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朱彦夫的感人事迹,让我们潸然泪下,不得不敬佩这样的精神,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2021感动中国朱彦夫人物事迹观后感精选,欢迎阅读!
感动中国朱彦夫人物事迹观后感【篇1】
共产党人讲“无我”,是境界,是胸怀,是格局,是心中无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是心中有民,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时为老百姓着想,处处为老百姓办事。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朱彦夫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朴实而闪光,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无私奉献,触动着你我内心最敏感的情感。
朴实,是立身之本,是大爱无私的人生态度。朱彦夫作为一级伤残军人,毅然放弃优越的特护待遇,主动回到家乡为群众服务。他担任村支部书记25年,没有领过工资,作了上千场报告,没要过一分钱报酬,还用自己的抚恤金办夜校,自当教员教群众识字,自掏腰包采购公用物资。“作为共产党员,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朱彦夫这些朴实话语,折射着坚定的信念,体现着“无我”的境界。
朴实,就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得失,展现的是一种伟大的“无我”境界。共产党人讲“无我”,是境界,是胸怀,是格局,是心中无私,全心全意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是心中有民,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时为老百姓着想,处处为老百姓办事。朱彦夫用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无我”境界。
朴实“无我”的人,常常也是精神富足的人,还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起初,自己走几步不摔倒,就是一种幸福;干村支书,为群众多办点好事,也是一种幸福;苦熬七年,写成一本书,奉献给社会,更是一种幸福。”在这里,朱彦夫对幸福的理解是那样朴实,完全超越了个人欲望。从朱彦夫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奉献者的“无我”风采,听到的是一曲奉献者的“无我”之歌。
心底无私天地宽。今天,我们讴歌英雄、崇尚楷模,不应该止于“诚心正意”的敬仰,而应该有起而行之、始于足下的行动,扎扎实实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朴实而“无我”,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获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创造不平凡的成就。人人如此,涓滴之水终将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时代洪流。
感动中国朱彦夫人物事迹观后感【篇2】
他叫朱彦夫,1933年出生于山东沂源县张家泉村一个贫穷的家庭,1947年,年仅14岁的朱彦夫毅然参加革命,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加入解放军队伍后,朱彦夫切身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和组织的温暖,使他第一次有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解放战争期间,朱彦夫随部队转战大江南北,参加了大大小小百余次战斗,在战斗中,朱彦夫表现得异常勇敢,每次都是冲锋在前,十多次身负重伤,三次立功,因此,鉴于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朱彦夫很快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悍然入侵朝鲜,并很快就将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严重威胁着我国东北领土安全,为了保家卫国,中央决定派遣志愿军进入朝鲜抗美援朝,11月初,朱彦夫所在的第9兵团在司令员宋时轮将军的率领下,入朝参战。
在第二次战役中,为了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到三八线以南,打碎其“回家过圣诞节”的美梦,志愿军全线猛攻,战线延绵数百里,第9兵团的作战区域是东线,也是整场战役打得最激烈的区域,因为他们的对手是被公认为美国战斗力最强、从未打过败仗的精锐部队美陆战一师和美七师。
此役,第9兵团的主要作战任务是大范围的迂回包抄,将对手美陆战一师和美七师分割包围,并在长津湖地区展开决战。
11月27日至12月24日,中美两大王牌部队在长津湖一带展开激战。
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看,美军胜在装备精良、战斗力强,而我志愿军则胜在人数多、士气旺,战斗意志强,但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装备差,因此,很显然,第九兵团所面对的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然而,对于志愿军来说,他们最大的挑战还不是那强大的敌人,而是当年朝鲜那个极寒的鬼天气。
众所周知,朝鲜的冬天是很冷的,差不多就和我国的东北一样,更为严重的是,那年的朝鲜,不是一般的冷,而是非常的冷,据说是5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气温甚至低到零下40多度,而第九兵团都是南方部队,又是匆匆入朝,后勤补给严重滞后,部队甚至连人手一件棉衣都保障不了,可他们面对却是后勤保障和武器装备水平都是世界一流的美军部队,因此,这场战役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难的条件下,我志愿军将士充分发挥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投入了战斗。
此战,朱彦夫所在的连队,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守卫250高地,战斗打响后,敌人为了争夺高地,向朱彦夫所在的250高地发起了疯狂的猛攻,天上飞机轰炸,地上大炮猛轰,250高地顿时陷入了一片火海,整个山头直接被削低了几十厘米。
在如此惨烈的战况下,朱彦夫的战友一个个在身边倒下,有的被炸死,有的被活活冻死,但此时的他,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顾不上悲伤,他唯一的信念就是哪怕只剩下他一个人,也要牢牢地坚守在高地上,使敌人占领高地的阴谋不能得逞。
激烈的战斗,加上严寒的天气,使志愿军付出了巨大伤亡,但战士们依然坚守着,挡住了敌人两个营十几次的进攻,打到最后,全连战友都牺牲了,整个250高地,就剩下了朱彦夫一个人,而他也是遍体连伤,脸上也已模糊不清,经朱彦夫老人自己回忆:“美国陆一师是世界最强的,就剩我一个人了,我不打谁打,这就是我一个人的任务!”
