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新乡学院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一、福建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新乡学院附招生人数

1、2022年福建高考历史(历史+选考思想政治且地理)类考生要想上新乡学院,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1985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4人;

2、2021年福建高考历史(历史+不限选考科目)类考生要想上新乡学院,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95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2040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2人;

3、2022年福建高考物理(物理+选考化学)类考生要想上新乡学院,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68986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4人;

4、2021年福建高考物理(物理+选考化学)类考生要想上新乡学院,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9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6866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4人;

5、2021年福建高考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类考生要想上新乡学院,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7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6525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0人;

二、新乡学院在福建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新乡学院在福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福建 2022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12 494 20820 省政府
福建 2022 历史 历史+选考思想政治且地理 本科 4 497 19850 省政府
福建 2022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4 470 69586 省政府
福建 2022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且生物 本科 4 470 69586 省政府
福建 2022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24 471 68986 省政府
福建 2022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22 475 66606 省政府

2、2021年新乡学院在福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http://www.GxSCSE.coM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福建 2021 历史 历史+选考思想政治且地理 本科 4 493 21023 省政府
福建 2021 历史 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22 495 20404 省政府
福建 2021 物理 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24 469 68663 省政府
福建 2021 物理 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20 476 65250 省政府

3、2020年新乡学院在福建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选科要求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福建 2020 理科 - 本科 47 449 66567 省政府
福建 2020 文科 - 本科 28 494 19030 省政府
海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新乡学院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新乡学院内蒙古录取分数线 2024排名多少可以上
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新乡学院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新乡学院贵州录取分数线 2023排名多少可以上
内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新乡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青海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新乡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新乡学院甘肃录取分数线 2023排名多少可以上
新乡学院江西录取分数线 2023排名多少可以上
新乡学院浙江录取分数线 2023排名多少可以上
新乡学院湖北录取分数线 2023排名多少可以上
新乡学院在海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3年多少人
新乡学院在江西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3年多少人

三、新乡学院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新乡学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49年成立的太行公立新乡师范学校,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基因、改革开放基因的学校。2007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原大学、新乡市教育学院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2014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21年获批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高校、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学校秉持“开放、包容、求实、创新”的校训,树立“以人为本,厚德强能,开放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坚持走“开放办学、合作办学、错位办学、因地制宜办学”之路,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名校、文化厚校、开放活校”六大战略,探索构建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统领 六个相统一”的新乡学院发展特色模式。校园占地面积2200亩,校舍面积近77万平方米,校园内花草竞繁、四季常青,鸟语花香、景色宜人,人与自然、变奏和鸣,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学生公寓和标准化运动场馆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4.6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07万册、电子图书60万余种、中外文报刊1520余种、各种数据库50种,有先进完善的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学校聚焦“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为导向,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八大核心要素,加强本科教学工程建设。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关键环节,科学设置学科专业,建有24个二级学院、18个科研机构、67个本科专业、21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艺术学、历史学、医学9大学科门类。现有省级、校级重点学科12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同创新创业中心等36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专业建设与地方行业、企业需求高度契合。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6万余人,成教生1.5万余人,生源遍布全国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学校建设有制药工程和广播电视编导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1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在河南省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名列第1名。增材制造工程专业获批教育部目录外专业,成为全国第一家举办3D打印本科专业的高校。制药工程专业通过国家专业认证,化学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大学语文》入选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团队荣获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获批省级思政样板课程、精品课程、线上线下一流课程30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特色专业13个、省级教学团队和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6个,省级教育综合改革、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虚拟仿真项目共100余项。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奖”评选工作,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荣获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力培养“专业知识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上手快可持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先后为社会培养了30万名优秀人才。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强力推进“65546人才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柔性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50余人,师资队伍持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教师发展中心获批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不断强化对教师培训培养,持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现有教职工2000余人,专任教师1424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58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325人,“双师双能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45.4%。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04人。学校建立合格、优秀、卓越三级激励机制,持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近年来,学生在“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和学科竞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励14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500余项。毕业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创新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当年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在教育厅发布的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年度报告中,毕业生所从事工作与职业期待吻合度、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均位居全省前列。学校全力打造工业4.0人才培养区、文化创意与服务人才培养区、生物医药人才培养区、创新创业孵化园、创业一条街,加速构建“三区一园一街”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基地,先后获批“河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河南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省级众创空间”称号,为豫北地区唯一一所荣获全部省级创新创业园区建设荣誉的高校。学校现有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