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启迪1
一场郭永怀精神研讨会在荣成举行,郭永怀曾工作过的单位领导,郭永怀的部分学生、亲属,共同就郭永怀精神内涵进行交流研讨,更好发扬郭永怀的精神。
郭永怀,似他的名字般永远令人怀念。在列强对新中国进行露骨的核威胁之下,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一穷二白”的经济困难局面下,在新中国下决心研制原子弹的自力更生精神感召下,草原的每一棵草、每一朵云、每一片蓝天都见证了那段绝密且令中国人扬眉吐气的历史,见证了郭永怀以生命为代价投身祖国核事业的无悔追求。
在致力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的8年多时间里,从原子弹到氢弹再到导弹核武器,郭永怀究竟倾注了多少心血和汗水,恐怕没人说得清楚。然而,郭永怀在生前谈及这些,经常挂在嘴边的却是这样的话:“作为新中国的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特别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希望自己的祖国早一天强大起来,永远不再受人欺侮。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事务中就会发挥更大作用……”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已经被郭永怀等人铸就成一座历史丰碑。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激励。斯人已去,精神永驻。
“叔父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精神财富,我们要继承他爱祖国、爱学习、爱科学的精神,为国家效劳,为人民作出贡献。”郭永怀侄女郭淑娥说。
王瑾是一名陈列馆的讲解员,看着修缮后的陈列馆,她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说,作为郭永怀先进事迹讲解员,今后会挖掘更多素材、更加深入学习领会郭永怀的精神,通过富含情感的讲解,让更多人全方位认识郭永怀、学习郭永怀。
大无畏的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当前正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荣成来说,汲取郭永怀身上的精神动力迫在眉睫。
战争年代,荣成走出了100多位将军,为全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如今,这里已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前三季度,荣成全市预计完成生产总值840亿元,同比增长8%,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名列前茅,实现由“速度经济”向“素质经济”的蜕变,由“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跃升。
永怀精神,常学常新。郭永怀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67万荣成人民在扎实推进创新发展、努力争当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征程上不断超越。
1958年1月,郭永怀出任《力学学报》主编。1957年,钱伟长被打成右派。郭永怀了解钱伟长的学术功力,仍然请他任编委。一次,一位知名教授向学报投稿,钱伟长发现其论文中竟有51个基本错误,提出不宜发表。那位教授向编委会提出“左派教授的文章不许右派教授审查”,对此郭永怀不屑一顾,他说:“我们相信钱伟长的意见是正确的,这和左、右无关。”
1958年,教育界开展 “教育革命”,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取得了显著成绩,但运动中也出现了“左”倾倾向。有些人通过向空中扔十字架用库达儒可夫斯基定理不好解释,就认为这个定理不对了;通过观察荷叶上的水滴可自由运动,就说NS方程的边界条件是不对的;通过当时设计部门说,飞机的阻力现在还不能用边界层理论算,就认为边界层理论没用。他们请来郭永怀,想让他赞同这些“新发现”,不料郭永怀说:“我常想,一个新发现,要推翻什么东西,应该有以下工作。第一,要经过慎重的思考,你们说的问题,没有经过慎重的思考,只看到了表皮现象,就做结论。第二,要有真正的胆识,敢于做研究。你们对荷叶是很有胆量,但不是科学的胆识。第三,要有毅力,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要有非搞清楚不算完的毅力,你们不是这样,是凭一时的热情冲动。”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启迪2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是,当我看到孔繁森的种种事迹,我不得不怀疑古人的这句话是否完全正确。孔繁森为了国家、为了阿里,他全然不顾家人的需要和劝阻,依然奔赴环境恶劣的阿里工作。试问在当今社会像他这样无私奉献,舍己为“民”的人民公仆又有多少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我们伟大的祖国不能繁荣富强起来,又何谈家的幸福美满呢?在这方面,我看到了孔繁森的无私,他把自己对家人的爱和关怀全都奉献给了祖国和阿里的人们,这需要何等的胸怀和气魄啊!他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当我看到他把别人送的礼物送回时,当我看到他把自己的生活费作为工资发给小学教师时,当我看到他把老人的双脚抱在怀里为她取暖时,当我看到在发生雪灾他仍然战斗在抗灾第一线时……我不得不为自己的自私和某些国家干部私饱中囊,于国于民而不顾的行为感到羞愧。现在想起因收同学礼物而选她当班干部,为了先抢到开水而和同学争吵,为了自己舒适在公汽上不给老人让座,学校分配劳动偷懒这些事时,才发觉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和无知;再想想有些国家干部,拿着国家发给的工资,不要说为国为民做点事,反而肆无忌惮地利用职权之便为虎作猖,谋取私利。
对上阿谀奉承,图个官运通达;对下冷言恶语,欺压百姓,一副“老爷”架势。官场之上,官官相为,就算做了违法的事,也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了事。当有利可图的时候,一个也不会少;可当百姓需要的时候,一个也看不见。想到这些,我便感到非常的气愤和懊恼。为什么我们身边不能多一些像孔繁森那样的“好人”、“好领导”,少一些贪官污吏呢?我想,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的国家应该会更加和谐昌盛吧!