后来,慢慢靠近的敌人扔过来数枚手榴弹,最近的一枚手榴弹甚至离他不足一米,随着手榴弹在身边爆炸,朱彦夫顿时眼前一黑,然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就这样,年仅17岁的朱彦夫,在敌人的一片狂轰滥炸中,头部胸部腹部7处重伤,昏死在了战场上。
当增援部队来到战场上,发现了250高地唯一喘气的朱彦夫,便立即将他送到了阵地医院,此时,朱彦夫的眼球已经被弹片炸出,双腿双脚早已被冻坏,肚子也被炸开,肠子也露出腹外,全身已经没有完好的地方了。
所幸的是,经过阵地医院对朱彦夫进行抢救,暂时保住了他的性命,但由于他伤势过重,驻地医院又没有足够的医疗设备,只好将朱彦夫及其他重伤员送回国内进行医治。
回到国内后,朱彦夫昏迷了93天,经过47次手术的抢救,朱彦夫总算奇迹复生,但由于他四肢严重溃烂被截除,左眼彻底失明,剩下的右眼视力仅有0.3,成为了一名伤残军人,很显然,再也无法重返战场了。
醒来后的朱彦夫得知自己的情况后,痛苦万分,犹如坠入冰窟,自己才年仅17岁啊,命运竟然和自己开了如此大的玩笑,他绝望极了。
为此,朱彦夫还曾一度想要自杀,怎奈自己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于是,他又想到以绝食来结束自己性命,但照料他的医生护士怎么会让这样一位大英雄就此了结自己呢,便不断给他灌流食,于是他又想爬到窗台上跳楼,但他又没有手脚,此时的朱彦夫,活着对他似乎就是一种炼狱般的煎熬。
正在此时,面对屡次轻生轻生的朱彦夫,他所在的部队政委气愤地对他说:“在国家不需要,事业不需要的时候,自杀就是背叛党,背叛祖国,背叛人民!”
短短数语,惊醒梦中人,朱彦夫彻底醒悟,打仗就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连死都不怕,还怕活下去吗?在想到已经牺牲的战友,朱彦夫越发坚定了活下去的决心。
1952年,朱彦夫作为特级伤残军人,因生活没有自理能力,组织上便将他安置到了休养院,但朱彦夫拒绝了。
作为一名钢铁战士,他不想做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废人”,他要自食其力,养活自己。
1956年冬,朱彦夫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为了不让自己年迈的老母亲担心,一向坚强的他也不想成为别人的笑柄,于是,他开始用自己的残臂练习吃饭,用自己残缺的腿练习站起来,日复一日……
功夫不负有心人, 朱彦夫慢慢地学会了自己刮胡子、上厕所、刷牙、装卸假肢,还有洗衣做饭和写字,他又可以像正常人一样正常生活了!
