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吉林化工学院 2024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一、黑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吉林化工学院附招生人数

1、2022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吉林化工学院(中外合作),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61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63937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0人;

2、2022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吉林化工学院,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90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52622名,招生录取人数为60人;

3、2022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吉林化工学院(B),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1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8214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0人;

4、2020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吉林化工学院(中外合作),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392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60576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0人;

5、2020年黑龙江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吉林化工学院,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1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5284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70人;

二、吉林化工学院在黑龙江的近三年的排名多少可以上

1、2022年吉林化工学院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2 理科 本二A 20 361 63937 省政府
黑龙江 2022 理科 本二A 60 390 52622 省政府
黑龙江 2022 理科 本二B 10 314 82143 省政府

2、2021年吉林化工学院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http://www.XJdkCTZ.coM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1 理科 本二A 10 348 60797 省政府
黑龙江 2021 理科本二A 70 364 55363 省政府
黑龙江 2021 理科 专科 30 265 86116 省政府

3、2020年吉林化工学院在黑龙江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年份 科目类型 所在批次/段 招生人数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率属于
黑龙江 2020 理科 本二A 10 392 60576 省政府
黑龙江 2020 理科 本二A 70 414 52843 省政府
黑龙江 2020 理科 专科 30 309 88377 省政府
吉林化工学院江西录取分数线 2023排名多少可以上
吉林化工学院在湖北招生人数和招生计划 2023年多少人
浙江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吉林化工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吉林化工学院 2023招生人数和最低分
2023吉林化工学院什么专业比较好(重点特色王牌专业名单)
吉林化工学院宿舍条件怎么有没有独立卫生间(内部图片)
2023年吉林化工学院高考录取结果和通知书什么时候公布查询(附查询入口)
吉林化工学院全国最新排名,2023年吉林化工学院排名
吉林化工学院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学生生产实习报告

三、吉林化工学院最新师资力量学校简介

吉林化工学院成立于1958年,坐落在北国江城吉林市,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中国首批七所化工类高校之一,是吉林省仅有的一所化工类高校。学校紧紧围绕化工产业发展进行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形成了“工程师的成长摇篮,管理者的培养基地”的办学特色。逐步建设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高校、全国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项目试点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项目A类高校,被誉为“共和国化工人才的摇篮”。  现有龙潭、双吉、丰满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在校生1.7万人。设立13个教学院(部)和研究生院、工程训练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专业设置涵盖工、理、经、管、文、医6个学科门类,开展研究生、本科、高职教育,硕士授权一级学科4个、专业硕士授权专业5个,本科专业51个,高职专业17个,形成多层次办学格局。  强化内涵建设,学校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建有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1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个;4个吉林省本科品牌专业,5个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吉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群,1个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国家级、省级校外实践教育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实践示范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等12个。2009年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成为全国地方普通高校首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2018年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专业进入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阵”,2021年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近两届,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  坚持特色发展,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现有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5个,省级科研平台16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累计为企业和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数十亿元。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拥有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等4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学者,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长白山技能名师”,吉林省高级专家、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拔尖创新人才等37人次。  注重开放发展,已与美国、英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台湾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教育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克利夫兰州立大学机械类中外合作办学班已成功举办四届,学校开展多模式合作办学,国际化办学水平不断提升。  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省属高校前列,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毕业生在专业领域呈现出较强的发展能力,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石油化工领域的专家学者、生产与管理一线的骨干和中坚力量,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及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校秉持“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和“求真务实、拼搏奉献”的办学精神,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朝着建设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奋勇前进!数据更新于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