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江苏高考物理(物理+化学)类考生要想上武汉科技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4894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0人;
2、2022年江苏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要想上武汉科技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68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37468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9人;
3、2021年江苏高考物理(物理+化学)类考生要想上武汉科技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44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43092名,招生录取人数为10人;
4、2021年江苏高考物理(物理+不限)类考生要想上武汉科技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为553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35343名,招生录取人数为29人;
5、2020年江苏高考理科类考生要想上武汉科技大学,所需的最低录取分http://www.Creditsailing.coM数线为366分,对应的最低录取位次是42004名,招生录取人数为40人;
1、2022年武汉科技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江苏 | 2022 | 物理 | 物理+化学 | 本科 | 10 | 556 | 48944 | 省政府 |
江苏 | 2022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29 | 568 | 37468 | 省政府 |
2、2021年武汉科技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江苏 | 2021 | 物理 | 物理+化学 | 本科 | 10 | 544 | 43092 | 省政府 |
江苏 | 2021 | 物理 | 物理+不限 | 本科 | 29 | 553 | 35343 | 省政府 |
3、2020年武汉科技大学在江苏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和最低位次录取人数
招生省份 | 年份 | 科目类型 | 选科要求 | 所在批次/段 | 招生人数 | 最低录取分 | 最低位次 | 率属于 |
---|---|---|---|---|---|---|---|---|
江苏 | 2020 | 理科 | - | 本一 | 40 | 366 | 42004 | 省政府 |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很多学生在北华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之间纠结徘徊,不知道如何选择哪个?本文北考网黄老师将北华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两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和院校属性都整理出来,大家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北华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的对比区别,到底北华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哪个好,以及二者之间的区别。一、北华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对比哪个好根据2023年最新北华大学和武汉科技大学各自招生办公布的数据,北华大学和武汉科技大...查看更多
一、武汉科技大学在山西招生计划和人数统计表1、武汉科技大学在山西的生物技术((办学地点黄家湖校区))招生人数为2人;2、武汉科技大学在山西的机械类((汽车)(包含专业车辆工程、物流工程)(办学地点黄家湖校区))招生人数为2人;3、武汉科技大学在山西的材料类((包含专业材料化学、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办学地点黄家湖校区))招生人数为15人;...查看更多
武汉科技大学比较好的专业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工程、冶金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矿物加工工程、临床医学、行政管理等。一、武汉科技大学重点特色专业名单1、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省级)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序号学院专业名称备注1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车辆工程国家级2理学院材料物理国家级3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查看更多
一、武汉科技大学宿舍条件学生宿舍学校办学设施齐备,拥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和各类实验室,校内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学生入住标准化公寓,宿舍安装有空调,可接通宽带上网。每栋楼配置有洗衣机、饮水机及24小时热水供应等。学校在各学生宿舍区均设有食堂,并设有清真餐厅。校内配套有超市、银行、邮局、医院等生活服务场所,满足学生基本生活需求。二、武汉科技大学简介武汉科技大学(Wuhan Universi...查看更多
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报考武汉科技大学的考生都想要了解,今年的高考录取结果什么时候出来,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本文北文网小编帮大家整理了关于武汉科技大学录取通知书和录取结果的相关信息,可供大家参考。一、武汉科技大学高考录取结果和通知书什么时候公布查询武汉科技大学高考录取结果会在志愿填报结束后的7-10天内公布录取结果,考生可以在学校官网查询录取状态。等录取结果公布后,录取通知书约在一个星期内EMS...查看更多
一、武汉科技大学全国排名一览表1、历年武汉科技大学排名【软科版】序号学校名称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全国排名1武汉科技大学软科20221072武汉科技大学软科20211073武汉科技大学软科20201144武汉科技大学软科20191315武汉科技大学软科20181376武汉科技大学软科20171482、历年武汉科技大学排名【校友会版】序号学校名称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全国排名1武汉科技大学校友会2022852武...查看更多
武汉科技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学校简介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入选高校。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学校校园总面积170.9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4.15万平方米。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 学校学科...查看更多
武汉科技大学是省部部共建的地方高水平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和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学校位列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名第89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学校办学历史溯源于1898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朝政府批准成立的工艺学堂,历经湖北中等工业学堂、湖北甲种工业学校、汉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武昌高级工业学校、中南钢铁工业学校、武昌钢铁工业学校的传承与发展,1958年组建为武汉钢铁学院,开办本科教育。1995年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的武汉钢铁学院、武汉建筑高等专科学校、武汉冶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武汉冶金科技大学。1998年根据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成为第一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划转院校。1999年更名为武汉科技大学。百余年来,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各类专门人才20余万人。一大批杰出校友成长为院士、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大型钢铁企业掌门人,学校被誉为“冶金高层次人才的摇篮”。学校现有青山、黄家湖和洪山三个校区,校园总面积171.4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3.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26.0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87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270.56万册,电子图书100.6万册。全日制普通本科生24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6000余人。校园依湖览江、风景优美,教学设施齐备,办学条件完善,是“湖北省生态园林式学校”“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特色鲜明,构建了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工、理、管、医、文、经、法、哲、艺、教等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科体系。设置有20个教学学院、78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38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7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0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11个学科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材料科学与工程、冶金与矿业工程、机械工程等3个学科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获批“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8个(国家级2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14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15门,国家规划教材14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实践教学平台7个;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一等奖1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学生多次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大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国际网络炼钢挑战赛冠军、FIRA世界杯机器人足球比赛冠军和“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大奖。“十三五”以来,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累计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奖励1600余项;学校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结果”中排名第67位。学校女篮在全国享有盛名,多次获得全国大运会、CUBA和CUBS冠军,培养了10多位国家队、国青队队员。学校科研实力雄厚,建有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耐火材料与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高温材料与炉衬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属高校第一个生态环境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环境保护矿冶资源利用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和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其应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战略钒资源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拥有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联合)、26个省级科研平台。“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350余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社科)成果奖130余项。2007年以来获得19项国家科技成果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5项)。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800余人。拥有全职及双聘院士5人、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16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5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3人、