1957年,朱彦夫结识了自己人生伴侣 ——20岁的年轻姑娘陈希勇,善良的陈希勇第一眼见到朱彦夫就再也放不下了,于是便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朱彦夫的怀抱,选择照顾对方一辈子。
婚后的朱彦夫,对生活更加充满了信心与希望,他的干劲又起来了。
当朱彦夫看到自己家乡的人民贫穷落后的生活状况,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时,便萌生了带领家乡人民致富向前奔的念头。
同年8月,朱彦夫被全村8名党员全票推选为村支部书记,他带领乡亲们逢沟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电,经过3年努力,将几百亩贫瘠土地平整成了大块良田,自此之后,朱彦夫以部队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带领乡亲们致富的道路,并且一干就是25年。
1982年,50岁的朱彦夫因病辞掉村支部书记一职,到了享受生活的时候了,可朱彦夫还是闲不下来,他又萌生了写书的念头。
于是,在自己超乎寻常的毅力坚持下,朱彦夫完成了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在书中,朱彦夫写道:“在这个世界上,曾经有一批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人,曾有一种精神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令人读来不禁热泪盈眶。
正是基于种种励志而又感人的事迹,因此,朱彦夫老人到了晚年,各种荣誉也是接踵而来。
感动中国朱彦夫人物事迹观后感【篇3】
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1周年纪念日,在淄博市沂源县朱彦夫事迹展览馆内,朱彦夫的孙子朱帅宗正在为前来参观学习的团队认真讲解。身为展览馆的讲解员,他也是“沂源红”宣讲团的成员之一,在沂蒙革命老区传颂着他爷爷的故事和精神。
“在很多人眼中,爷爷是一个传奇,是人民楷模、时代楷模,而在爷爷看来,他就是一名冲锋不止的战士。爷爷曾跟我说过,有三次冲锋让他刻骨铭心。”朱帅宗说。
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沂源县张家泉村人,14岁参军入伍,16岁火线入党,先后参加过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战役,而让他终生难忘的是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冬,朝鲜战场250高地,爷爷所在连队冒着零下30多摄氏度的严寒与敌人激战三天三夜,最后全连官兵仅剩下他一人。”朱帅宗动情讲述。杀红了眼的朱彦夫一边抱起机枪拼命扫射,一边怒吼着。突然,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他的头部、胸部、腹部7处重伤,肠子流出体外,当时就昏死在阵地上。
后来,增援的部队把朱彦夫从雪地里扒拉出来,送到战地医院。由于冻伤严重,朱彦夫的四肢已经溃烂,必须截肢。这位钢铁战士在经历了47次手术,昏迷了93天后,竟奇迹般地醒了过来。他醒来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的枪呢?”当他下意识想摸枪时,发现手没了。当他本能地想站起来时,发现腿也没了。朱彦夫参加过上百次战斗从不怕死,而那一刻他想到了死。
冷静下来的朱彦夫最终选择了坚强活下去。“成了‘肉轱辘’,可我依然是个战士。不能为国家效力了,但绝不能再给国家增加负担,再给组织添麻烦。”朱彦夫毅然选择了回乡。
回乡后,朱彦夫咬牙坚持、苦练自理能力。1957年,24岁的朱彦夫以伤残之躯,挑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担。村民没有文化,他就拿出家中的积蓄办夜校;没有地,他每天清晨带着司号员来到工地吹响嘹亮的军号,带领大家整山造地;没有水,他带着村民打出了4眼大口井;没有电,他用了7年时间,先后79次外出,行程7万多里,为村里和沿路十几个村庄都通上了电。张家泉村一口气创造了当地八个第一:全乡第一个通电,第一个发展林果,人均收入全乡第一……“爷爷带领乡亲们,艰苦奋斗了25年,把一个贫困落后的山村变成了山清水秀的富裕村、先进村。”朱帅宗说。
1982年,一场大病之后,朱彦夫主动辞去村支书职务,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三次冲锋——写书。他用残肢抱笔,用视力仅有0.3的右眼,翻烂了四本字典,历时七年,七易其稿,1996年他终于出版了33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
朱帅宗说:“拿到新书那天,爷爷把自己关进屋里,在书的扉页上,恭恭敬敬地写满了牺牲战友的名字。然后,他双膝跪地,颤抖着双臂,将书点燃,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来告慰和祭奠英灵。”
1996年11月,在一次报告会上,朱彦夫由于过度劳累,突发脑梗,导致偏瘫。面对命运的又一次劫难,他依然没有屈服,1999年,由他口述、他人代笔的自传体小说《男儿无悔》出版。
感动中国朱彦夫人物事迹观后感【篇4】
朱彦夫的事迹传遍齐鲁大地,朱彦夫的事迹让人们相信:永葆初心、执着奋斗,无论身居什么岗位,都会成就伟大;无论历程怎样艰辛,终将书写传奇。
