方方面面,但补短板是硬任务。脱贫攻坚就是小康社会的“木桶短板”,党员干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下沉一线,拿出更多科学有力的举措,在“田间地头”多停一会,“走访慰问”更多一点,“脱贫手段”更全一点,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克服浮躁情绪,抵制弄虚作假,“荒山刷绿漆”的闹剧来不得,“走访慰问拍照就走”的表演使不得。“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小康之路上,要把握关键少数,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描绘得愈来愈宏伟。“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不到两年时间里,要着力补齐短板,做到脚上有泥,心中有民,全力打通小康之路“最后一公里”。
勇“立杆子”,在“草上之风必偃”中抓落实。**指出: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坚持以上率下,形成“头雁效应”。鼠年春晚小品《走过场》令人捧腹之余又深思不已。“领导还没来看望你,你的病怎么能好了呢?”郝科长的“灵魂拷问”令装病“穿帮”的马主任低下了头,但他留“空位”靠后期PS照片讨好上级的行为,显然也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的表现。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党上下紧紧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掀起学习的热潮,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回应民生关切。要了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症,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党员干部必须要持续努力、以上率下、久久为功,方能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破顽疾,抓落实。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前辈如斯,我辈更当奋起直追,将责任扛在肩上,人民放在心上。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勇于担当,扮演好“清障者”角色。以*新时代**思想为指导,拿出“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