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高处高三作文800字1
是谁的豪情,震撼了江边雄伟的山?
是谁的相思,缠绵了山间多情的云?
是谁的忧伤,挫痛了山脚呼啸的江?
一路穿越历史的红尘,在这千年的日月循环中,在这高处不胜寒的凄清中,我追寻着你——杜甫,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年轻的你过着一种“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所写之诗字里行间洋溢着蓬勃朝气。或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携着这份向往,崇敬,你为自己安下了“会当凌绝顶”的目标。这高处究竟在世人眼中有多大的吸引力呢?王羲之说:“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宇宙之大,足以极试听之娱,信可乐也。”《孟子·尽心上》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你大概也是这样的心境吧。“一览众山小”的诱惑,勾起了青年的你的征服欲和雄心气概。你与世人分享你的得意,于高处洒下一抹豪情。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本是壮年的你自己登高远眺,却偏想到故园闺中人。江边楼头,深情凝望的方向,是故乡。深情凝望的脸已变得憔悴,曾经的欢歌燕舞已化为虚无。凝滞的眸中,流露出千万分的不舍与伤痛。明明是内心澎湃,却又不忍。好一个“不忍”,将担心、害怕、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你在怕什么?怕在这高处更显孤寂,怕在这高处愁意倍增,怕这高处太空寂,空寂得只剩下愁肠?你情寄佳人,无语凝噎,泪流满面,任绵绵相思于这高处流淌。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你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黄发老人,落于他乡,苦不堪言,恰逢悲凉之秋,触景生情,你需要发泄。你登上这高山,想着身下的寥廓发出一声伤痛的低吼。高望远,乡战乱,身疾病,境萧条,风砭人。那愁、那怨,如滚滚江水推驱不绝,你垂垂老矣,欲将压力释放,便立于高处,将哀伤、愤恨寄予这广袤的空间,放空自我,让山去改变这份沉重的忧伤。
高望远,千百载,你——杜甫,于这高处完成你的千古绝唱。
站在高处高三作文800字2
我畏惧高层建筑,不过还不至于到恐高症的地步。这种畏惧感何时开始,我自己也不得而知。
小时候喜欢乘电梯,尤其是观光电梯。家附近的百货公司就装了两台观光电梯,每每去那我都能坐电梯玩得不亦乐乎。趴在扶手上往下望,对渐缩的人影产生没有来由的满足感。百货公司只有四楼,我坐到顶也觉得意犹未尽。
初中放暑假去海边玩,住在五星级酒店里。房间里有一墙壁的落地窗,用厚重的绒布掩着,我走过去掀开窗帘,动作才到一半便被窗外风景惊得连生后退。自觉窘迫,又装作毫不在意。这凌绝的景象令我想看而又不敢,只得蹲下来缓缓靠近窗。窗外像是一个游戏世界,模拟着城市的建设。这样地望下去,望下去,确有居高位者的畅快感,可我却恨不能趴下来看。用眼睛饱览风光,让地板承受我如擂鼓的心跳。
后来也去过上海的正大广场,同是坐观光电梯,八层楼的高度让我总觉得自己是拴在绳上的小蚂蚁。哦,真可笑!小蚂蚁会害怕蚂蚁们创造的高度。不过,我从来不觉得山高。
我走过平坦的小山丘,爬过危严的索道,登过斜陡的峰坡。我也曾在山上玩花赏雾观日出,也曾立于悬崖边俯瞰苍茫大地。可我从不畏惧山的高度。大概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山是属于大地的,是敦厚老实的,是温柔可人的,是有起伏有线条的。甚至连山的锋利棱角也仿佛透露出调皮的意味。不像人造的建筑,山是粗糙不平的,是生机盎然的。人类的建筑直上直下,是最最险拔的山峰,奇崛但显凶猛,我真真怕它。
这温柔的山,不曾吓坏我,却吓坏了我那曾坦然站在落地窗前的哥哥。有一年我们回老家玩,一起去爬山。我兴致勃勃冲在最前面,爬到山顶时,又望见旁边有座好似更高的山,便朝它迈开脚来。没几步我便摔了一跤,祼露的脚踝被野草割了一道口子。这时正听得哥哥喊我,我也大声回了一句,却把他吓坏了。他厉声命令我不要动,我不明所以地看他束手束脚地走下来,又小心地挽我回去。哥哥言之凿凿地说这里就这座山最高,还说我刚刚下去的地方很险,顺带骂我不听话乱跑。我站在他所谓的“最高的山上”不以为然地偷偷吐舌头。怎么不怕目企难及的高楼大厦,却担心这绿色茵茵的小山丘呢?