执着,是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朱彦夫同志14岁参军,18岁失去双手双脚和左眼,昏迷93天,动过47次手术,却以惊人的毅力,实现了生活自理。担任村支部书记25年,张家泉村山山水水间都深深地印下了他立行、跪行、爬行、滚行的“痕迹”,他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带领广大群众改变了张家泉村贫穷落后面貌,换来了“山上松树戴帽、山下林果缠腰”新景象。朱彦夫所展现的执着,是为党为民奉献的志向坚定不移,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坚守无怨无悔。这种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这种积跬步、至千里的坚持,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的品质,也恰恰是每一个人实现精彩人生的必需品格。
对理想信念虔诚而执着,关键要当“永远的战士”。朱彦夫的躯体是残缺的,但他的信念是坚定的,追求是执着的。朱彦夫每一步前行,都离不开越是艰险越向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与执着。没有执着奋斗,没有钢铁般的意志,朱彦夫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朱彦夫所以感人、所以有成,就在于执着,在任何困难和挑战面前永不言败,始终以战斗的姿态,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最大限度地向人民贡献自己的潜能。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面对朱彦夫,人们的心灵不能不受到震颤,也不能不反躬自问:人生追求的是什么?是否对理想信念至信而执着?在历史的长河中,一辈子很短,但人生有限而信念永存。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把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融入为百姓造福的事业中,一辈子就会很长,就能在漫长岁月中书写不朽与传奇。
感动中国朱彦夫人物事迹观后感【篇5】
“铁骨扬正气,热血书春秋。”朱彦夫说,生命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腐烂,另一种是燃烧,他宁愿选择后者。这位钢铁战士、传奇书记,用赤诚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奉献之歌,用苦难和血泪汇聚起了中华民族的正能量,震古铄今,荡气回肠。朱彦夫不愧是现代版的“山东好汉”,当代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我就用这半块躯干,不管是滚,不管是爬,不管是说,不管是写,我尽上我的职责。”朱彦夫在战场上英勇顽强,战功赫赫,在战火中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后,面对极端困难的生活,他毅然放弃特护待遇,回到家乡,在和平年代,用残臂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书写极限人生。作为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朱彦夫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拼搏精神,以一个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畏艰难,挑战极限,无私奉献,困难面前不退缩,重病缠身不离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
信念不倒,精神不垮。生命在颤抖,信念却闪烁着光辉,“仰不愧大,俯不愧人,内不愧心”,朱彦夫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崇高追求。作为党员干部要
学习朱彦夫坚定理想信念,不失赤子之心,不断提升道德境界,不懈追求高尚情操,对手中权力心存敬畏,慎独慎微,勤于自省,与群众心相连、情相依,同呼吸、共命运。这样才能信念不倒、意志不减,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不断强化精神之“钙”。
英雄气概,攻坚克难。“因为共产党员呢,名实相符的话,你就得这么干,不这么干,这个共产党员就是假的,就是虚的。”朱彦夫筚路蓝缕,逆水行舟,爬山头,到田间,用残臂带领乡亲们开山劈岭,治山改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终于,滴水之微汇聚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曾经战火蹂躏的土地被装点得秀美而丰腴,曾经贫苦不堪的家乡也成了先进村庄。实干彰显魅力,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朱彦夫“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斗精神,以勇往直前的气概攻坚克难,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开拓创新,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赢得群众口碑。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面展开,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以朱彦夫为榜样,在干事创业过程中不但要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还要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要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进一步转变作风,把为民务实
清廉的价值追求根植于思想行动之中,矢志不渝地为党奉献、为民造福,像朱彦夫一样创造辉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