啊,孔繁森,您是人民的好公仆!是您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的道理。我要学习您大公无私,舍己为“民”的精神。我要像您一样不虚度年华,将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启迪3
大地拥有灿烂光辉,因为天上有个太阳。我们朝气蓬勃,因为心中有个梦想。
当早已不寒的杨柳风迎面而来时,我停下手中的笔,眺望着远方的山。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倚着窗扉,遥望繁星,期待新的日出。
我喜欢日出,因为初升的太阳总以满面的红光唤醒我心中的梦想,告诉我:“该是奋斗的时候了,梦想是要靠不懈的奋斗实现的。”我不会辜负朝阳对我的嘱托,因为那个梦想。
我也喜欢日落,落日的余晖染红西方的天空,夕阳同样用满面红光向我告别,也不忘告诉我:“要注意休息,梦想的实现并不是朝夕间可以实现的。”
沉入梦乡,我仿佛看到贝多芬右手执笔,左手伏案,谱写着自己的梦想,他早已忘记那失聪的双耳,他手下的每个音符都在他心中奏响,这就是梦想。我仿佛看到爱迪生在昏暗的烛光下,一遍又一遍地实验,来找到合适的灯丝,这就是梦想。
红霞再次把我敲醒,朝阳有着同样嘱托,我回想着昨夜的梦,心中激荡对于梦想的渴望,渴望有朝一日,在我艰苦奋斗之后,梦想的彼岸豁然出现在眼前,我会欢呼着冲过去,哪怕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不会停步;哪怕是风雨兼程,我不会停步;哪怕是重峦叠嶂,我不会停步!
为了心中那个早已根深蒂固的梦想,我往返于朝晖与夕阳之间;为了心中那个早已根深蒂固的梦想,我坐在这严酷的考场上,但我沉着,镇定,冷静。为了这个梦,也为了不辜负朝阳与晚霞的嘱托,更为了关心我的人,我沉着应战,冷静思考。
拥抱梦想,我会开创人生的辉煌;拥饱梦想,我会铸造生命的华章;拥抱梦想,我会灿烂那一片属于我的天地。
看那天边,晚霞环抱的夕阳又在红着脸向我道别了,我更期待着那唤醒我的朝阳,它会告诉我:“加油吧!祝你成功!”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启迪4
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当我们学会用旷达乐观的心情去看待生活,即便是处于人生的低谷,也能感觉到世间的美好与幸福。
幸福本源于生活。真正的生活,并不是乏味至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是用奋斗换来的琴棋书画诗酒花。用一颗斗志昂扬的心,去收获幸福的生活。
带上信念,怀揣梦想,拿出勇气,向着目标进发。脚踏实地,一路高歌,我们需要奋斗,需要一个光明的未来,更需要一个幸福的人生。
因为奋斗,安徒生从一个鞋匠的儿子成为童话大王;因为奋斗,爱迪生才能有一千多种伟大的科学发明;因为奋斗,爱因斯坦创立了震惊全世界的相对论;因为奋斗,中国才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而我们更加需要奋斗,整装待发,不辞辛劳。只有奋斗的青春,才是充满幸福的青春。
青春的我们神采飞扬,自信满满,向着心中的象牙塔大步前进。青春的岁月应当如傲梅,如寒松。“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如果你是一位奋斗者,那你就应在浩瀚的生命之岸,自豪地告诉全世界:你追求过,奋斗过;你从来没有放弃过希望,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拼搏。而世界也将欣慰地回答你:只要奋斗不息,你的青春将永驻,你的人生也将辉煌。
世界上美丽的东西千千万万,却没有一样能比幸福的生活更具吸引力;世界上值得珍惜的东西数不胜数,却没有一样能比奋斗更为珍贵。
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较之永恒的是大自然的须臾一瞬。如果我们肆意地挥霍光阴,将人生看作儿戏,那就会如孟浩然说的一样,“惶惶十三载,书剑两无成”。
有句话说得好,“世界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的”。当今世界,是我们的世界,世界的美好,终将属于我们。
朋友们,奋斗吧。或许现在的你略逊于他人,但只要拥有一颗满怀斗志的心,一天一小步,扎扎实实地去争取,一定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灯塔大课堂第二十八课》观后感启迪5
使在美国呆了近20年的钱学森异常兴奋。
在新中国诞生的第6天,钱学森夫妇就萌发了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可爱的祖国去,为新生的共和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但回国道路充满着的曲折和艰辛,是钱学森始料未及的,这位“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学者,在已将科学书籍和自己的研究工作笔记装好箱,交给美国搬运公司启运回国时,却遭到美国移民局的刁难。
他们对中国的这位爱国学者百般恐吓,并把他关进拘留所,人身自由受到极大限制。
整整5年时间,他几乎过着被软禁的生活。
但重重磨难并没有泯灭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他们收拾好箱子,天天准备随时搭乘飞机回国。
1955年,饱受磨难归心似箭的钱学森向祖国发出了求救的呼声,中国政府出面通过谈判设法营救他回国。
终于在这年9月,经过长达5年多斗争的钱学森夫妇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们的科大也因此多了一位功臣,我们科大人也多了一位老师。
我们无法去体验那个年代的味道,但我们却有一点毋庸置疑:正因为前辈们时刻心系祖国,才有了今天繁荣的中国。
正因为他们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中,所以如今世界才能把中国放在眼中。
我想说又不愿说,我也曾看到祖国的孱弱,在圆明园烧焦的废墟之上,我看祖国是一滩血;在邓世昌勇猛的“致远舰”上,我看祖国是一团火。
但我的祖国没有沉没,在亚细亚的东部,用宽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将炎黄子孙揽于怀中,用茅草和土砖修复残缺的岁月,用野菜和稀粥喂养饥饿的生活。
中山先生,在黑夜里开始规划治国方略,毛泽东,在贫瘠的土地上,支撑民族的血肉与骨骼;邓小平,把饱经沧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灾多难的祖国,从世纪的风雨中神奇地走过
他们之所以在危险面前义无反顾,那是因为,祖国在他们心中。
他们之所以敢于孤独和贫穷,那是因为,他们要拯救亿万同胞,祖国一直都在他们心中。
一个没有国家的民族是个屈辱的民族,一个国力懦弱的民族是个可怜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