站在高处高三作文800字3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有多少人想登上至尊的高山,低头俯瞰整个大地,看万兽奔腾,群莺飞舞,天高地阔尽在掌中!何人不想拥有这般豪气?何人不想再举手投足之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可无奈,高处不胜寒。想达到至尊的高度,就要忍受无情的孤单。
歌词中曾这样唱道:“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到了这种地步,便是孤独、寂寞,不能被世人理解,这也是为什么真理总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谁将你推到这至高的地位,将你的手脚冰封?是谁让你承受着这般孤独?你看够了权势的纷争,看淡了这尘世间的欲望,你沉浸在诗词歌赋的美妙意境之中,希望在那里寻找一个全新的世界,但无情的命运却将你推到了最高峰!让秋意缠绕着你,使你终日忍受身处高峰的寒冷,无力反抗,只能静待国破家亡、妻离子散。高处之凄冷,凄似残花,冷若冰霜。
达尔文
宗教仅仅凭借两个字——上帝——就控制了整个欧洲,土地、黄金、地位,教廷的欲望无休无止,人们的思想都被控制。而只有你,只有你在无尽的黑暗中看见了一丝光明,在愚钝中发现了智慧,从上帝手中夺回了科学的力量!你说人类起源于猿猴,但这一个再合理不过的科学推论却让你成了众矢之的,成了宗教认识唾骂的对象。你以一人之力对抗整个宗教,对抗腐败,对抗黑暗!只因你站在了凄冷的高处,便让你背负了一身的孤独,忍受着世人异样的目光,遭受人们的排挤,那感觉就像是在与整个世界为敌!高处之险峻如悬崖峭壁,似绝人之路。
庄周
“无为而无不为。”庄子可算是达到了一种境界,心境之高能容下整片天地,再大的事到了他心中,就像是一块石头被扔进了大海一样,翻不了多少波澜。他已经看破了尘世,看淡了世间百态。权利的纷争,宫廷的争斗,在他眼里就像是小孩子的嬉戏。他俨然已经达到了超然脱俗的境界。庄子的妻子死后,庄子竟然拿着锅坐在门口的木槛上,一边敲打,一边叫好,为妻子终于脱离尘世、回归自然、完成轮回而感到高兴。一个人站到了这样的高度,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高处之境界,容纳百川,俯瞰天地。
人生在世,有无数的高峰等待我们攀登,登上高峰,便可以俯视天下,享受万人敬仰,但是,也要能够面对孤独,面对凄寂,面对世人的不解。
山高人为峰,其实,最难攀登的山峰还是我们自己。
站在高处高三作文800字4
读罢千百遍‘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终有所领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岂是我们的肉体。我们的心,我们的灵魂也该如此,因为惟有登高方能博见啊!
让心站在高处,给他一片辽阔无遮的视野。
不论身在何方。心有多高,视野就有多大,一个人若是在黑暗的一隅,哪怕身世显赫也难成大器,只要心在巍峨山巅,纵使身处茅檐下,也能名垂宇宙。
就如同宋徽宗,身为大宋天子,统御九州,却终日只知琴棋书画,完全忘却了肩头沉甸甸的责任。这历史悲剧正是因为宋徽宗的心只停留在‘文人’的位置,却从未达到帝王的高度,山石花鸟已将他的视野填满,再也容不下天下苍生。
而又如杜甫,一生仕途不顺,颠沛流离,本应只求温饱足以,可他却始终放眼天下,心怀苍生。‘三吏’‘三别’写尽了天下百姓苦难,身居漏屋之下却仍不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他用文人的笔写成一部史书。也正是因为他站在了巅峰,让他看得到天下苦难与黑暗。‘诗圣’指的不仅仅是他那传颂千古的诗句,更是他观照苍生的心灵。
历史的洪流洗刷了多少普通士子,而冲不走,抹不掉的正是那站在高处的心灵,那般广博无垠的视野,才能把名字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令后人瞻仰叹服。
释迦牟尼拈花,只有迦叶微笑,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能眼见到,却体味不出美的所在。当你拥有了一种拈花微笑式的感悟能力,你就会发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宇宙。万物都有其美之所在,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面对滚滚长江水,孔子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慨。黄河也使李白有了‘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启迪。
人的一生,不妨看作是心灵登高的一次旅程,随着视野的开阔,我们的眼乃至心中便不再是荣华富贵,而是天下苍生,是时间与空间,是梦想与现实的交织。
让心站在高处,让我们不畏浮云!
站在高处高三作文800字5
大江东去,白驹过隙。时光抚平了当年赤壁叽上的斑驳箭迹,藏锈了那秦始皇一同尘封的千万秦俑,亦揉碎了古人“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如玉容颜……唯有他,心平气和地以千古奇才的姿态横亘于历史长河之上,悠悠然,任时光飞逝。
扬州的春,孤独的诗人尽情地漫步在寂寥的夜中。扬州之夜,江中波声涌来,此起彼伏。扬州的江上的月光随波声一道洒来,澄澈地直把花变成了霜。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元素融成强大的力量直击他的心房。他感到自己作为诗人和哲人的血液在疯狂跳动,脑中诗词的火光在不断迸射,无需酝酿,他的《春江花夜月》一挥而就,中国诗坛登峰造极之作横空出世。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何等开阔,何等气象。月海在他的笔下浑然天成地自成一体。若是平常诗人拥有这几句,早已凭其恣意卖弄和求取功名了。但张若虚只是淡然一笑,继续挥舞他的如椽大笔:“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写诗于他而言,就如吃饭一样稀松平常,词词句句,都是由心而发。——他的心是向着无限宇宙的。“日月逝于上,体貌衰与下,忽然与万物迁化。”站在真理高度的他,心中自有丘壑万千,得时而发,便成大作。
张若虚,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号“吴中四士”。这是《全唐诗》中对于这位天才的数语描述。他太吝啬,只顾向着宇宙、向着时间发问。而忘记给世俗回赠篇文华章。或许他明白,即使留名青史,史书上的文字也终会随着时间的消磨而失去当时的生动,所谓“不朽”,不过是现实之下小小的倒影。
所以,他只是看。上抵宇宙,下临尘世。他看了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摇头浅笑;也看了看李白“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拂袖而叹……他表现出其才气超尘的孤高淡然。
而这一切,或为天性,又或是天才太早参透玄机的必然。
张若虚始终不是能被马上想起的所谓“诗坛大家”,但他,却以高于“大家”的姿态,站在高处,带着始终不可名状的微笑,与宇宙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