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一、贵州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附招生人数

1、2022年贵州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中外合作),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48699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5人;

2、2022年贵州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42172名,招生录取人数为88人;

3、2021年贵州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6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42572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05人;

4、2021年贵州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37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62368名,招生录取人数为70人;

5、2021年贵州高考文科类考生要想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3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15140名,招生录取人数为7人;

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贵州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贵州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贵州 2022 理科 本一 15 453 48699 省政府
贵州 2022 理科 本一 88 464 42172 省政府
贵州 2022 理科 本二 70 432 62999 省政府
贵州 2022 文科 本二 7 522 17988 省政府

2、2021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贵州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贵州 2021 理科 本一 105 467 42572 省政府
贵州 2021 理科 本二 70 437 62368 省政府
贵州 2021 文科 本二 7 538 15140 省政府

3、2020年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贵州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贵州 2020 理科 本一 103 491 39222 省政府
贵州 2020 理科 本二 70 453 63058 省政府
贵州 2020 文科 本二 7 525 15383 省政府
内蒙古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南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南京邮电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湖北工业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江西财经大学对比哪个好(2024排名分数线区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大学对比哪个好(2023排名分数线区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对比哪个好(2023排名分数线区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宁波大学对比哪个好(2023排名分数线区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东北财经大学对比哪个好(2023排名分数线区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在北京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3年多少人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和合肥工业大学对比哪个好(2023排名分数线区别)

三、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理、文、经、管、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高等院校,是教育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与辽宁省三方共建高校,是国防科工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是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紧缺人才(航空航天)培养基地,已经基本建设成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基地”“辽宁老工业振兴人才培养基地”,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技术工程研究基地”。学校始建于1952年,是原航空工业部所属的6所本科航空院校之一,前身为“沈阳航空工业学校”,后历经“东北第一工业学校”“沈阳航空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发展阶段,于2010年3月正式更名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三方共建沈航;2016年,辽宁省人民政http://www.huaxiashiwen.coM府与国家国防科工局决定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共建沈航。2017年,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与沈航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航空发动机学院。学校占地1731亩,建筑面积84.3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2.8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91亿元。图书馆入藏图书1338528册(包括图书、过刊、学位论文、报纸,不包括院系图书),报刊4590种;电子图书693768册。现有各类学生21000余人。学校具有推免硕士研究生资格,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1个博士一级学位点,15个硕士一级学位点,7个学位专业类别;现已形成了以“航空装备设计制造与试验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航空宇航学科群和以“航空信息化与控制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信息科学学科群。学校下设26个教学、科研单位;现有65个本科专业,其中包括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专业和国防紧缺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23个,省级示范专业6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7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2个,省级向应用型转变示范专业2个,10个向应用型转变试点专业;7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拥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省级虚仿真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3个省级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综合实验实训基地,1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近年来,先后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8项,其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一等奖17项;目前建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国家级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2门,省级精品课程27门(包含精品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省级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共享项目10项,校级资源共享课35门。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科技大赛,近三年,累计参加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竞赛项目5277组次。其中,国家级竞赛获奖1983组次,省级竞赛获奖2247组次,涉及获奖学生22896人次,涉及指导教师7793人次。近三年,共实施“大创计划”1283项, 其中国家级项目74项,省级项目165项,参与学生5464人次,参与教师1353人次。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万余人就职于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千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百余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管理职务,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5%以上。学校现有“新能源通用飞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3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新型重点智库,1个省级军民融合发展研究基地,1个沈阳市四史教育研究中心。“航空制造工艺数字化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是34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通用航空重点实验室是辽宁省“十二五”重大科技平台,自主研发的新能源锐翔电动飞机正着力系列化发展,形成了双座、四座,陆上、水上,有人、无人等飞机谱系,其中,双座电动飞机(RX1E)是世界上第一款取得适航证的双座电动飞机,完成了型号设计批准书(TDA)和生产许可(PC)取证。四座电动飞机(RX4E)是由我校全新研制的新能源通用航空产品,是按照中国民用航空规章23部的要求进行研制的正常类飞机。学校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预先研究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航空预研和航空型号研究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55项;科研指标逐年提升,“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8.8亿,成果转化额4.7亿,发表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3项,其中:省部级一等奖8项;省部级二等奖14项;省部级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